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敏
現代信息技術與小學藝術教學的整合
夏敏
“以學生發展為本”,“強調科學探究過程”的課程理念,體現在課堂上就是學生由原來的“接受式”為主的學習轉變為“探究式”為主的學習。教學既要重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又要重視知識、技能的形成過程,發展學生的能力。本文主要通過引導小學生進行作品欣賞,教師提出問題讓學生進行探究,通過采用現代技術將藝術教學形象生動的展現,利于小學生更好掌握藝術知識。這種方式改變了傳統單一的技能技法示范傳授教學方式,提高了教學水平,拓展了教學面,文字獄畫面結合能夠更好的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再者讓學生成為主體,成為“探究者”,通過教師引導、輔導和指導,教師參與教學活動,教師教學的重點在于將教學內容與信息技術巧妙的整合。
現代信息技術 小學藝術 整合
一.整合材料,創設學習的情境,提高學生的想象力
傳統的校本研修以聽聽課,看看錄像,評評課為主要形式,對實踐層面關注較多,對理論層面的思考較少,難以提高研修活動的質量。而視頻案例的校本研究在課堂教學全面分析的基礎上,在學科專業知識和技術上又有了新的發展,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新形式。在日常的教學中,通過對圖片、視頻、音樂等資源的利用,輔助學生進行藝術學習,為學生學習創造情境,豐富學習內容和形式,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使課堂真正成為學生交流合作自主學習的平臺,而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更像一位向導為學生指引方向。通過“整合”再現生活情景能夠培養學生的觀察力,記憶力,激發想象力和創造力。使他們在繪畫中舒展內在的想象和情感,通過繪畫把自已對周圍事物的認識表達出來。教師的指導作用主要有兩方面:一是為學生能順利開展探究性學習創設一定的問題情景,提供相關的資料、信息環境,二是在實施過程中關注教學目標的落實,引導探究、指出誤區、把握探究方向,以及排除學生無法自己解決的困難,但不包辦代替等。在探究過程中,最有價值探究的地方是教師發揮指導作用的地方,在此處要讓學生的思維得到充分的展開。這個“最有價值的地方”存在何處?它存在于學生回答問題不完整、不科學之處;存在于學生用不同方式解決同一問題時;存在于學生對課堂內某一事件產生疑惑或露出興奮的表情時……,這些地方是最容易激發學生的自主性和能動性,真正體現探究性學習的價值處,也是教師知道策略運用是否到位的檢驗場所。
二.整合多種感官,觸發聯想思維,培養學生創新思維。
創新思維是多種思維發展的結晶。它是一種能夠發現新知識,獲取新知識,解決新問題的智慧和能力。創新思維不但能夠揭示客觀事物的本質特征及事物的內在聯系,而且可以產生新穎、獨特的見解和想法。藝術教育,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最好的途徑和手段。學生能夠在藝術創作中學會運用創新思維,從不同的視角觀察和思考問題,學會運用聯想、分解和重構的方法進行創作。通過藝術創作表現內心世界,從畫面表現自己的新穎、獨到的想法。實現自己夢想或者愿望,表現內心世界。同時他們也體驗著創新和想象的樂趣。筆者在日常的教學中,從多種感官刺激學生學習的興趣,制造一個動中有靜,無聲中有思考的氛圍,從而激發學生想象力,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聯覺的作用不僅能夠使小學生建立全方位的信息通道,同時也有利于學生突破美術課學習的難點。
三.通過整合,創設知識疑點,引導學生主動探究
教育不僅僅是要讓學生學習大量的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學習科學研究的過程或方法。作為一種教學理論的探究教學,它的理論基礎是經驗主義學習理論和經驗主義科學觀,它的早期表現形式是“問題解決法”和“發現法”。發現法的實質是要求在教師的啟發引導下,讓學生按照自己觀察思考事物的特殊方式去認知事物,理解學科的基本結構;或者創設知識疑點,引導探究。讓學生借助教材或教師所提供的有關材料去親自探索“發現”應得出的結論或規律性知識,并發展他們“發現學習”的能力。探究性思維是從疑問和驚奇開始的,有了疑問,才能主動積極地去思考,才能找出發人深省的難題和問題。
[1]韓偉.對現代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整合的思考[J].學周刊,2015,06:37.
[2]姚敏.現代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整合的思考[J].亞太教育,2015,27:17.
(作者單位:武漢理工大學附屬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