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霖
閬中手工打結絲毯技藝的傳承芻議
唐霖
閬中打結絲毯作為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受到了政府以及社會各界的關注,然而,如何讓這一古老的手工打結技藝傳承發展是面臨著與其他非遺項目同樣的問題,原生態保存、政府扶持與產業化結合是傳承發展過程中應該遵循的兩個必然原則。
閬中手工絲毯 技藝傳承 發展原則
在閬中,蠶絲生產的歷史有數千年之久。《華陽國志·巴志》曾記載:巴子國盛蠶桑。《唐書》記載:閬中郡上貢有蓮、綾、絹、綢等。蠶桑業的發達直接促進了閬中絲毯的發展。
清朝閬中一位文人寫道,“人家勤機杼,織作徹黃昏”,生動記錄了絲毯編織業的興盛。閬中絲毯又叫“手工打結絲毯”,早在明代時,閬中就出現了絲毯編織的作坊。到了民國時期,閬中的“薛家山水”、“張家花卉”、“大佛寺李家佛像”等著名家族絲毯作坊,在今日古城的機房街安營扎寨。作坊生產出的產品,就通過鄰近的碼頭,從嘉陵江順流至重慶,再從長江至上海。1911年,英籍葡萄牙傳教士蓋士利來閬傳教,張家絲毯作坊主贈蓋士利6尺絲毯“富貴牡丹”一幅,后被蓋士利帶回英國收藏。1924年,閬中泰豐絲廠生產的“蓮花牌”生絲參加巴拿馬萬國博覽會榮獲特別金獎。怎樣保護傳承這一精妙的手工技藝是擺在閬中絲毯未來發展道路上的主要問題,筆者以為在絲毯的傳承道路中堅持以下原則至關重要。
首先,閬中手工打結絲毯是農耕時代的產物,是在特定的文化生態環境中產生和發展起來的。如今,社會轉型所帶來的人們生產、生活方式及文化生態環境的變化,正在逐步使原生態的傳統文化走向衰落,或走向變異。電視、書報的普及使傳統民間工藝的吸引力大大減弱。大量農民紛紛從農村走向城市,致使農村許多結合農事或者在農閑時進行的民間工藝活動也自然消歇了。由于農業生產方式的改變,民間原生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越來越少,為我們堅持文化遺產保護的真實性原則帶來了許多困難。 手工地毯做為一門傳統的工藝反映了中國傳統的工藝的先進與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地毯編織是中國的一項傳統手工工藝,工作起來特別繁勞而艱辛,手工真絲地毯編織的主要工藝流程有:繪圖、染線、掛經、編織、成毯后平剪、水洗、挽穗等數十道工序。手工真絲地毯之所以聞名遐邇,就是因為其工藝獨特、做工精細、圖案精美、是一種完全由手工編織的傳統工藝品。因此在傳承道路上,堅持手工編織這一基本方式是閬中絲毯傳承中的首要原則,也是體現閬中絲毯獨特魅力的不二法寶。其次,絲毯編制過程中所使用的編織工具,包括耙子、剪刀、鉤針、割刀等,依然應該保持原生態的應用。雖然當前工業化的生產設備與生產工藝已經能夠對絲毯進行機械化的批量生產,然而,在批量化的生產過程中,絲毯的編織文脈以及織造人在編織過程中賦予絲毯的織物情懷早已消失殆盡。其三,編織的工藝流程依然應該原生態保存。絲毯的編織流程是在歷史的時間長河中經過前輩們流傳下來的,一方面已經充分證明了編織流程存在的科學性和必要性,另一方面,編織流程也同樣是絲毯技藝的有機組成部分,只有保持原生態的編織流程才能充分體現編織技藝的純正與原汁原味。
閬中手工打結絲毯是生活行程的歷史積淀,它不可避免地隨著歷史的發展而新陳代謝。閬中手工打結絲毯要想在現代社會煥發生機與活力,就必須納入現代元素,適應現代文化生態的發展與變化。
隨著世界范圍內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運動的興起,許多已經消逝或正在消逝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又重新進入了人們的視野,并煥發出勃勃生機.無論是再度興起的中國結、唐裝還是陶吧,都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物質載體具有堅韌的傳承力量和廣闊的發展前景的有力證明。早在上個世紀末,未來學家就斷言,21世紀是高揚人文精神的世紀,一切與人類生命、生活、發展、休閑、娛樂的有關商品和文化產業,都將在新世紀獲得高度的重視和長足的發展。這對于非物質文化的發展既是機遇也是挑戰,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歸根結底是要發展非物質文化遺產。發展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生命力,百先要警惕的就是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盲目開發。如現在有些地方借“經濟搭臺、文化唱戲”之機,以“創新、變革”為名,對非物質文化遺產大肆改造,加入許多所謂的“現代元素”,使其變得不倫不類,許多非物質文化遺產剩下的只是一個名稱或一個空洞的形式。因此在發展過程中既需要堅持政府扶持,同時也要堅持產業化發展。適度的產業化發展對于擴展閬中絲毯的影響力,謀求閬中絲毯長遠的生命力至關重要,在產業化過程中,一方面既可以讓絲毯文化與絲毯技藝的古老傳統生發出來為人民的生活服務,讓人們享受絲毯的優秀品質,另一方面在產業化過程中,絲毯由于其企業效益的帶動,可以讓絲毯技藝代代相傳、延綿生長。但是,在產業化道路上,依然要注意過度商業化問題。過度商業化必然導致絲毯質量水平的下降,以及絲毯文化品味的下降,在逐利為本質的資本化路途中,絲毯的原生態技藝必然遭受嚴重影響,因此,保持適度的產業化,并且堅持政府的扶持與引導就顯得尤為重要。
本論文為南充市社會科學研究“十二五”規劃2015年度課題:閬中手工打結絲毯技藝的傳承與發展研究的階段成果,項目編號:NC2015C034.
(作者單位:西華師范大學美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