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舒心
(阜新高等專科學校,遼寧阜新 123000)
·產業論壇·
阜新市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現狀和存在問題及發展對策*
寧舒心
(阜新高等專科學校,遼寧阜新 123000)
農民專業合作社已經成為現代農村經濟發展一種新的組織形式和連接“小農戶”與“大市場”的組織平臺。該文闡述了阜新市農民專業合作社建設和發展取得的成效,剖析了當前阜新市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并就如何促進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提出了對策與建議。
農民專業合作社;現狀;問題;對策
農民專業合作社已經成為現代農村經濟發展一種新的組織形式和連接“小農戶”與“大市場”的組織平臺。在中央一系列支持政策的帶動下,在各級政府部門的重視和推動下,阜新市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建設和發展取得了一定成效,在服務農業生產、促進農民增收、推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近年來,特別是沈阜現代農業示范帶建設項目啟動后,阜新市農民專業合作社呈現快速發展態勢,目前已成立5037家,涉及全市所有村鎮,入社農戶15萬余戶,間接帶動25萬多農戶脫貧致富,戶均增收超5000元。阜新市現有種植類合作社2697家,包括玉米合作社2016家、花生合作社148家、蔬菜合作社290家、水果合作社243家;有畜牧業類合作社1403家,其中養豬合作社353家、肉牛羊合作社676家、奶牛合作社196家、肉雞合作社86家、蛋雞合作社92家;還有土地流轉類合作社206家、林業類合作社174家、農機合作社478家和其它合作社79家。全市共創建國家級農民專業合作示范社11家、省級示范社34家、市級示范社80家。200多家專業合作社注冊了獨立商標,并申請了無公害、綠色等認證標識。
2.1 運行不規范,內控機制不完善
在已建成的合作社中,很多專業合作社發展緩慢,會員偏少,規模較小,經濟實力弱,僅停留在種植、養殖等一些低層次勞作上。相當一部分合作社雖然設立了各項組織機構和制度,但大多只停留在字面上,沒能真正發揮作用,運行和管理隨意性較大,甚至還存在只有營業執照而不運行的“空殼社”。
2.2 品牌意識弱,市場競爭力不強
多數專業合作社僅僅停留在產品初級生產階段,提供的是初級農產品,難以將特色農產品資源優勢、傳統文化資源優勢融合轉化為產業優勢,產品附加值低。大多數合作社的品牌市場知名度不高,品牌優勢弱,產品無力應對多變的市場。
2.3 缺乏專業人才,社員技術水平低
合作社成員大多是農民,由于自身認知的局限性,經營上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大部分合作社的技術人員數量嚴重不足甚至沒有,并且技術水平普遍偏低,缺乏理論知識和新科技知識,社員的知識儲備和作業技術長期得不到更新,對生產中發生的新情況和新問題應對乏力。
2.4 財政支持少,資金短缺
政府財政資金對專業合作社補貼很少,銀行貸款手續繁多、門檻高,很多農民合作社很難直接獲得貸款。由于沒有資金支持,無法保證農業生產的正常開展,農民入社的積極性和對產出效益的信心大大受挫。
3.1 加強宣傳培訓,規范合作社建設
(1)加強《農民專業合作社法》和《農民專業合作社登記管理條例》的宣傳和基本知識的培訓,增強農民對合作社的認識。(2)逐步提高成立合作社在資本注冊、成員人數、產業規模等方面的條件,提高辦社質量。(3)幫助合作社實現出資、收入、生產、銷售和品牌等方面的跨越和統一。(4)積極引導合作社規范內部運作、完善管理制度,按照章程建立議事、經營管理、財務管理、資產管理、利益分配、社務公開、獎罰等制度。(5)盡快建立和完善農民專業合作社規范化建設的等級標準和考核、評價體系,制定切合實際的示范社建設指導標準,樹立一批可學可比的樣板社。
3.2 大力實施品牌戰略,疏通和擴大銷售渠道
(1)引導專業合作社開展標準化生產和品牌化經營,推進合作社注冊商標,開展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和名牌產品認證的申報工作。(2)支持農民專業合作社建立必要的物流基礎設施,削減流通成本,獲取流通環節增加值,更好地實現“農超”對接。(3)利用互聯網幫助農民收集市場信息,尋找交易客戶,定期發布主要農產品市場行情,打造信息服務平臺,開拓市場。(4)開展農民專業合作社產業與市場對接工程,以銷定產、以產促銷,同時組織合作社參加各類農產品展示展銷會、貿易洽談會推介產品,打響農民合作社產品品牌,綜合利用人員推銷、廣告等方法,擴大分銷渠道,擴大市場占有率。
3.3 加強人才培養,引進新技術
(1)對全市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經營管理人員、專業技術人員和財會人員進行階梯式培訓,重點加強對合作社負責人的培養,逐步培養一批善經營、會管理、懂技術的人才隊伍。(2)出臺人才引進政策,鼓勵大中專學生進合作社工作。(3)加強招商引資,在引進行業龍頭企業的同時,做到既引資又引智。(4)推廣運用先進的生產技術、商品保鮮保質技術、市場經營技術,提升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生產水平和經營能力。(5)加強農民經紀人隊伍建設,積極吸納物流、信息、營銷等農村經紀人加盟。
3.4 落實各項優惠政策,加大支持力度
(1)督促已出臺的政策兌現到位,研究完善相關的政策措施,進一步建立健全科學評價、獎勵體系,對經營運作好、帶動能力強、效益顯著的合作社給予表彰獎勵。(2)積極探索拓寬合作社融資渠道,涉農金融機構對不同的合作社應調整貸款模式,對規范運作的合作社開展授信服務,對誠信合作社提高授信額度、放款貸款條件、簡化審批手續,并實行優惠利率,允許聯保貸款,擴大抵押物貸款范圍,解決農民專業合作社融資難題。(3)擴大政策性農業保險范圍并給與合作社參保費、經營管理費等補貼,最大限度地保護合作社成員的生產積極性,為合作社貸款減少阻隔。
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已經成為現代農業組織制度的創新點,我們在實際工作中要積極進行調研,因地制宜,探索出一條農民專業合作社創新發展的新路徑。
[1]鄭丹,王偉.我國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現狀、問題及政策建議[M].北京:中國科技論壇,2011.
[2]董德勝.阜新市農機專業合作社發展分析[J].農業科技與裝備,2013(1):82~84.
[3]劉愛軍,許朗,王玉峰.新階段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現狀與對策建議—基于安徽省滁州市的調研[J].江蘇農業科學,2014,42(3):408~410.
[4]曹月婷.縣域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現狀、問題及對策[J].基層農技推廣,2015(11):54~55.
2016年度阜新市社會科學研究立項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