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慧,田 晶
(渭南師范學院商學院,陜西渭南714000)
渭南市特色農業產業化現狀調查分析
張 慧,田 晶
(渭南師范學院商學院,陜西渭南714000)
近年來,渭南市大力發展現代農業,推動農業產業化“聚集”發展。主要介紹渭南市特色農業產業化的發展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理論指導、方法借鑒,并從經營模式、市場機制、科技水平及基礎設施4個方面給出相應的對策建議。
農業產業化;現代農業;經營模式;市場機制
農業產業化(Agriculture Industrialization)是以市場為導向,以經濟效益為中心,以主導產業、產品為重點,優化組合各種生產要素,實行區域化布局、專業化生產、規模化建設、系列化加工、社會化服務、企業化管理,形成種養加工、產供銷、貿工農、農工商、農科教一體化經營體系,使農業走上自我發展、自我積累、自我約束、自我調節的良性發展軌道的現代化經營方式和產業組織形式。農業產業化的目的是實現農業分化,從而達到現代化。
1.1 區域性的產業化模式開始起步
渭南市是農業大市,地質條件等區域優勢明顯。各縣鎮特色農業發展較快,無論是臨渭葡萄產業園,還是大荔冬棗基地、蒲城西甜瓜基地,都是農業產業化成果中的重要生產地基。以市場為導向,建立“公司+專業合作社+農戶”的產業化模式,形成規模經濟的市場競爭優勢,促進渭南市各地的農產品發展,有效增加農民收入[1]。
1.2 以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區建設為有效的媒介
農業是渭南市發展的基礎產業,在“一村一品”、“一鄉一業”的基礎上,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形成農業經營模式的多元化。農業產業化的基本類型主要有市場連接型、龍頭企業帶動型、農科教結合型、專業協會帶動型。農業建設上由原始農業轉為優質農業、由掠奪型轉為環保型農業、由傳統勞動力轉為技術型生產。創建綠色示范園區,加大宣傳力度,提高渭南市特色農業的品牌效應,走綠色效應的戰略新路線,增強農產品競爭力,加快農業產業化的進程。2011年渭北葡萄產業園被國家葡萄產業技術體系確定為“渭南綜合示范基地”,被陜西省政府命名為“陜西省現代農業園區”。渭北園區葡萄核心區0.15萬hm2,包括苗木良種繁育體系建設33.3 hm2,建設高新技術展示區66.7 hm2(包括新品種示范區10 hm2、展示區46.7 hm2、觀光區10 hm2)[2]。
1.3 農業產業化的投資模式趨于多元化
在龍頭企業的帶動和影響下,加之政府政策方面的農業補助,使更多企業投資農業生產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并采取多種經營方式,如租用土地進行農業生產。它的實質是指對傳統農業進行技術改造,推動農業科技進步的過程。這種經營模式從整體上推進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變,是加速農業現代化的有效途徑。政府還鼓勵農商充分利用各級農業網絡媒體,加強供求信息發布,建立多層次、多形式的網絡促銷平臺,不斷推進電子商務,開展遠程交易、網上交易等等。
2.1 農戶經營思想觀念比較傳統,經營規模不標準
政府規模的標準化會導致農戶的土地流轉風險不定,隨著經營模式的改變,農戶必須承擔一定的隨機風險。而農戶承擔風險觀念弱,農產品經營成本負擔不起,故農戶不愿意實現土地規模標準化,散戶的農產品不集中,無法形成密集型產業鏈。調查表明,蒲城瓜農受傳統觀念影響,都想著讓西瓜早點成熟賣個好價錢,造成早熟品種種植面積太大,與中熟、晚熟品種無法銜接,結果造成虧損。因此,迫切需要對農民進行新興的經營思想教育。
2.2 農產品存在滯銷現象,與營銷大市場脫節
農產品的生產與市場流通沒有有效地結合起來,現在渭南各個地區多少都存在多產難銷的問題,市場價格不穩定,品牌效應不明顯。根據知農網數據,2014年蒲城西瓜以6月10日為分水嶺,以后瓜價出現下降直到1.10元/kg才穩住,后期價格又出現了大幅回升到2.8元/kg。2015年蒲城西瓜的市場價格較2014年波動幅度大,原因是蒲城西瓜上市旺季與山東、安徽、湖北、河南、新疆、江蘇等西瓜主產區同期,導致當地西瓜價格持續低迷。可見農產品與市場脫節現象比較嚴重。
2.3 農業生產技術不夠先進,人才資源欠缺,勞動力外流現象比較嚴重
現代農業經營缺乏優良的培育技術,在農產品種植過程中,沒有充分發揮地區優勢,實現優質優產;培育高科技農業人才能力有限,農業技術人才資源的稀缺導致不合理的技術管理。農民外出打工較多,導致農村勞動力缺乏,土地資源閑置,阻礙了渭南市蒲城縣特色農業產業化發展的進程[4]。
2.4 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不夠完善
不可否認的是,農村基礎設施依然薄弱,不平衡的水利功能設施,長期以來因設施落后出現的“灌溉難”和“排澇難”的農業短板,農業抗災能力弱,阻礙了農業結構調整的步伐,沒有為穩定農業生產打下基礎。金融支持是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主要資本來源,資金支持不力是制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突出問題。當地村民稱,村里約有2 hm2葡萄地,每到豐收季節,客商很難將車開到該村田間,村民只能用架子車將葡萄推到較寬的路上再用汽車運走。由此可見,基礎設施建設導致農業產業化的進程停滯不前[5-10]。
3.1 突破傳統經營模式,發展新農民,注入新思想
農業新模式應加強新型農業經營思想觀念的普及力度,逐步打破傳統農業經營的觀念,為農業發展注入新思想,發展新農民。政府推進規模經營標準化的進程,積極引導農民走特色產業化發展路線。政府要積極組織農業產業化發展的優秀人才進行宣講活動,加大對農戶的培訓力度,尤其要邀請專家教授來為農戶作針對性較強的輔導,進一步提升農戶的生產經營水平。大力宣傳農業產業化的實現方式和所要達到的目標,讓農業產業化新模式走到農民身邊去,用他們親身經歷證明,21世紀新興農業所需要的經營理念、經營模式,逐步給農戶滲入農業產業化經營的思想,強化農戶的產業化思想觀念教育,使更多農民加入到特色農業發展中,從而擴大產業規模,提高經濟效益,同時也可提高農民的收入,極大地提高勞動積極性,還可解決農村剩余勞動力的就業問題,有效地降低農民工外流現象。
3.2 推進市場機制,引導農業市場,規避滯銷現象
積極利用市場機制,準確地了解當前市場的供需關系,及時調整農產品的種植面積,將農產品的生產與市場流通有效地結合起來,以解決農產品滯銷問題,這是實施農業產業化的首要工作。可以在各大產業園區設立一個市場調研部,通過他們準確地把握市場的發展情況,了解市場中農產品的價格變化,各個農產品的受歡迎程度,以及消費者對該農產品的期待。也可以改變營銷模式,將農產品引入到互聯網中去,利用O2O電子商務營銷模式,實現農產品的線上線下銷售模式,加強市場信息和流通,發揮電商作用,并引入農業保險,發揮產業“穩定器”作用。擴充農產品的產業鏈,從而擴大銷量提高收益,減少農產品的滯銷問題。農業產業化經營的目的就是能最大限度提高土地產出率和農產品轉化為商品率。完善市場利益聯結機制,改善組織經營管理和治理結構,實現組織結構高級化變遷,這樣讓農戶分享產業化增值收益,降低農戶參與產業化經營的交易成本,提升組織運行績效。鼓勵農民個人以土地承包經營權或者資金入股農民專業合作社或者企業,鼓勵支持國有農場、科研院所、大專院校及其科研技術人員以科技成果入股,鼓勵工商資本投資建設現代種養業、農業社會化服務、農產品加工流通、五荒資源治理開發等適合企業化經營的現代農業園區,鼓勵企業與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戶建立優勢互補、合理分工、互利共贏、共同發展的利益聯結機制。
3.3 引進優良科技,創新農業經營模式
提高農業科技的貢獻率,這是實行農業產業化經營的關鍵。引進具有專業生產技術的人才,培育新型生產主體,加快品種引進和更新換代工作,篩選和推廣更好、更受市場歡迎的優良品種,及時發現農產品生長過程中的問題并高效解決。政府還可帶頭引進一些國內先進的農業生產技術,經常組織技術人員對農戶進行培訓,使農戶掌握農產品生產經營中的基礎技術,更好的經營農產品。加強栽培技術試驗和集成研究,加大財政對新技術、新品種、新棚型發展和試驗示范基地的支持力度。區域有效布局,確定優勢主導產業,穩定發展龍頭企業。實施市場牽龍頭,龍頭企業帶動基地發展,基地牽動農戶的有效聯動機制。充分發揮龍頭企業的作用,采取現代企業管理模式,通過龍頭企業帶動基地發展,最終提升企業、基地、農戶參與市場競爭的能力。
3.4 完備基礎設施,促進農業經濟發展
政府要進一步完善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建設農業市場體系,提高公共服務產品的供給水平,建設組織優化,切實為企業、農戶服務的輔助系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進一步加大資金投入,用以輔助農業園區發展,同時增加貸款扶持力度,整合各方面財政涉農資金,通過風險補償、以獎代補等方式帶動金融、社會資金投入園區建設,發揮政府財政資金的引導作用。扶持農業園區發展設立生產氣象服務臺,提高預報準確度,加大預報頻次,制定預案及時應對災害性天氣,提高農業經濟效益。政府要充分體現參與式發展及有限職能的理念,遵循以農戶為主體,制定契合農戶需求的多樣化政策。
[1]陳思明.農業產業內部結構與農民收入結構協調性研究 [J].天津農業科學,2015,21(9):89-93.
[2]盧秋林.我國農業龍頭企業并購行為研究[D].沈陽:沈陽農業大學,2008.
[3]張言哲.產業化:現代農業的必由之路 [J].農村財政與財務,2003(5):23-24.
[4]王麗彬.都市現代農業發展現狀及其趨勢 [J].天津農業科學,2013,19(5):20-24.
[5]鄧慧靈.基于科技創新視角的廣西農業組織制度創新研究[J].天津農業科學,2015,21(5):81-85.
[6]劉小娟,馮巖.對我國農業品牌化發展的思考 [J].中國農技推廣,2009(3):11-12.
[7]余自磊,張翔.論第三方組織在農業產業化中的作用:以安徽省為例[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6):41-43.
[8]朱鐵輝.中國農業產業化的“四階段”論[D].北京:中國農業科學院,2006.
[9]彭濤,盧鳳君,劉清水.我國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發展趨勢及其對策[J].中國科技論壇,2006(3):92-94.
[10]袁久和.西部特色農業產業化背景下農民專業合作社成長研究[J].西藏大學學報,2012,27(1):47-51.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in Weinan City
ZHANGHui,TIANJing
(College ofBusiness,Weinan Teachers University,Weinan 714000,China)
In recent years,the weinan city vigorously develops modern agriculture,and promotes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gathering".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in Weinan and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process,puts forward the theoretical guidance,methods for reference,and gives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which are management mode,market mechanism,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level and infrastructure.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modern agriculture;management mode;market mechanism
F321
A
1002-2481(2016)08-1220-03
10.3969/j.issn.1002-2481.2016.08.40
2016-05-12
2015年校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計劃訓練項目(15YXK013);2014年校級特色學科建設項目(14TSXK03)
張 慧(1980-),女,湖北荊州人,副教授,碩士,主要從事區域經濟、產業經濟方面的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