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 靜 汪婷婷
語文教學中的審美教育之我見
關 靜 汪婷婷
語文審美教育就是通過語文學科教育活動進行美的教育,教育學生怎樣感知、理解、鑒賞、評價美,進行美的創造,樹立正確的審美觀點,培養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崇高的審美理想。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要充分把握語文審美教育的特點,才有可能更好地在語文教學過程中進行審美教育。
語文教學 審美教育 課堂教學
在目前的語文教學中,新課程改革的理念與傳統的應試教育發生著碰撞,片面追求高分數與提升學生語文素養之間不可避免地產生沖突,以“考”為本的教育痼疾仍舊令人擔憂。究其主要原因在于,作為教材范例的文本及其解讀方法,與實行素質教育的“大語文”教學理念還存在著很大的差距。教師的教育觀念正是教師在教育教學中對學生的主體認識以及對自己教學能力的認識,他直接影響教師的社會知覺、判斷等心理過程,從而引發其相應的教育行為。在技術社會和信息社會的背景下,語文教師人文情懷和人文態度的缺失成為當今人類文明進程與學校教育的一大缺憾。如今,許多老師認為給語文課加的擔子太重了,把一切的精神和道德的任務都頂在語文課肩上。對于廣大語文教師來說,考試始終是一個指揮棒,是評估他們的教學能力和教學水平的硬指標。如此久之,造成了課堂教學中人文精神的失落,即使是有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也與思想政治課無多區別。
對初中的語文教學中審美教育方面存在的問題進行一定的分析,對審美教育的正確方法進行開發應是當代語文教師的一個重要工作目標。下面對初中語文審美教育方法進行一定的分析。
1.語文教學中通過閱讀等加強審美教育。初中語文教材的內容中具有許多的審美教育元素,許多作品中包含了豐富的審美對象,這就給初中語文審美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對于文學作品來說,其文學性以及美學性都能夠在字里行間體現出來,構成了十分重要的審美元素。因此,在初中的語文教學中,老師可以引導學生們對文學作品進行相關的閱讀以及賞析,能夠熏陶學生的情感,并提高學生們的審美能力。老師應當通過不同的方法引導學生對文學作品做一定的賞析,對于一些能夠在朗讀中體會到其文學美的文章和作品,應當引導學生們有感情地進行朗讀,讓學生們能夠從朗讀中體會出文學作品所具有的韻律美。然而對于一些需要深入閱讀才能體會其文學美的文學作品,老師應當引導學生們對于關鍵的字詞、語句或段落等進行深入的分析,并結合文章的內容以及結構,促進學生們提高審美能力。
2.教育工作者提高自身素質。對于語文教學內容中所具有的眾多的審美元素,作為初中語文教師,也是語文課堂教學的主導者,老師應當肩負起引導學生、教育學生的重任。當代教育工作者應當加強自身的審美元素的開發,并促進審美教育的內容的豐富度。在教學活動時,老師應作為模范,以自身的行動影響學生們的行為和思想。老師所具有的審美能力能夠對學生的審美能力產生直接的影響,因此,在進行審美教育的過程中,老師應當體現正確的審美態度以及審美情趣,以便學生通過模仿,能夠很好的提高自身的審美能力。因此,作為教育工作者,應當強化自我學習的意識,并通過專業知識的豐富以及觀察能力的提高來促進自身文學素養有一定的提高,能夠依靠自己知識與人格形成學生們的榜樣。
3.教育工作者應注重因材施教。對于學生來說,其審美能力以及鑒賞能力并不是由于客觀事實決定的,而是由自身情況決定的,因此在進行審美教育的過程中,必須能夠充分認識到學生自身具有的特點,并根據其特點進行語文審美教育。因為中學生們都具有較強的好奇心,對新鮮事物渴望了解,初中語文教育工作者應當充分利用這一特點,巧妙地對學生們尋覓美、發現美的興趣進行激發,并調動他們學習語文提高審美能力的積極性。由于初中生具有較強的記憶力,他們更易理解并能接受審美教育,且初中生也具有較豐富的想象力,教師們可以讓學生們充分的發揮想象,能夠更好地感受到文學作品的美。
綜上所述,語文課堂要盡可能地拓展語文教學的空間,營造審美的氣氛,使學生在接受語文知識的同時,開闊視野,陶冶身心,最終豐富個人學識,提高個人的文化素養。著名教育家斯賓塞強調:“沒有油畫、雕埋、音樂、詩歌以及各種自然美所引起的美感,人生樂趣就會失掉一半。”鑒賞藝術美是人類審美活動的最高層次,所以教師還可引導學生進行多種藝術鑒賞,拓寬視野,積累審美經驗。
[1]張家濤.試論初中語文審美教育的有效途徑[J].都市家教.2015
[2]毛壽民.初中語文教學中審美教育的實施途徑[J].考試周刊.2016
(作者單位:遼寧省營口市體育中學;遼寧省營口市體育運動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