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麗瑋
《教育漫話》教育懲罰思想對當今教育的啟示
杜麗瑋
洛克的教育思想中蘊含著豐富的教育懲罰思想,他反對體罰,重視懲罰及懲罰的替代方式等對我們當前的教育實踐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從洛克的教育懲罰思想啟示出發,我們應適當地引入懲罰這種教育手段,正確認識懲罰的教育意義并注意懲罰的替代性方式以及對懲罰的“度”的把握。本文試圖分析《教育漫話》中教育懲罰思想,通過其中教育懲罰智慧探討其對當今學校教育懲罰的啟示意義。
教育漫話懲罰啟示
洛克是英國哲學家、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不僅為近代教育理念奠定了基礎,而且對后世影響深遠。洛克在其對紳士教育事無巨細的娓娓道來中透露出的教育懲罰智慧,對當前學校教育懲罰中問題的解決提供了可借鑒的思路。
洛克認為教育懲罰是合理且正當的,對于孩子良好習慣的養成具有重要意義,并且強調在實施教育懲罰過程中,尤其要注意教育者權威地位的樹立,主張兒童應受教育者絕對權利的約束。
然而當下教師懲罰學生的權利逐漸被吞噬,教師的權威地位也在逐漸消解,且不說教師對學生體罰,嚴厲的批評也是要不得。動輒就有家長找學校,告發教師懲罰不當,甚至直接把教師和學校告上法庭。教師不再敢實行教育懲罰的職權,懲罰也因而不能發揮其教育意義,懲罰的合理性遭到質疑且大有全盤否定之勢。
筆者認為在這樣的大局面下,要重塑教師形象,維護教師權威。教師在學校承擔了家長的責任,一定程度上要管理好孩子,對孩子及家長負責。作為家長應與學校針對教育懲罰的作用達成共識,不要盲目聽信媒體宣傳而因噎廢食夸大教育懲罰的危害,教育懲罰只要運用恰當其教育作用是能夠體現出來的。家長應相信教師能夠運用好教育懲罰以促進孩子的成長,而不是傷害學生。最根本因素是教師樹立正確的學生觀、懲罰觀,不斷增強理論知識和實踐智慧,使懲罰運用更加恰當,達到公眾信服。
教育懲罰的合理性和必要性是洛克認同的一方面,并且在此基礎上總結了懲罰兒童時應該注意的事項,如時間上要及早,注意先緊后松;懲罰時要目的明確,注意把握懲罰的場合和程度;懲罰不等于體罰、斥責和侮辱,在懲罰過程中要體現出對孩子的尊重和愛等等。
1.懲罰的時間
從懲罰時間上看,因當前學校在實施教育懲罰時往往不注重學生的年齡及個性等特點,實施懲罰簡單粗暴,忽視學生心理動態,致使懲罰教育效果不佳。此時應在時間上把握好:在孩子錯誤行為初見端倪之時應予以懲罰。對于孩子自身來說,及早管制有利于不良習慣的改正,等到其不良習慣根深蒂固時再加以管制,如同已經長歪的老樹再想去扶正,是件很難的事情。另一種時間早體現在孩子的年齡上,學生年齡小教育懲罰效果最明顯。因而給幼兒和基礎教育的教師提出了更高要求,孩子年齡越小,理性越少,越需要教育者嚴加管教。利用懲罰的方式通過教育者對孩子行為的態度,使孩子認識到行為的對錯,進而對不良行為進行改正。
2.懲罰的目的及懲罰的“度”
懲罰的運用關鍵在于掌握懲罰的“度”,即不必懲罰太重,也不要僅僅在形式上進行懲罰。懲罰的目的是教育,懲罰本身不是目的而是一種為了達到良好的教育目的才實施的必要教育手段,因此,不能為了懲罰而懲罰,而應使兒童認識到為什么要進行懲罰,并且使兒童認識到這種懲罰手段的必要性:是教師對兒童負責和尊重的表現。在對學生進行懲罰時,教師應明確懲罰目的是為了使學生能夠認識到錯誤并且加以改正。因此在懲罰學生時應從思想入手,標本兼治。
孩子的成長環境絕大部分在學校,因此學校要營造一個良好的環境。洛克在《教育漫話》中提到,孩子犯了錯誤,所有人都要對孩子采取冷漠的態度,讓他知道行為不良的孩子是不受喜愛的,這樣有利于孩子改正錯誤。洛克還特別強調此時要提防仆人為討好小主人,采取不一致的態度。由此可見,家長不能因孩子的一面之詞而失去理智,抑或是不分青紅皂白地對學校教育進行全盤否定與批判。
在家長對學校的管理和教育有眾多意見的當下,學校要實現更好的發展,教育教學要達成良好的效果,教育懲罰要發揮其教育作用,重要一點是加強學校與家長的通力合作。學校要與家長就其管理方式進行溝通,使家長能夠對學校的管理方式予以認同和支持。在對學生實施懲罰時,加強教師和學校與家長的溝通,防止家長偏信孩子的一面之詞,了解事實原委,對教師實施的懲罰予以支持并配合學校共同糾正學生的不良行為。加強家校合作與溝通的另一個作用是學生有時存在的問題,預示著一個家庭的教育問題,教師與家長共同商討教育學生的良策,也有助于家長改進教育方式,提高教育效果。
總之,洛克的《教育漫話》蘊含了豐富的教育智慧。樹立教育者權威、認識懲罰的教育性,發揮其科學性,在現如今這樣的發展趨勢下,家長、教師、學校齊努力,才能共同達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作者單位:石河子大學文學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