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文秀 黃文瀾
小學生手機使用存在的問題及教育策略
方文秀黃文瀾
隨著社會的發展,手機在小學生群體中逐漸普及。通過調查、訪談、觀察發現,由于小學生心智不成熟、缺乏家庭的監督和社會的關注,小學生在手機使用過程中出現對手機娛樂功能的過分關注,對手機學習游戲軟件的依賴,甚至可能因此影響課堂學習秩序。同時,手機保護不當的問題屢見不鮮。因此,家長要以身示范,指導小學生正確使用手機;通過規則制定,培養良好的自律意識和習慣;同時學校和社會也要提高關注度,提供教育和環境支持。
小學生手機使用存在問題教育策略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人們對手機的依賴不斷增強,其中也包含了小學生。沉迷手機成為“低頭族”、“游戲迷”的小學生個案頻頻出現,手機依賴已開始影響這一群體的身心健康。[1]由于小學生的控制能力差,家長和學校對小學生手機使用狀況關注不夠,小學生過度使用手機,嚴重擾亂了他們的學習和生活規律。因此,深入地了解這一群體的手機使用情況,分析其手機使用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可操作的指導策略具有重要的現實教育意義。
由于手機功能的拓展,小學生手機使用已經不再局限于通訊聯絡。學習、娛樂等功能日益豐富,使得小學生在手機使用過程中出現對娛樂功能的過分關注,對學習游戲軟件的依賴,甚至可能因此影響課堂學習秩序。同時,手機保護不當的現象也屢見不鮮。
1.對學習軟件的依賴
手機是把“雙刃劍”,不僅給小學生帶來便利,也帶來負面影響。智能手機擁有便利的互聯網功能,網絡運營商陸續開發了針對學生群體的學習軟件和搜索引擎,類型多樣、功能齊全。訪談中發現,家長對小學生使用手機學習軟件所持態度不一。
許多家長給孩子下載學習軟件,期望借助學習軟件為孩子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例如,家長甲認為:老師平時有布置一些查找資料的作業,用手機查找資料比較方便;平時也會下載一些名師課堂的視頻給孩子看,幫助孩子學習。可見,學習資訊獲得的便利性使得許多家長對小學生使用智能手機進行學習持支持態度。由于許多家長自身知識水平不高,對相應使用功能不能進行良好的指導,導致小學生在使用手機學習軟件時出現依賴傾向。持不支持態度的家長,其理由便基于此。例如,家長乙認為:孩子做作業遇到難題的時候,不是先主動思考,而是想著通過手機學習軟件找到答案,養成不愛動腦的習慣,形成手機依賴,不利于小學生智力的發展。小學生學習方面的手機依賴問題需要引起社會、學校和家長的重視。
2.關注娛樂功能
智能手機因集合娛樂性、智能性和便利性于一體,深受人們的喜愛。表1數據表明,小學生使用頻率更高的手機功能在于聽音樂、玩游戲、聊天等娛樂功能。使用手機的時間偏長,大多在課間或校外時間,頻率高。觀察中發現,游戲功能備受小學生青睞,并存在一定的性別差異。大部分的男生追求QQ飛車、飛機大戰、天天酷跑等比較刺激的游戲;女生則更中意換裝游戲、會說話的湯姆貓、天天愛消除等趣味休閑游戲。此外,小學中高年級學生的人際交往開始從現實延伸到虛擬網絡,熱衷各種聊天軟件,越來越多的小學生開始建立或參與網絡社交群。同伴交往的表達傾訴需求在網絡社交群中得到滿足。基于同伴間便利的網絡交流和互動,流行音樂、影視明星、自拍曬照等各種小學生感興趣的流行元素得以在小學生群體間普及,極大豐富了小學生的課余生活,但同時也帶來了各色隱患。

表1:小學生使用手機的娛樂功能
2.影響校內學習秩序
調查所在學校禁止學生在校內使用手機。但仍舊有24.7%的小學生會在校內使用手機,其中不分場合使用手機的小學生達到14.7%。從訪談和觀察中可知,在校內使用手機的小學生主要是玩手機游戲。從結果可知,大部分對于手機的使用把握有度,但仍然有部分的學生需要他人監督。部分小學生上課注意力不集中,時不時地低頭玩手機;有時其他同學的來電也會不自覺地吸引學生的無意注意。課堂學習因此受到干擾,教師不得不暫停教學活動,組織教學,提醒學生轉移注意力。可見少部分小學生不分場合使用手機,擾亂課堂秩序,已經影響到教師和同學的課堂教學活動。

表2:小學生使用手機的場合
4.手機保護不當
表3數據顯示,小學生更換手機的原因主要是手機質量出現問題,其他則主要是手機保護不當造成損壞或丟失。平時,總能聽到家長抱怨自家孩子丟手機。由于小學生的年齡較小,物品保管意識薄弱,自我管理能力不足,由于保護不當導致手機出現質量問題和手機丟失的情況時有發生。

表3 小學生更換手機的原因
小學生對手機學習功能的過分依賴和對娛樂功能的關注與手機自身的特點有關,但更多與其自身的心理發展水平及教育者沒有良好的使用指導和監督有關。
1.手機自身的特點
信息技術日新月異,手機功能也得到全方位開發。通訊、游戲、社交、音樂、美圖、購物、出行等娛樂和生活功能應有盡有。目前許多電腦能夠操作的功能都在手機得以實現。手機又擁有攜帶方便,使用不受時間、地點限制,價格親民等優勢。因此,手機受到廣大學生的青睞,已經成為部分小學生的隨身玩伴和生活必需品。[2]
2.小學生的心理特點
A.好奇心的強烈驅動
兒童有與生俱來的好奇心,對新事物充滿強烈的好奇和求知欲。[3]各種有趣的游戲、豐富的娛樂資訊、新異的網絡互動常常讓他們充滿好奇。樂衷于探索和開發各種層出不窮的手機娛樂游戲功能和手機網絡信息資訊。
B.自我控制水平低
小學生的自我控制水平隨年齡增長,逐漸增強,但總體水平不高,容易受到周邊環境的影響。由于手機的吸引力較大,若將手機帶到學校,則常常不能抵制手機娛樂的誘惑,不能專注課堂學習,甚至對周邊同學產生干擾,擾亂課堂秩序。
3.教育者的觀念和指導
A.忽視手機對孩子的負面影響
由于教育觀念的落后,部分家長沒有重視手機不當使用可能給孩子帶來的負面影響。家長要在陪伴中,關注和把握孩子的思想動態和學習狀態。而有些家長極少和孩子溝通,不了解孩子的想法和需求,甚至當孩子陪伴需要時,互相推諉,用手機的娛樂功能打發孩子,換取自己的自由時間。放任不管的家庭教養方式,一方面讓孩子覺得自己不被重視,另一方面也在無人監管和指導的情況下,陷入手機娛樂的虛擬世界。同時,由于部分家長自身文化水平欠缺,對孩子的學業輔導力不從心。于是借助手機學習軟件輔助孩子學習。由于沒有指導和監管,兒童對學習的畏難情緒導致了對手機學習軟件的過分依賴。
B.負面的榜樣示范
美國最新的研究顯示,父母沉溺手機或許會影響親子關系。近來,一份《國民家庭親子關系報告》引發熱議。調查結果顯示:七成父母在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自顧自低頭玩手機,忽略了孩子的感受;近一半孩子表示,會因此而感到孤獨、很不開心。[4]小學生認為,手機是魔鬼,搶走了爸媽對自己的愛,所以恨它。因此,父母有必要認識到,低頭玩手機是對孩子的冷暴力。令人深思的是,大部分孩子不喜歡父母因為手機而忽略自己,同時卻也陷入手機依賴當中。這則與父母的不良示范密不可分??鬃釉唬骸捌渖碚?,不令而行,其生不正,雖令不從?!?/p>
手機已經成為日漸普及的生活必需品,針對小學生手機使用存在的問題探討有效的教育對策勢在必行。
(一)家庭監督
1.家長示范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在教育中,家庭教育起到積極且不可替代的作用。低頭族培養出小低頭族的現象非常普遍,因此,作為家長,要給孩子樹立一個很好的榜樣,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首先,家長使用的手機功能和軟件要健康,可以下載有利于提高生活品質,陶冶情操的APP與孩子一起分享;其次,家長要有正確使用手機的方式,學會自我克制,注意使用手機的場合和時間的恰當性。
2.規則的制定
小學生正處在心理發展上升期,認知不成熟,是非判斷能力相對較低,自我控制能力薄弱,好奇心強,容易受新異刺激吸引。對于層出不窮的網絡信息和游戲不能正確辨識,需要家長參與起手機功能軟件的篩選。同時,他們具有強烈的叛逆心理,因此采用粗暴阻斷上網的專制教育方式并不能徹底消除小學生對手機的依賴。[2]因此在手機使用上,家長應該和孩子做好溝通協調,與孩子共同制定規則。規則制定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其一,參與手機功能軟件的篩選。父母應該分配出和孩子共同使用手機功能的時間,在共同使用中,了解孩子的興趣傾向和功能需求。同時對相應的功能類型和網絡內容加以把關。其二,就手機使用的時間、場合、頻率等做出明確的約定。可以將手機的娛樂功能做為豐富兒童課余生活的內容,但是不能用虛擬的電子娛樂取代兒童的其他課余活動。尤其需要明確不允許使用手機的時間和場合。避免手機使用場合不當帶來對兒童及同伴學習的干擾。其三,配套制定相應的規則監督和鼓勵機制。用外部監督幫助孩子控制好使用手機的時間和頻率,養成良好的手機使用習慣。其四,規則適用對象應該針對所有家人,即共同遵守規則,維護規則的權威性和公正性。最后,關于手機學習軟件的使用要有正確定位,要注意發揮輔助學習功能。
3.給予信任,培養自律
小學生還是未成年,具有強烈的依賴心理,自我約束能力比較弱,這就需要有人在旁邊多引導、多提醒,培養小學生的自律管理能力是一個重要的任務。第一,學會自我控制、自我調節??梢酝ㄟ^游戲的方式,培養小學生的自控能力。游戲是小學生最基本的活動,在日常的活動中,我們很容易發現小學生在游戲中體驗快樂,在快樂的情緒影響下更愿意去遵守游戲規則,學習控制自己的行為。第二,在家庭教育中注意培養小學生的自信心。作為家長,要樹立一個很好的榜樣,為孩子營造和諧、愉快的家庭氛圍,采取溫暖和理解的教養方式,多給孩子關心和鼓勵,尊重他們的興趣愛好,允許孩子有不同的見解和觀點。同時,對孩子優秀的活動,給予及時的鼓勵和表揚,從而增強自信心。通過以上的舉措,讓孩子在自律意識的形成過程中,發展孩子健全的人格。
(二)學校引導
1.設立校訊網
既然小學生把手機帶進校園無法避免,那就必須正視手機存在的客觀性和合理性,學校可將手機變弊為利,利用手機傳播速度快的特點,設立校訊網,實現家校聯系的工作。[5]可以從以下兩方面著手。一方面,建立面向學生的網絡學習資源,另一方面,建立家校聯系工作??梢越Y合小學生自身的特點找出適合他們的教育方式,例如教師建立班級QQ群、微信群方式來分享學習資源,從而達到正確引導他們合理使用手機媒體的目的。學??稍O立校園短信網,以短信為載體,通過短信向家長反饋學生在學校的表現情況、考勤情況及臨時通知等,解決老師家訪難的問題,方便老師的工作,讓家長在百忙之中也可以輕松掌握孩子在學校的動態。
2.組織關于小學生使用手機的主題活動
開展形式多樣的的校園文化活動,豐富小學生的課余生活。第一,班級可以開展關于手機的主題班會,讓學生明確手機使用的利與弊,樹立正確的思想意識。第二,學校可以結合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豐富的多媒體形式展開活動,通過這些活動形式形成積極、健康的手機文化,正確引導小學生。
(三)社會支持
1.電信公司加強監控
隨著社會的發展,手機使用趨于普及化、大眾化,但社會對手機使用的管理仍存在問題。特別是對于小學生來說,小學生的心智發展都還不成熟,因此,社會有必要為小學生手機使用提供一個綠色的網絡環境。[5]通過建立不良信息過濾系統及網絡舉報制度,減少手機不良文化對小學生的消極影響和對手機不良信息進行管控。
2.手機開發者設計適合小學生使用的手機
隨著信息化社會的發展,手機作為現代移動通信工具受到人們的青睞,被廣泛使用。同時,人們對手機功能、外觀、性能等要求也越來越高。而由于目前手機的功能設計和服務系統均是為成人使用,與小學生人群使用不相適應,因此,為了滿足這一人群的需要,手機開發者必須設計適合小學生使用的手機。
[1]徐曉,葉楠,朱茂玲.中學生手機依賴狀況及手機功能偏好[J].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11,(5):30-34.
[2]張麗.青少年手機使用情況的調查分析 [J].青年文化,2007,(7):49-51.
[3]寧翠霞.興趣引路,寓教于樂[J].散文百家:下,2015,(3): 201-201.
[4]家庭教育:中小學版,2014,(7):96-96.
[5]于翠杰,蔡曉梅,陶金金,張雅茹.小學生使用手機現狀及心理影響--以北碚區朝陽小學、小磨灘小學為例[J].科教導刊,2015,(3):183-184.
課題資助: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計劃項目[201510398009]
(作者單位:寧德師范學院教育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