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南農業大學珠江學院,廣東 從化 510980)
一、互聯網微公益的優勢
1.組織者整體素質較高
目前,互聯網微公益的發起人多靠個人信譽,這類人具有較強的人脈關系和能力,對微公益也要較為深刻的認識,總體呈現高學歷、年輕化發展。
2.組織行動效率高
作為一個全新的事物,微公益組織得到了大量人的關注和支持,微公益以其傳播速度快、實施開放性及低成本的特點,在社會形成了一股較大的影響力。
3.促進社會和諧發展
微公益作為共同增進社會福祉,推動社會公平與正義的一股力量,隨著微公益與人們生活的貼近,關系的靠近,促使人們承擔起各自的社會責任,依靠社會中每個人的力量,團結群眾,幫助重癥患者、貧困家庭、寒門學子和孤寡老人,從而增進了人與人之間的感情,較大提升了幸福指數,使得社會中的不和諧因素減少。
由于目前國內外關于微公益起步晚,它所覆蓋涉及的層面較小,作為新生的微公益網絡力量,國家還沒針對它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故其是否合法,是否具有募捐資格仍存在分歧。從而導致其缺乏公信力,從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微公益的持續發展。據我們所知,目前國內對于互聯網微公益的理論研究尚未成熟,幾乎沒有完整的可供借鑒和參考的理論著作,將互聯網微公益對校園文化的影響的相關研究更處于理論空白,因此對于互聯網微公益對校園文化的影響的相關研究顯得尤為的重要。
研究通過網絡調查問卷和派發調查問卷的形式進行,再對完善互聯網微公益對校園文化的影響的對策分析。論述了互聯網微公益的特點、大學生與互聯網微公益特點的契合點,說明了互聯網微公益作為校園文化生活一部分的重要性。
二、互聯網微公益的特點
1.實時開放性和集成性
通過網絡平臺去實踐,這是一種高度開放,通過互聯網網絡的平臺,打破了客觀存在的地理上的時空阻礙,以打破時間的限制和地域的不同,跨越各階層不同年齡、不同職業、不同教育背景等群體的大融合。這個網絡平臺,讓不同的個體的價值觀和行為取向整合在一起。在微公益下,只要你有一顆愛心,只要你有一顆奉獻的心,就可以實現你的人生價值,提升你的價值觀,當你參與其中,你便是公益世界中的一粒五彩的微塵,看似微不足道,但卻無比珍貴。
2.低成本與簡易性
互聯網微公益的低成本,是與傳統公益的最大不同之處,為各個階層的個體更好更方便參與到微公益中提供了基礎。微公益的發起不需要經過一個特定的組織,社會中的每一個有心人,都可以成為活動的發起人,節省出了傳統公益中的組織機構的成本支出,從而降低了成本。其本身并未因簡易性而降低了人們對它的關注度,反而因為其平民性、草根性和大眾性促使人們加大了對微公益的參與度。這正與大學生的群體特點相契合,大學生的經濟收入尚未穩定,在社會中屬于經濟力量薄弱的群體,恰巧可以借助互聯網微公益低成本、低門檻的特點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隨著物質生活的發展,微公益的簡易化更加滿足了人們對精神生活的更高的追求,在微公益的網絡方便快捷平臺上,在力所能及下,動動手指,一個轉發,一個回帖,都能增加其精神的滿足感?!耙蓟稹钡睦砟钜约啊般U筆換校舍”等微公益活動的成功開展,使得微公益這一新生的活動深入人心。
3.迅速傳播性
互聯網的高速發展,網絡環境的不斷完善和不斷規范化,使得網絡信息迅速傳播,使得行善者第一時間獲得受善者的需求,更加及時的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調查顯示,大學生中有83%開通了微博微信,而互聯網微公益也正是通過以微博微信為主等網絡平臺發展的。這表明了信息飛速發展時代的今天,網絡占據了大學生生活很大的一部分。但是有的大學生表示在我們調查之前沒有聽過互聯網微公益。
三、大學生對互聯網微公益的關注度還是較低的,從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微公益在校園的影響。對這一現象進行分析得出如下結論:
1.大學生缺乏對微公益的理解和認知
部分大學生認為,微公益的力量較小,不能起到真正意義上的公益作用。或是有部分大學生將微公益與傳統公益混為一談,沒有了解到,微公益區別于傳統公益,除了物質上的幫助,轉發一條微博,也是微公益的范疇。微公益就是,不需要你有強大的物質基礎,只要有心,用心,你就可以成為微公益的一份子。
2.微公益在宣傳與運行中的缺陷
網絡的開放性使得微公益的真實性很容易遭到網友們的質疑,微公益的負面新聞和不良后果打擊了大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大學生力量薄弱無法求證,有心卻望而卻步。
為了適應微時代的發展,促進校園文化的發展,提高學生要對社會肩負重任的認識。針對大學生對微公益的認知缺乏,我們與校園組織合作,以現場問卷調查的形式,在校園內開展“‘微公益’知多少”活動;對互聯網微公益的未來進行展望。而這次活動的目的也是要同學們知道其實微公益離我們并不遠,在生活的小事中也可以投身于公益活動中來。正是這樣的方式,以個人帶動集體,點滴小事凝聚力量,使校園文化往更好的方向發展。
不需要你有強大的物質基礎,只要有心,用心,你就可以成為微公益的一份子,這就是微公益。這微薄的一塊錢,這普通的一件衣服,這簡單的一條短信,匯成了一股暖流,給予了那些無助的人新的希望,同時也將互聯網微公益提升了一個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