讓統計更加科學高效地服務糧食流通
9月30日,新修訂的《國家糧食流通統計制度》由國家糧食局正式印發,糧食流通統計工作又站在了一個新的起點上。
近年來,我國糧食流通統計工作取得長足進步。年初召開的全國糧食流通工作會議指出,“十二五”期間,統計業務實現歸口管理,網上直報系統投入運行,統計制度改革基本完成,統一、精簡、準確、管用的糧食流通統計體系初步形成,服務宏觀調控決策的水平進一步提高。會議同時指出,要建立糧食產業經濟發展統計制度,科學設置統計指標,真實反映和及時發布產業情況。
為進一步深化糧食流通統計制度改革,促進統計工作的規范化和科學化,保障統計資料的真實性、準確性、完整性和及時性,國家糧食局修訂完善了《國家糧食流通統計制度》。新制度的修訂實施,對促進糧食流通事業改革發展尤其是糧食產業經濟發展具有十分深遠的意義。各級糧食行政主管部門、涉糧企業要嚴格落實新的統計制度要求,更好地發揮統計工作在服務糧食宏觀調控和指導糧食產業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確保統計制度有效執行,機構和人員是基本保障。各級糧食行政主管部門要明確統計機構和統計人員,積極組織有關宣傳培訓。要做好統計咨詢和信息服務,及時發布統計信息,用數據主動引導糧食生產、流通和消費。
統計數據是一個企業、一個行業乃至一個國家誠信的象征,也是科學決策的保障。真實是統計的生命,從事與糧食流通相關的經營活動的企事業單位以及糧油科研等單位要嚴格履行報送糧食流通統計報表的義務,統計業務部門以及統計工作人員要本著科學的精神和嚴謹的態度,確保統計數據真實可靠。糧食行政主管部門要加強統計監督檢查,把國家糧食流通統計制度執行情況檢查作為監督檢查工作的重要內容,并以此來推進糧食企業信用體系建設。
統計的使命是服務。此次修訂的《國家糧食流通統計制度》突出了糧食產業經濟統計,有關指標的提出,無疑將為糧食產業經濟發展提供一張晴雨表。要充分發揮這張表的作用,讓統計數據活起來、動起來,讓統計更加科學高效地服務糧食產業經濟發展大局、促進糧食有序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