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市第五中學,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0)
黨的十六大報告明確要求:“必須把弘揚和培養民族精神作為文化建設極為重要的任務,納入國民教育全過程,納入精神文明建設全過程。”在中小學大力開展中華傳統美德教育,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學校德育工作的一項重要而又緊迫的任務。青少年學生正處在學文化、長知識,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關鍵時期,可塑性很強。加強對他們進行傳統美德的教育,可以更好地幫助他們了解祖國的歷史和文化,了解祖國的過去和未來,增強對祖國、對民族的熱愛;可以更好地幫助他們自覺把自己的成長同祖國的命運結合起來,更清楚地認識到自己肩負的使命。中華傳統美德教育是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內容,是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基礎。在教育過程中,只有認真落實我校“一切為了學生終身受益”的教育理念,堅持以學生為本,把傳統美德教育滲透到學校教育的各個方面,學校教育才能收到最佳的效果。在教育實際工作中,我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弘揚傳統美德,加強校園德育建設。
青年教師培養工程是我校的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我們認為青年教師的培養重在師德師風的培養和鑄就。教師的形象對學生有著巨大的感染力和影響力,教師作為傳統美德教育的具體實施者,其品德修養水平對傳統美德教育的效果起著關鍵的作用。因而傳統美德教育對象不僅是學生,同時作為教師也應接受美德教育的洗禮。因此,在美德教育當中,我們將該項工作與我校的青年教師培養工程有機的聯系起來,將傳統美德作為青年教師師德修養的重要標準,將美德的養成作為青年教師培養的重要目的來認真抓好。學校利用政治學習時間,首先在教師中開展師德教育活動,邀請師德標兵教師為青年教師做師德專題講座,以此提升教師的師德修養,并倡導教師在日常教育教學的活動中滲透中華傳統美德的教育,比如在教師中全面開展“拜師學藝”幫扶活動,以老教師身上所表現的優秀師德去影響青年教師,使之盡快完善自己的師德修養。對待學生要做到“五心”:關心、愛心、熱心、誠心和恒心。另外學校還對班主任隊伍提出了緊扣師德的愛崗敬業、為人師表、無私奉獻的師德要求。同時還在師生中開展捐款扶貧助殘活動。我校初二的劉豆豆同學在患重病期間,全校師生積極捐款,幫劉豆豆同學共度難關。全體中層干部和入黨積極分子主動與同學結對進行幫困助學活動等。這些工作的開展,不僅有力的推進了師資隊伍的培養工程,同時教師從中也受到了美德教育,正人先正己,教師只有真正的將美德修練到家,才能更好的實施傳統美德教育工作。
中學生正處于成長階段,德育工作的首要任務是為學生創造一個適合他們發展的寬松環境,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道德認識、道德情感、道德行為,從而形成自己的道德信念。學校首先認識到校園環境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操,具有潛移默化的隱性育人功能。所以在研究和思考如何改善校園環境,美化、綠化、文化校園環境方面,特別注重加入傳統美德教育的元素,有意識地創設傳統美德教育的文化環境。例如,在校園和教室里掛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名言警句、名人畫像;校廣播站定時播講傳統美德故事和名人名詩名句;學生間開展傳統美德手抄報競賽;班級舉行有關傳統美德內容的文藝演出等等。以豐富生動的教育內容,優美的校園環境耳濡目染地對學生實施中華傳統美德教育。
其次學校以豐富多彩的形式,在課內、課外進行德育教育。堅持利用升國旗儀式進行愛國主義教育;舉行校園文化藝術節。如學校把3-4月定為學校文化藝術節,從點上和面上,加強了校園文化氛圍,擴大師生的參與面。精心組織各種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組織開展班級、年級才藝比賽;“情系校園”學生演講比賽;學生書法繪畫比賽;電腦網頁設計比賽、“青春飛揚”文藝匯演等活動;組織學生觀看愛國主義優秀影片,開展“黨在我心中”、“祖國在我心中”主題班會教育活動等。通過開展一系列的德育教育活動,促進了學生良好道德品質的形成,中華傳統美德精髓也深入學生內心。
在教育過程中,我們必須重視在各學科教育中的滲透,并重視向校外的延伸,努力拓展教育渠道,使傳統美德的教育深入到各個方面,做到無處不在,無時不在。學科教育的滲透。中華傳統美德在學科教育中的滲透對培養中學生高尚的道德品質和優良的心理品質,有著潤物無聲,潛移默化的特殊功效。如語文課的滲透,語文課的思想內容蘊含在文章的字里行間,在教學中就體現出它的自然滲透性。還可通過學科綜合活動進行滲透。學科綜合活動是運用整體合力教育的一種嘗試,我們可以圍繞一個題目,把各學科的有關知識點,有關表演形式加以歸類、組合、穿插,編織成一個相對獨立的整體,形成強大的教育合力,進而從各學科的不同角度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
我校開展中學生心理特征研究多年,在這項工作中我們積累了一定的經驗,我們深深的感到學生的行為的缺陷與道德的喪失,有其重要的心理背景,因此我們將美德教育與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緊密的聯系在一起,以課題研究為依托,認真深入的開展中學生心理特征研究,對學生的行為動機進行有效的分析,對學生加強心理輔導和心理的疏導。例如:我們積極培養同學們自強不息的心理狀態,并將其作為“責任教育”的重要目標來抓。要求同學們遇到困難和挫折不能氣餒應該以樂觀向上的心態去面對人生,使自己的思想品德和行為習慣能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傳統美德的教育離不開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同時,學校還結合各年級學生的特點,每學期都用班會課開展心理教育活動,組織討論會、辯論會、主題班會,心理健康教育主題班會觀摩會,普及心理知識,促進心理健康。如各班級組織了各具特色的“健全人格,完美生活”、“如何看待中學生早戀”、“邁好青春第一步”等班會課。通過這些途徑健全學生人格,滲透美德教育。
大型集體活動,是培養學生傳統美德意識、團隊精神、互助能力、集體主義、愛國主義、奉獻精神、競爭意識的有效途徑,而且大型的集體活動能夠順利完成多元智能的培養任務,如:文藝表演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組織協調能力,辦事能力和服務能力。我校進行傳統美德教育開展的活動有:情系汶川捐助活動,校園詩歌詠讀活動,校園文化藝術活動,傳統美德征文活動,“愛我五中”主題教育活動等,通過這些豐富多彩的活動,使同學們更加深切地領悟到中華傳統美德的精髓,也更堅定了孩子們愛黨愛國愛鄉愛校的信念。中華民族在幾千年的歷史進程中,形成了光輝燦爛的文化,這種文化博大精深,是民族之根。與燦爛的文化相共生,中華民族同樣形成了代代傳承的傳統美德,比如: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操,自強不息、艱苦奮斗的昂揚銳氣,厚德載物、道濟天下的廣闊胸襟,奮不顧身、舍生取義的英雄氣概,尊老愛幼、扶貧濟困的關愛精神,公道正派、仗義執言的正直品格等等。而傳統美德教育承載著歷史與傳統的血脈,是我們每個德育工作者的歷史使命和不容推卸的責任。我們相信,傳統美德教育必然促進和諧德育的一步發展,我們共同努力,我們共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