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運波
綜合性學習不能讓語文流失
歐運波
綜合性學習是語文的綜合性學習,不是其他課程的綜合性學習,故而語文性是綜合性學習的首要特性,不能讓語文在綜合性學習中流逝。語文教師在綜合性學習中要有底線意識,應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為最高價值取向,應正確理解綜合的含義。
綜合性學習 語文性 底線 語文素養 綜合
近日,筆者到一線去聽了幾節語文綜合性學習課,其中有2節綜合性學習課是這樣教學的:
第一堂課是《探索月球的奧秘》,這節課的教學流程是這樣的:第一環節,月球的地質構造;第二環節、月球的氣溫;第三環節、月球形成的三種假說;第四環節,你認同哪一種假說并說明理由。
第二堂課是以“母愛”為主題的綜合性學習課。這節課的教學流程是這樣的:第一環節、播放歌曲《媽媽的吻》;第二環節、薩克斯演奏關于母愛的曲子;第三環節、小合唱《母親》;第四環節、小品《放學路上》;第五環節、二胡演奏《小背籮》;第六環節、關于母愛的視頻;第七環節、齊聲朗誦《游子吟》。
這兩堂課怎么看都不像是語文課。在案例一中,教師既沒有傳授語文知識,也沒有培養語文能力,可以說,這是一堂科學課。在案例二中,充斥的是音樂和表演,除了最后一個環節外,其他環節均與語文無關,可以說這堂課是一堂藝術鑒賞課。
語文綜合性學習的前提是語文。綜合性學習是語文的綜合性學習,說到底,綜合性學習是語文課,既然是語文課就要守住語文的底線。那么綜合性學習怎樣才能守住語文的底線呢?
底線就是最低的限度,是事物質變的分界線,做人做事的警戒線,不可踩,更不可躍。語文教師在綜合性學習中應牢固樹立底線意識,綜合性學習的底線就是語文,不能讓語文在綜合性學習中被稀釋、被流失。“不能種了人家園,荒了自己的田”,“養活了別人,餓死了自己”。綜合性學習是語文課,所以語文老師守住語文的底線是天經地義。語文教師在綜合性學習中守住語文的底線,才能讓學生在綜合性學習中學到語文知識、掌握語文能力,最終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語文素養是新課標提出的核心概念。“九年義務教育的語文課程,必須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語文素養歸結起來不外乎就是語文情感、語文習慣、語文積累、語文能力、語文知識等素養。語文綜合性學習也應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為目的。在語文綜合性學習中應培養學生的語文情感。綜合性學習在培養學生語文情感方面有獨特的作用,應積極發揮這種作用。另外在語文綜合性學習中,應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豐富學生的語文積累、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掌握一定的語文知識,這樣學生的語文素養才會得到全面提升。
某位教師在以“母愛”為主題的綜合性學習中是這樣做的:第一步,帶領學生閱讀一組關于母愛的文章;第二步,從上面的文章中,摘抄出你最受感動的情節,制成幾張讀書卡片。第三步,用圈點讀書的方法,從每一篇文章中找出一個字或一個詞或一個句子,談談你的看法;第四步,讀了這些文章,你對母愛有了什么新的理解?請把這種理解寫下來;第五步請你從課外書籍中向你的同桌推薦一篇表現母愛的文章(或一首詩歌)。第六步,認真閱讀《父母與孩子的愛》,進行一次辯論賽。在這個案例中,學生的聽、說、讀、寫等語文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發展,在閱讀、摘抄、品味中豐富了學生的語文積累。語文能力的提高,語文積累的豐富直接體現了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這樣的綜合性學習是值得提倡的。
語文課程本來就是一門綜合性的課程。“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的課程”。語文綜合性學習恰好體現了語文課程的這一特點,要搞好綜合性學習,首先要對綜合的含義有正確的理解。綜合首先是目標的綜合,也就是三維目標的綜合,即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綜合;其次是語文能力的綜合,具體說就是聽、說、讀、寫能力,搜集和處理信息能力的綜合。語文能力是學生語文素養的重要體現,所以語文綜合性學習也不能忽略語文能力的培養。再次是語文學習方式方法的綜合,在語文綜合性學習中所運用的方式方法應是語文的方式方法,不應是其他學科的方式方法,并且是要能夠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方式方法。
重慶市教育科學研究院設計的題為“正是柚熟飄香時”的綜合性學習活動:第一步,寫柚——組織學生到沙田柚種植戶觀察、描寫沙田柚(寫短文);第二步,畫柚——為沙田柚寫廣告詞,作廣告畫(廣告策劃,上街展示);第三步,訪柚——采訪種植戶,了解沙田柚的生長周期及經濟效益(口語交際,寫采訪稿);第四步——看柚,實地查看種植沙田柚的環境及土壤,訪問科委,提出改良沙田柚的建議(調查訪問,小組匯報)第五步,致信——為了沙田柚更香甜,致沙田柚種植戶的公開信(應用文)。在整個過程中,教師為學生提供咨詢、建議、和寫作方法。這個案例,具有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還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熏陶,使三維目標和諧交融。另外,也體現了語文能力的綜合,教師在這個過程中也提供方式方法的指導,掌握了語文的方式方法。
(作者單位:云南曲靖師范學院人文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