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亞娜,王志俊,段昌學,趙 娟,王 曦,陳 澤,劉一飛,趙 敏,韓潔茹
(1.山西省農業科學院畜牧獸醫研究所,山西太原030032;2.商洛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陜西商洛726000)
無抗養殖模式可行性分析
段亞娜1,王志俊1,段昌學2,趙 娟1,王 曦1,陳 澤1,劉一飛1,趙 敏1,韓潔茹1
(1.山西省農業科學院畜牧獸醫研究所,山西太原030032;2.商洛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陜西商洛726000)
為了探討豬場無抗養殖的可行性,從無抗養殖的概念,禁止使用抗生素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實現無抗養殖要面對的問題與應對方法,以及如何實現純中藥無抗養殖從關注健康轉向關注效益等方面進行了探討與論證,旨在給予豬場養殖業未來的發展方向提供理論基礎。
抗生素;中獸藥;微生態;無抗養殖
目前,人類濫用抗生素的問題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但是在動物身上大量使用抗生素卻成為監控盲區,動物生產中大劑量、大范圍、種類不限地使用抗生素,導致動物源性病原菌耐藥譜比人源性耐藥菌廣得多,強度也強得多,抗菌藥物使用越來越廣,約占臨床及預防總用藥量的70%左右,甚至更高,并有用量越來越大的趨勢,隨之而來的是抗菌藥物耐藥菌不斷產生并越來越嚴重,人攝入該類食品后,糞便中的耐藥菌會增加1 000倍,已構成對人類健康的潛在威脅。
長期食用這種“有抗食品”,可能會使一些人畜共患的致病微生物或有明顯變異的致病微生物直接傳給人類。而無抗養殖是解決這些問題的唯一途徑。無抗養殖就是無抗生素、激素的養殖方法,是指在養殖過程中不使用抗生素、激素以及其他外源性藥物。
本研究探討了“有抗食品”的危害,提出其解決途徑即為無抗養殖,并進一步闡述了實現無抗養殖的方法,總結了其社會效益,旨在為人類提供健康的動物食品探索切實可行的動物養殖新模式。
抗生素(antibitics)是由微生物(包括細菌、真菌、放線菌屬)產生的具有抗病原體或其他活性的一類次級代謝產物,能干擾其生活細胞發育功能的化學物質。目前,抗生素仍是最有效、最穩定的促生長添加劑,其促生長的作用原理主要為:(1)抑制或殺滅病原微生物,減少發病率。(2)增長幼畜腸道內有益微生物區系,維持腸道微生物的平衡狀態。在飼養場地衛生條件不佳,管理不良的情況下,這一效果更加突出。(3)幼畜采食抗生素后可使小腸質量變輕,腸壁變薄,提高了養分的吸收率。(4)飼喂抗生素后可減少幼畜的腹瀉,尤其可降低未吮初乳幼畜的腹瀉發生率,促進動物生長??陀^地說,在特定的時期,飼用抗生素對我國乃至全世界現代畜禽業的飛速發展有著不可磨滅的貢獻[1]。
2.1 耐藥菌產生的機理
抗生素的作用機理是通過抑制細菌的遺傳物質的復制來阻礙細菌大規模繁殖,很不幸的是,遺傳物質的一個特性就是變異,當外界環境既不利于某種遺傳物質的復制時,遺傳物質變異的概率就會加大,這就導致了耐藥菌的產生。耐藥菌產生后也在不斷變化進化,抗生素的發展更加劇這一進化過程。到現在,即使是第5代抗生素已經出現,疾病治療依然存在很多問題。耐藥菌的進化總是跑在新一代抗生素前面,再加上耐藥菌、抗生素從畜禽轉移到人類身上,對人類的安全也是很大的威脅。所以,抗生素會對畜禽產生耐藥性,通過畜禽轉移到人類產生耐藥性,并威脅人類的安全,這是在養殖過程中禁止使用抗生素的主要原因之一。
2.2 使用抗生素對腸道菌群及免疫器官的損傷
大部分抗生素進入機體的第一部位是腸道,在腸道中微生物菌群經過抗生素的作用后,并不會徹底消失,在一段時間后,它們又會找機會在腸壁上定植,這個時候有害菌很有可能占據優勢,當有害菌大規模占領腸壁后,腹瀉、便秘等腸道麻煩便接踵而至,而這個時候很多豬場會考慮“抗腹瀉專用”抗生素,大規模抗生素使用后,腸道菌群崩潰隨之而來。后果是可想而知的,養殖場再一次陷入了疾病與用藥的惡性循環當中。其次,抗生素會對畜禽機體的免疫器官造成損傷,干擾和破壞機體的非特異性免疫系統功能,導致特異性保護欠缺,動物長期處于亞健康狀態,易感性增強,致使畜禽陷入了疾病與用藥的惡性循環當中,這是在養殖過程中禁止使用抗生素的又一原因[4]。
3.1 實現無抗養殖要面對的問題
首先是惡劣的養殖環境,雖然我們國家在規范豬場方面做了很多努力,但是很多養殖場的內部環境還是存在很大的問題,比如通風不良,糞便清理不及時、不徹底,糞便中耐藥菌的殘留等。其次,飼料中常含有抗營養因子主要是蛋白抑制因子、碳水化合物抑制因子、礦物元素生物有效性抑制因子、拮抗維生素作用因子、刺激動物免疫系統作用因子等,它們干擾了飼料中養分的消化吸收作用,影響了營養物質的消化率[5]。還有就是飼料氮的利用率低,動物生長不良促使養殖戶使用抗生素來促進生長。最后,養殖場的動物也有種種應激,它們更需要舒適的個體環境。
3.2 實現無抗養殖的應對方法[6-8]
3.2.1 用中草藥調理,提升機體免疫功能[9]想要從根本上提升動物的健康水平,增強免疫系統功能才是最優解決方案。某些中藥的抗應激功效,如藿香正氣口服液在抗應激、改善消化系統功能、預防腹瀉、增強非特異性免疫系統功能等的功效就顯現出來了。
提高機體的免疫功能,主要針對的機體器官為消化道系統和呼吸道系統,腸道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部位,且腸系膜淋巴結十分發達,當腸道健康時,消化和吸收會更棒,且由于淋巴結的緣故對于病原微生物的抵抗力也就相應增強,同時,由于飼料的消化利用率提高,環境中有害氣體減少,故呼吸道系統相應也會更加健康。
再者,中醫學上,呼吸道系統和消化腸道系統互為表里,腸道的健康可以促進呼吸道的健康,并且飼料中不使用抗生素,故肝臟的解毒功能不用超負荷運轉,所以,肝臟健康。由此可知,保健型養殖是建立在保腸護肝的基礎上的,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的實現營養來調控免疫機能的發揮,提高免疫力,實現真正的綠色健康養殖[10]。
3.2.2 從腸道微生態平衡方面著手[11-12]微生態技術及其制劑,如酶制劑、酸化劑、寡糖、肽制劑、生物發酵飼料,由于其調節腸道之功效,快速構建腸道微生態平衡,可以防止和治療新生畜禽腹瀉、便秘。其作用機理為:(1)對動物機體有益的細菌,進入動物腸道后可粘附在腸壁(也稱定植),這樣占了“位子”也排斥了有害菌的生存空間。(2)有益菌通過生長繁殖,產生的乳酸和乙酸,降低了腸道的pH及Eh值,改善內部微環境,能抑制有害菌的生長。(3)有益菌的代謝產物對人體有營養作用,能提高人體的免疫功能。因此,活菌的功效是顯而易見的。(4)要發揮上述作用,重要的是能在機體腸道內“定植”,否則活菌一過性的從腸道排除,其功效將大打折扣,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就是經常補充活菌。
3.2.3 半合成抗生素等新型抗菌藥物開發 其是在抗生素產品基礎上進行結構改造而成,在提高療效、降低毒性等方面優于抗生素,性質更穩定。
3.2.4 細菌耐藥性消除劑 這類物質有效抑制細菌的藥物轉運蛋白活性,可阻止藥物外排,恢復藥物在細胞內攝入,消除耐藥性;破壞耐藥基因從而恢復對抗菌藥物的敏感性。其包括細菌耐藥性化學消除劑、細菌耐藥性化學藥物消除劑和細菌耐藥性中藥消除劑[13]。
細菌耐藥性化學消除劑包括十二烷基硫酸鈉(SDS)、嵌合染料和其他化學制劑,都有質粒消除作用。但化學制劑有較強的毒副作用,不能投入臨床使用。細菌耐藥性化學藥物消除劑包括抗生素類和三環類精神藥物。抗生素類在高濃度時起抗菌作用,但在亞抑菌濃度時有質粒消除作用;三環類精神藥物有抗質粒活性,增加細菌細胞膜通透性作用(細菌細胞膜上手體結合位點可能同神經細胞的受體結合位點相同),通過抑制質粒DNA螺旋酶,從而抑制質粒復制。
中草藥可通過影響細菌細胞壁滲透屏障或抑制細胞膜上的多種呼吸酶合成酶而達到抑菌,對消除耐藥性有重要作用,是具有開發前景的細菌耐藥性抑制劑[13]。
3.2.5 抗菌增效劑及動物專用抗菌藥 抗菌增效劑作用機制是抑制細菌的二氫葉酸還原酶,增強磺胺及多種抗生素的療效。由于我國動物上使用的抗菌藥品種超前于國內人用藥,也超前于發達國家,所以,開發動物專用抗菌藥物是今后的研究方向[13]。
具有“天然抗生素”美稱的中草藥,含有黃酮、皂苷等抗毒殺菌的生物有效成分,抗菌作用不僅對病原微生物有直接抑制或殺滅(抑制細菌繁殖,參與細菌生化過程)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對機體抗病能力的修復和調整,即調動機體應激能力,提高機體免疫功能和抗病防御能力。有研究發現,中藥有直接抑菌作用可能是通過影響細胞壁滲透屏障,使細胞質外流導致菌體死亡,也可能是通過抑制細胞膜上的多種呼吸酶合成酶,阻斷其生物合成而達到抑菌[14-16]。由于中藥的多靶點和多環節抗菌作用特點,使得中藥在使用過程中一般不易產生耐藥性,而且對已產生抗生素耐藥的細菌同樣有效。
中草藥屬純天然物質,有促進動物生長,增強其體質,促進新陳代謝,提高生產性能,抗應激和防治疾病等作用。迄今發現有200多種中草藥含有多方面的免疫活性物質,能增強動物機體的免疫功能。獸醫鼻祖——元亨兄弟所注《元亨療馬集》更是影響巨大[17-18]。在這個問題上,五千年傳統中藥的抗應激功效、增強非特異性免疫系統功能的功效、抗排內毒素功效、排毒解毒的逆轉功能在畜禽的基礎健康保健上的作用就顯現出無比的優勢。
經多重科學驗證和臨床試驗,在畜禽生產中添加中藥添加劑,具有:(1)可明顯提高機體的免疫功能,降低畜禽死亡率,提高畜禽日增質量,降低料肉比。(2)通過使用中藥,可大幅降低和完全替代抗生素等化學藥物在養殖過程中的添加。(3)改善畜禽產品風味,提高蛋白質含量,提高必需氨基酸含量,降低脂肪含量。(4)綠色安全。(5)綜合效益高,能產生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19-20]。
當前,我國畜牧產業的規模化養殖場日趨增多,再加上養殖經濟不景氣,大量的中小散戶要么放棄,要么去大型養殖場謀生。而大公司利用雄厚的經濟力量對養殖場進行改造,無論是飼養環境,還是飼料營養,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再加上我國養殖業產業鏈的延伸、消費者的需求、飼用抗生素替代物的出現、政策的規范,無抗養殖是可以實現的。在畜牧生產中使用中獸藥產品既可有效抑制細菌和病毒,又能起到有效的促生長作用,尤其是在替代抗生素的促生長作用和發揮畜禽生產性能方面,所起的預防保健作用具有匹敵抗生素的優勢[21]。
嚴格意義上講,在國外,以微生態產品為主要替代品的無抗養殖還沒有完全的實現。但是,在我國,以純中藥+微生態產品無抗養殖不僅能夠實現,而且一定能夠比他們做得更好。
[1]萬遂如.抗生素藥物在豬病防治中的正確使用 [J].養豬,2007(6):57-58.
[2]夏繼橋,姜海龍,何忠梅.中草藥替代抗生素對育肥豬生產性能和抗生素殘留的影響[J].中國畜牧雜志,2013(23):68-70,90.
[3]陳琳,David Burch.豬飼料中抗生素殘留的潛在影響[J].國外畜牧學:豬與禽,2013(10):59-61.
[4]周浩,王彬,丁光明,等.荷斯坦奶牛糞便中雙歧桿菌的分離鑒定與耐藥性[J].天津農業科學,2015,21(1):37-40.
[5]張海棠,王艷榮,王自良,等.中草藥益生素和抗生素對豬生長性能和免疫功能的影響比較試驗 [J].中國飼料,2011(15):21-23.
[6]呂秋風,胡建民,王振勇,等.試論替代豬飼料中抗生素的幾個對策[J].飼料工業,2005(9):52-55.
[7]張相俞,萬建美,潘雪男,等.養豬生產中應用抗生素生長促進劑替代方案[J].國外畜牧學:豬與禽,2014(5):68-69.
[8]潘雪男,覃矜.豬飼料中不含抗生素添加劑的未來生產策略[J].國外畜牧學:豬與禽,2000(6):8-11.
[9]張海棠,王順來,王自良,等.中草藥替代抗生素對育肥豬生產性能和免疫功能的影響[J].貴州農業科學,2011(5):25-27.
[10]田向學,李平,李鵬,等.植物提取物在家禽養殖中應用的研究進展[J].天津農業科學,2014,20(7):25-28.
[11]魏清甜,鄧燁,黃麗,等.微生態制劑替代抗生素對豬健康生產的影響[J].國外畜牧學:豬與禽,2013(11):81-82.
[12]劉影,朱文濤,張博,等.微生態制劑替代抗生素對生長育肥豬生長性能的影響[J].飼料工業,2010(14):30-32.
[13]孫碩,呂世明,譚文娟,等.適應度代價對大腸桿菌藥物敏感性恢復的作用[J].天津農業科學,2016,22(4):33-35.
[14]王金旭,曹丹,馬永和,等.抗生素替代物對豬生長性能和豬肉品質的影響[J].國外畜牧學:豬與禽,2014(5):48-49.
[15]侯梅利.植物源性添加劑在飼料中的應用終于得到認可[J].國外畜牧學:豬與禽,2013(11):33-34.
[16]白丹,學迺滔,李大海,等.靈芝多糖抑菌活性初探[J].華北農學報,2008,23(S1):282-285.
[17]張紅英,王學兵,崔保安.山藥多糖對PRRSV滅活免疫豬抗體和T細胞亞群的影響[J].華北農學報,2010,25(2):236-238.
[18]吳旋,白東清,楊廣,等.靈芝多糖對黃顙魚免疫細胞活性的影響[J].華北農學報,2011,26(3):195-198.
[19]金花,賈玉山,劉興波,等.中草藥飼料添加劑對奶牛產奶量及牛奶品質的影響初探[J].華北農學報,2007,22(S3):37-40.
[20]郭敏增,李鵬,夏樹立,等.丹參渣對肉羊生產性能的影響[J].天津農業科學,2010,16(5):45.
[21]鄭成紅,呂世璽,張連洪,等.中草藥飼料添加劑的研究進展和展望[J].天津農業科學,2010,16(5):51-54.
Feasibility Analysis on Antimicrobial-free Raising Model
DUANYana1,WANGZhijun1,DUANChangxue2,ZHAOJuan1,WANGXi1,CHEN Ze1,LIUYifei1,ZHAOMin1,HANJieru1
(1.Institute ofAnimal Husbandryand VeterinarySciences,Shanxi AcademyofAgricultural Sciences,Taiyuan 030032,China;2.ShangluoPrevention and Control Center ofAnimal Epidemic,Shangluo726000,China)
To discuss the feasibility of Antimicrobial-free raising in pig farm,this article discussed and demonstrated concept of Antimicrobial-free raising,necessity and urgency of prohibitting the use of antibiotics,problem and coping method to realize Antimicrobial-free raising,and realization of Antimicrobial-free raising using pure Chinese medicine from concerning healty to benefit. It hopes toprovide reference for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pigfarm.
antibiotics;Chinese veterinarymedicine;microbial ecology;Antimicrobial-free raising
S828.4
A
1002-2481(2016)08-1200-04
10.3969/j.issn.1002-2481.2016.08.35
2016-05-13
山西省科技攻關項目(20110311032;20130311026-1)
段亞娜(1977-),女,山西太原人,助理研究員,主要從事獸醫臨床及動物疫病防治研究工作。王志俊為通信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