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一華
高中語文古詩詞鑒賞教學的有效策略
姬一華
古詩詞既是古人智慧的結晶,具有極高的精神、美感價值,同時也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瑰寶。因此,提高高中語文的古詩詞鑒賞教學的有效性則成為高中語文教學中最為重要的部分之一。本文從高中語文古詩詞鑒賞教學的現狀入手,并著重提出有效的教學策略,以期為廣大師生朋友提供參考。
高中語文古詩詞鑒賞教學策略
我國的古詩詞是最能直觀體現中華精神、情懷的方式之一,同時也是古人遺留下來的寶貴財富。加強高中語文的古詩詞鑒賞教學,不僅能夠幫助學生獲得語文考試高分,更能提升學生對傳統文化、詩詞意境的感知度。據此,本文對高中語文古詩詞鑒賞教學方法所作出的探究,也具有了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我國的古詩詞歷經了上千年的積淀、傳承,形成了浩瀚壯闊的“詩歌海洋”。但隨著時代的更迭與語言習慣的不斷變換,傳統古詩詞也會讓一部分學生感覺“脫節”、“吃力”,甚至不知從何處展開學習,就目前的教學現狀來說,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主要存在的問題,包含以下方面的內容:
第一,傳統文化與傳統教學方式相搭配,使得古詩詞的鑒賞學習變得十分枯燥、刻板。在以前的教學過程中,主要采用“滿堂灌”的形式,缺少了賞析過程,因而也使學生們忽視了感性閱讀這一重要環節。
第二,在高中語文的古詩詞鑒賞教學中,老師沒有對教學內容進行合理篩選,使得學生無法根據實際情況提升古詩詞鑒賞的高度。比如在追求新課改古文教學的“少而精”目標時,單純為了減少文言知識的教授量,便放棄了對文言文常識的知識學習,由此給學生造成了缺乏古詩詞鑒賞的實踐體驗與理論知識基礎匱乏的后果。
第三,教學目標出現偏差,過度重視高考而忽視學習的本質。不少師生或家長都存在一種“一切向高考看齊”的想法。因而也很難讓學生從內心出發對古詩詞鑒賞進行深化學習,取而代之的是對一些表現手法、寫作方式的死記硬背。例如學習動靜結合、情景交融、虛實相生等一系列的“套話”。這些方面的學習也都對學生展開古詩詞賞析造成阻滯。
(一)樹立全新的教學理念
要對高中語文的古詩詞賞析的這一部分教學做到有所提高,首先需要幫助老師們樹立起嶄新的教學理念,由過去以強制灌輸和以考試為主的應試教育轉換為從文字美學、詩詞賞析為手段的教育模式。具體的學習方式可以先由老師先閱讀一些品質較高的古詩詞作品,同時教會同學們一些有關于文學鑒賞、分析技巧與審美方式的基礎知識,再將合適的佳作向同學們進行推薦,讓學生們以此為案例展開賞析。需要注意的是,在對學生進行美感培養的過程中,老師們也要發揮自己的引導性作用,真正以古詩詞為載體,將學生引入到古詩詞所描繪的情境中,并揣摩作者的心理活動,以完成對古詩詞的基調的進一步升華。
(二)營造輕松積極的課堂氛圍
語言的教學不應是沉悶的、乏味的,而是應該生動的、融洽的。所以,在高中語文的古詩詞教學課堂中,老師要精心設計出一些游戲環節或互動項目,調動同學們的積極性,從而更加有利于學生們完成學習目標。課堂活動的設計可以是多種多樣的,例如,在學習南唐后主李煜的《虞美人》一詞時,老師可以播放一首由《虞美人》為基礎創作出的同名歌曲,通過聆聽悠揚動聽的旋律,一下子將同學們帶入到歌詞意境中。接著老師再對李煜其人以及這首詞的創作背景進行介紹,然后再由同學們對這首詞展開討論,并就其討論內容得出鑒賞分析的結果。這種教學方式不僅滿足了新式教學為學生創造了可發揮創造力、想象力的互動性空間,同時也有利于真正讓學生掌握整首詞的深層意境內涵。
(三)利用有效資源展開賞析教學
現今的新式教學存在一個顯著特點,即各項科技手段已經不斷地被運用到教學實踐當中。因而,在對學生進行高中語文古詩詞的鑒賞教學時,也可以通過多媒體課件、網絡技術完成教學任務。例如,在對杜甫的《登高》一詩展開學習時,老師可以先選擇一些有趣的多媒體課件,最好是包含許多祖國各地的秋江景致的視頻、圖片,同學們在“一飽眼福”的情況下,也會對“沙洲”、“滾滾長江”、“落葉喬木”等內容產生具體印象。緊接著老師還可以讓學生們閉上眼,想象著所看的青山綠水、水清沙白變成一幅古畫的樣子,再由老師從旁對作者當時所處的環境展開講解,讓學生們對詩人的情感逐句逐字地進行體會。通過這種教學方法的實踐,也使得高中語文的課堂學習不再單調、無趣。
高中語文的古詩詞欣賞教學是靈活多樣的,并不局限于某一固定形式,因此,在實踐教學中,還需要老師們不斷地加強方法探究、總結有益經驗,才能更好地引領學生完成古詩詞的鑒賞、學習任務,從而為學生鑒賞領悟古詩詞之美奠定堅實基礎。
(作者單位:寧夏固原市回民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