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彭佑祥
為了大地的豐收
文 彭佑祥
2015年12月29日,錢懷璞研究開發的有色稻本地制種技術項目通過了江西省科技廳的驗收,被明確認定系江西省本地綠色生產重大科技關鍵創新技術。他高興地對驗收組同志說:“這是我年過花甲后獲得的第4個科技成果,它鼓舞我更加努力追求老有所為。”
錢懷璞1936年生于南昌,1956年從樟樹農校畢業后被選拔進了江西省商業廳。1969年他主動要求下放,來到了萍鄉市蘆溪區蘆溪鎮林家坊村落戶。當年農村生產水平低下,農民一年到頭辛勤勞作還填不飽肚子的現實,激發了他提高糧食產量的強烈愿望。翌年,當他被調到蘆溪區農科所負責時,就牢牢抓住這個平臺施展抱負。他很快發現,從外地引進良種已不能滿足當地需求,必須走自己培育良種的道路。于是,他精心攻讀育種理論,尤其研究了袁隆平的雜交論述,收集和研究了上萬個水稻品種,將全部心血注入育種事業。市里曾先后兩次提名他為蘆溪區人大副主任和區政府副區長,他均以“育種為終身使命”為由婉拒了。為了育種事業,他連年跋涉天南海北,撲在泥里水里。終于,在1996年他60歲時,培育出了經國家、省級科技部門審定的早晚稻品種6個,其中4個已在全國16個省的415個縣市推廣種植,他也因此先后榮獲國家、省、市科技成果獎、貢獻獎、優秀獎20多項,榮獲“全國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全國農林科技推廣先進工作者”“全國農業勞模”“全國勞模”等稱號,并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花甲之年的錢懷璞,收獲了事業的燦爛,卻并沒有就此躺在榮譽上憩息片刻,而是珍惜晚年,下更大力氣踐行育種使命。他連年攜帶新品種到海南進行實驗,一去就是半年。海南的惡蚊、山螞蟥,連同40℃的酷熱,讓他吃盡了苦頭,但真正困擾他的還是病痛。他早年患過坐骨神經炎,幾十年的水田作業,過度勞累,他又患上了嚴重的風濕和腰椎間盤突出,曾兩次手術,其中一次還截去了右腿上的兩塊骨頭,至今他的右腿還顯得比左腿短些。錢懷璞要在上百個實驗小區內的幾萬棵株穗中選育出1個株系,常常得強忍腰部膝部的劇痛,往往是站著不行就蹲著,蹲著不行就趴下,硬是在水田里從這頭移到那頭,又從那頭移到這頭,一個小區一個小區地比較,一棵株穗一棵株穗地鑒別,為此他曾多次暈倒在水田中。1998年,他成功地培育出了“贛早秈48號”,次年該品種被列入國家“早秈稻品質改良產業工程”項目江西分項實施收購品種,第三年被列入囯家“早秈稻高產高效增產技術措施”項目,并通過國家科技部驗收。
成功培育出“贛早秈48號”后,錢懷璞馬上又投入到有色稻的培育中。有色稻的營養和經濟價值很高,市場上的紅米、黑米價位就比白米高2至3倍。培育有色稻比培育無色稻種難度要大得多,主要是很難找到雜交父本。為此他不得不花大力氣人工雜交出紅米稻父本,同時大膽采用黑米稻谷與花期相同的白米稻谷雜交出黑米稻父本。經過十幾年的不懈努力,他最終培育出了雜交有色稻“天豐優紫紅0801”(武功紫紅米)和“湛優黑70”(武功山黑米)。這兩個品種不僅通過了省科技廳的成果鑒定,獲得“達到國內領先水平”的結論,而且獲得了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頒發的綠色食品證書。新品種在蘆溪地區推廣種植,農民的收入翻了一番。種糧大戶朱祖榮特意制作了一塊大匾送給錢懷璞,上書“農民致富引路人”。
退休后的錢懷璞又先后獲得“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全國優秀老科技工作者”“全國銀齡行動先進個人”。如今,年屆八旬的他依然奮斗在水稻育種第一線。
責編/曉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