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英
論高職院校科技創新與產學研之關系
李海英
隨著高校在國家科技創新中地位的日益突出,提高高校科技創新能力已成為緊迫任務,其中產學研如何緊密結合是我們面臨的一大難題,本文在調查的基礎上,提出幾點改革建議,以期增強高校社會服務的能力。
科技創新產學研結合服務社會
目前高校科技創新普遍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如科技經費嚴重不足,科技隊伍缺乏有效的凝聚機制,科技資源難以共享,國際合作進展緩慢,科技成果轉化機制缺乏創新。這一系列問題的存在極大制約了高校科技創新。為此,經過調研,提出如下幾點改革意見:
在推進我國國家創新體系的建設中,要明確高校的重要地位,大力推進體制創新,形成促進高校科技創新的新的體制和機制。高校是培養人才、生產和傳播新知識、新思想、新科學的重要基地,高校擁有豐富的人才資源和高水平的科技專家,而且具有學術思想活躍、學科門類齊全、人員更新流動快的優勢,適合進行自由探索式的、好奇心驅動下的多學科交叉的基礎研究,也適合開展具有目標導向的應用基礎研究。高校科研人員通過積極從事技術發明,并通過專利許可和技術轉讓等形式,為社會經濟和社會發展服務。目前,高校與產業界聯手越來越密切,與產業界聯合開展應用研究和產業化開發已成為普遍的趨勢,在開展科技創新的同時,不斷為社會提供經過嚴格科研訓練的各類專業化人才。因此,要加大國家對高校科研和人才培養的支持力度,提高科技創新能力,營造一個良好的政策環境,調動高校師生科技創新的積極性,讓高校真正成為我國高層次人才培養的搖籃,科技創新基地和國家、地方經濟發展的重要科技支撐,成為我國科技創新隊伍的主力軍。
為提高高校科技創新能力,推進產學研結合,加快高校科研體制改革,提高科研能力和辦學品質,主要從以下幾點入手:
第一,逐步明晰產學研各方的角色定位,突出企業主體地位。產學研結合是企業、高校和科研機構三方之間優勢互補、利益共享的自覺行為。推進產學研結臺,應堅持以企業為主體,以高校科研院所為技術依托的原則,產學研結合資金投入要堅持以企業為主體,政府投入為輔,積極吸引社會資金支持的途徑。產學研各方應對自己的優勢和在產學研結合中的角色定位有比較準確的認識,力求產學研結合的各方以誠心為前提,以效益為目標,在市場中使合作成熟化和規范化,使各方積極性得到了更好的調動與發揮。
第二,以市場為導向,重視科技人才培養和創新團隊建設。在人才培養方面,高校科研院所應面向市場行業領域,與企業建立長期的合作關系。一方面,高校利用教學和科研條件,為企業定向培養技術人才和經營管理人才,成為企業技術開發和技術創新的生力軍,解決企業人才匱乏和綜合性人才培養不足的缺憾。另一方面,企業要利用先進的生產設備和資金資源為高校提供實習基地和試驗基地,更好的服務高校人才培養。
第三,逐漸提高產學研層次,開啟產學研結合新局面。從總體上來說,產學研結合發展的目標是形成一個以企業為主體,以學校、科研院所為依托,以市場為導向,以推動科技成果轉化為突破口,以形成創新機制為主線,以提高經濟效益為目標的產學研結合新體系。各省應通過推動產學研結合示范基地建設、省部產學研戰略聯盟建設、聯合創新平臺建設等方式,大幅提高產學研結合的緊密化、集約化程度,成為新時期我國產學研結合的一面旗幟。同時,各省應緊抓機遇,推進企業與高校、科研機構的合作由原來的“突擊式”的合作走向經常性的合作,由碰撞式的合作走向網絡式的合作,由國內合作走向國際合作。
第四,轉變政府職能,推進和完善“官學產研結合”。政府行為應在我國產學研結合過程中起到了明顯的紐帶作用。“政府搭臺、企業唱戲”,為產學研結合各方提供良好、有效和發展的機會,是當前轉變政府職能,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內容。各省應重視對產學研結合的協調領導和積極推動,可參照外省經驗,成立由省長或副省長掛帥,由各有關部門參加的產學研聯合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等機構,為長期有效地開展產學研結合工作提供了組織保證。同時,政府尤其是財政部門應當充分發揮公共財政職能作用,豐富財政支持手段,創新財政支持方式,加大財政支持力度,統籌協調,與教育部門、科技部門、產業部門等通力合作,共同推進產學研有機結合。
第一,以觀念轉變為突破口,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增強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自覺性。高校要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和推進學校的改革和發展。必須進一步解放思想,樹立教育服務本位的觀念,要在服務范圍、服務領域、服務形式、服務層次、服務對象等方面通盤策劃,以更加積極主動的姿態投入到我省建設發展大潮中去。
第二,以人才培養為支撐,突出質量和特色興校,夯實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高校要樹立全面的人才質量觀,促進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身心健康素質協調發展。一樹立“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理念,堅持以提高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為核心,始終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教學的根本任務,把思想政治教育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二實施“質量工程”,加強學科專業建設,培養特色人才。要樹立質量第一的理念,從重視規模發展轉變到重視質量提高上來,把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作為學校發展的第一要務和學校生存發展的生命線。
第三,以產學研為載體,建立健全服務體系,提升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高校要以產學研結合為突破口,促進產學研結合與人才培養、學科建設、科技創新和學校管理等各項工作的緊密結合,使高校的發展更加貼近我省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一是完善服務平臺,構建開放式的服務體系。通過建立和完善高校與政府合作平臺、高校與行業協會合作平臺、高校與企業合作平臺等多種服務平臺,積極引導廣大教師與政府、企事業單位開展科研項目合作的技術難題攻關,共建產學研聯合體。二是創新管理模式,構建全方位的服務體系。通過開展科技公關、項目聯姻、成果孵化等形式,組建以學科團隊為核心的高水平合作團隊,聯合政府、企事業單位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產學研合作,建立面向全省的開放式科技創新服務模式。三是整合社會資源,構建立體化的服務體系。通過完善組織機構、尋求政府支持、引入互動機制、拓寬服務領域等途徑,建立高校、政府、社會三者間良性互動的運行機制,保證服務體系的高效運行。
(作者介紹:李海英,甘肅建筑職業技術學院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