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天水市秦安縣王窯學區中心小學,甘肅 秦安 741619)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教師作為腦力勞動者,不斷地向年輕一代傳授人類的生產勞動和社會生活等知識經驗,為人類社會培養和造就一代又一代既能從事生產勞動,又能積極參加社會生活的社會成員。對整個人類社會的生存與延續,對人類思想文化的傳播與發展,都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對培養和教育祖國的下一代具有十分突出的作用。學校分布中,農村中小學占極大的比例,故加強農村教師隊伍建設更顯重要。
農村教師隊伍建設要堅持以十八的精神為指導,以“中國夢”為準繩,認真貫徹落實《義務教育法》、《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決定》及《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緊緊圍繞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全面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提高教師思想政治素質和道德水平為重點,以充分調動教師的工作積極性為目的,努力建設一支愛國守法、愛崗敬業、關愛學生、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終身學習的教師隊伍。
因此,加強農村小學教師隊伍建設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胡錦濤總書記在2007年教師節全國優秀教師代表座談會上對廣大教師提出了四點希望:愛崗敬業、關愛學生;刻苦鉆研,嚴謹篤學;勇于創新,奮發進取;淡泊名利,志存高遠。深刻揭示了新時期我國教師師德的豐富內涵,也充分說明了教師的示范引領作用。作為學校,應結合具體實際,通過政治業務學習,開展各種活動,如撰寫個人成長故事、書寫師德故事、學習先進教師典型、聯系實際書寫學習心得體會等形式,努力提高教師的素質。
學校管理者應根據教師的特點,合理的運用內部激勵和外部激勵,精神激勵和物質激勵相結合,以滿足教師的不同需要。做到教師個人的激勵與教師群體激勵相結合,有效調動教師的積極性,建立合理、適宜的內部競爭體制。學校對教師的激勵要采取公平的原則。如實施教師獎勵績效工資、教師競爭上崗、教師崗位設置、各種不同形式、類別的表彰(教育教學、學校管理、安全管理、常規教學先進個人、師德師風先進個人、優秀教師、先進教育工作者等),表彰類型基本涵蓋學校的各個方面,讓每位教師都有可能成為某一方面的佼佼者。這樣既可激發教師的工作熱情,又能將自己的長處發揮的淋漓盡致,全心全意為教育教學服務。
人無完人,教師更是如此。首先,作為學校的管理者,就應該根據教師的特長和年齡特點,合理安排教學崗位。如喜歡書法的教師,可安排為寫字教學;教師喜歡繪畫,就應該安排美術等;年長的教師,就應落實直觀、腦力勞動不大的工作;對于年輕人,則安排具有開拓性、創造性、較復雜的工作,要求他們在實際工作中去努力鉆研,提高自身的能力。其次,學校管理者應根據教師的具體實際,實行教師定期交流制度,讓年輕教師到邊遠、偏僻、條件艱苦的地方鍛煉,養成吃苦耐勞、克服困難的品質;對于老年教師,則應適當到中心學校進行學習,掌握先進的教育理念,學會運用先進的教學手段為教育教學服務。這樣,達成教師相互學習,共同提高的目的,也讓偏遠學校與中心學校的學生異樣享受到均衡教育。
作為管理者,必須全面了解本地、本校教師的優勢及存在的問題,結合學校具體實際擬定中長期教師培訓計劃,計劃中必須涉及全員培訓、中青年教師培養、骨干教師培訓、優秀班主任培訓、名師培養等;其次,學校必須對所有培訓者提出明確具體的要求(包括自身和學校等方面),如進行經驗介紹、上匯報課、示范課等,符合要求后才能報銷各種培訓費用;再次,進行校本培訓,學校充分利用現有資源和學校的教科研活動,促進教師素質的提高。
學校在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工作中還應該考慮到教師群體的特殊性,對教師的管理決不能單純地“管束”和“制約”,而應體現人文關懷。“管”要在“理”的基礎上進行,“理”是為了“管”,是更有效的“管”,二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因此,學校應精心營造和諧的校園文化,開展豐富多彩的文藝活動,創造出一種民主、和諧、寬松、積極進取的文化氛圍,使管理真正與學校文化和諧一致。只有做到以上這些,才能將教師隊伍建設這一長效性的工作做好,校園也會因此顯現勃勃生機,成為教師和學生的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