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玉召
?
新疆工業經濟實現跨越式發展
文/王玉召

以新型工業化為第一推動力,新疆把“加速新型工業化、農牧業現代化、新型城鎮化進程”作為地區具體戰略選擇的重點內容,以新型工業化帶動和促進農牧業現代化、新型城鎮化協調發展,對重點產業和重大項目進行科學布局,走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型工業化道路。
近年來,在國家促進新疆經濟發展系列利好政策的扶持下,新疆經濟發展突飛猛進,尤為突出的是,新疆工業經濟發展迅速,不僅成為新疆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而且促進了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
“十二五”期間,新疆初步呈現出大建設、大開放、大發展的熱潮,新型工業化建設進入一個嶄新的歷史時期,成為引領新疆經濟社會發展的決定性因素。
“十二五”期間,特別是第一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召開以來,新疆工業經濟實力快速增長,生產規模、實力不斷增強。
以新型工業化為第一推動力,新疆把“加速新型工業化、農牧業現代化、新型城鎮化進程”作為地區具體戰略選擇的重點內容,以新型工業化帶動和促進農牧業現代化、新型城鎮化協調發展,對重點產業和重大項目進行科學布局,走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型工業化道路。
“‘十二五’期間,尤其是第一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召開以來,新疆堅持以結構調整為主線,以科技創新為動力,以企業發展為中心,充分發揮新型工業化第一推動力作用,全區工業經濟總量不斷擴大,質量、結構和效益明顯改善,工業化建設取得顯著成效。”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經信委主任胡開江說。2014年新疆工業企業資產上億元的企業達到1?100個,利潤總額上億元的企業達到68個。
新疆通過支持優勢產業、優勢園區、優勢企業加快發展,努力建設具有新疆特色的現代產業體系,以各種優勢的倍增、放大、疊加效應推動新型工業化實現跨越式發展。依托得天獨厚的優勢資源,大力實施優勢資源戰略,新疆已建立起了以石油天然氣開采、石油石化為主導,煤炭、有色、特色輕工、裝備制造、鋼鐵、建材、紡織等為代表的資源性工業體系。
“十二五”期間,新疆產業結構趨向優化。已形成以石油天然氣開采、石油化工為主導,以紡織、輕工、建材、鋼鐵、電力為支柱,包含煤炭、食品、機械電子、有色金屬等門類較為齊全、產品豐富、更具特色且較為完善的現代工業體系。
在化工、電力、鋼鐵、有色、煤炭等優勢行業快速增長的拉動下,新疆非石油工業發展迅速,占工業經濟的比重快速提升。2014年,規模以上非石油增加值1?656.21億元,比2009年增長1.2倍。占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在2012年首次超過石油工業占據半壁江山后,非石油工業支撐作用凸顯。非公有制企業貢獻突出。2014年,規模以上非公有制工業完成增加值751億元,比2009年增長1.2倍,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上升到23.6%。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經信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十二五”期間,新疆工業內部增加值結構得到優化,增長較明顯的有傳統產業中的化工、有色、電力、煤炭產業,占比分別提高4.5、4.8、3.3、0.7個百分點,石油、鋼鐵產業分別下降13.5和1.8個百分點;戰略性新興產業中的裝備制造、汽車產業分別提升2.1和0.2個百分點。
“十二五”期間,新疆工業結構優化還表現出非石油工業快于石油工業,非公有制經濟快速發展,地方工業活力增強,中小微企業快于大型企業等特點。
“十二五”期間,新疆五大產業帶取得較快發展,區域經濟發展更加均衡。天山北坡產業帶率先發展,發揮了區域經濟的引領作用。例如烏魯木齊—昌吉產業集聚區經濟發展迅速。集聚區內的6個國家級工業園區和9個自治區級工業園區2011年共實現工業總產值1?742億元,增加值392億元,到2014年分別增長到2?942億元和578億元,占新疆工業增加值的比重也從2011年的14.5%提高到2014年的35.3%。
東疆產業帶重點支柱產業的支撐引領作用凸顯。哈密產業集聚區內新能源裝備制造取得較快發展,巴州—阿克蘇產業帶實現較快增長。南疆三地州產業帶大力發展地方特色產業,雖然缺乏大型重化工產業,但地方特色的紡織、新型建材、特色輕工和特色農副產品得到穩步發展。
北疆沿邊產業帶的礦產資源深加工和農牧產品精深加工工業增長較快。該產業帶中的礦產資源深加工,如瀝青、鐵礦、鎳礦、鈹銅合金發展較好,農牧產品精深加工,如棉紡、植物油、玉米飼料也取得較好發展,帶動了地方經濟壯大成長。
喀什特殊經濟開發區建設高標準起步。截至2014年,共有570家企業注冊入駐園區,商貿物流中心、優勢資源轉化加工和口岸經濟發展已具雛形。
霍爾果斯經濟開發區里一批技術水平領先的生物醫藥企業開始投產。通過完善基礎設施和綜合保稅區建設,川寧藥業、蘇源生物和藍山屯河等一大批技術水平國內領先的生物醫藥和新材料企業已經建成投產,另外還有一大批重大項目即將開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