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毅,毛慧穎,李培琴,謝 穎,李體芳
(四川省雅安市農科所,四川 雅安 625014)
?
石棉縣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情況調研
王毅,毛慧穎,李培琴,謝穎,李體芳
(四川省雅安市農科所,四川 雅安 625014)
摘要:農民專業合作社在組織帶動農業生產和農民進入市場,有效促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結構調整和科學技術的推廣運用等方面正逐漸凸顯其重要性。石棉縣做為雅安地區具有代表性的山區縣,筆者對其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的現狀、存在問題進行了調研,并提出一些思考建議,希望對石棉縣農民合作社的探討能對雅安乃至全省山區縣的合作社發展起到借鑒作用。
關鍵詞:石棉縣;農民專業合作社;調研報告
我國自2007年7月1日《農民專業合作社法》頒布實施以來,全縣注冊登記的農民合作社有175個,其中已依法在工商部門登記的農民專業合作社154個,其中聯合社1個;在民政部門登記的農村專業技術協會20個。
農民專業合作社主要以統一生產銷售農產品,統一購買生產資料和從事農產品的加工等方式為社員服務。在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組織帶動下,提高了全縣農業生產和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有效促進了農業產業化經營、結構調整和科學技術的推廣運用,在產業發展、農民增收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1當前農民合作社的基本情況
目前,石棉縣的農民專業合作社雖然處在發展初期階段,但已經形成了一定規模,在農業與農村經濟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有效地促進了特色產業生產發展和助農增收。
1.1組織及規模
全縣農民專業合作社達到成員7135戶,占全縣農戶數的26.81%;帶動農戶13860戶,占全縣農戶數的52.01%。2014年,由政府搭臺,13個黃果柑合作社自發組閣,成立了“石棉黃金果業專業合作社聯合社。
1.2業務活動情況
農民專業合作社業務活動范圍涵蓋了生產、加工、銷售各環節。從事產供銷一體化服務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占10%,以生產銷售為主的占 45%,以生產服務為主的占4%,以運銷服務為主的占 5%,開展其他服務的占10%。
1.3產業分布情況
按產業劃分:黃果柑產業33個,枇杷產業21個,核桃產業36個,蔬菜19個,養殖業(草科雞、豬)38個,中藥材6個,其他21個。按經營內容劃分:生產經營型的120個,技術服務型的36個,加工生產型的18個;其中創建為省級示范農民專業合作組織4個,創建為市級示范農民專業合作組織7個;專業合作社爭取到省級項目資金130萬元,獲得國、省“科普惠農興村計劃項目”先進農村專業技術協會7個,獎補資金110萬元。
1.4功能發揮與效益情況
通過專合社運作,加入專業合作社的農戶比同等條件未加入的農戶人均年增收20%左右,農資上平均節約成本350元/667m2。全縣合計,社員戶年增收達2800萬元,節約成本1150萬元,相當于全縣農民人均增收493.75元。
2當前合作社存在的主要問題
雖然石棉縣農民專業合作發展已有一定規模,在組織成員聯合發展特色產業,規模生產,統一生產標準,統一創建品牌,統一標準質量,將農戶組織起來抱團創市場,降低生產成本,提高市場競爭力,促進農業結構調整,同時在提高農民素質,推進產業化經營,將政府支持農業的政策得到落實等方面發揮了作用。但全縣農民專業合作社仍處于發展初級階段,還存在合作社內部運行不規范,管理機制不健全,整體水平不高,規模普遍較小,帶動能力不強等問題。
2.1農民專業合作社內部自身存在的問題
2.1.1內部管理制度不健全目前,石棉縣成立的農民專業合作社,普遍存在內部運行機制不健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內部機構不健全、產權制度不明晰、決策不民主、盈余分配不規范等方面,擬定的合作社章程及相關制度只是為了滿足登記注冊合作社而流于形式的紙質材料,絕大部分合作社未按章程及制度為成員服務,導致合作社成立后規模小,輻射帶動能力不強。
2.1.2盲目注冊,組建合作社目的不明確有的為了完成縣鄉目標任務或為了享受減免稅收而成立,只是一個機構而已;有的為了爭取各級項目扶持而成立,沒有經營活動;有的順應發展為產業服務而成立,注冊了很長時間,一直不知道怎么運作或運作不規范。自2007年合作社法實施以來,全縣累計成立的農民專業合作社175家,除村支兩委牽頭成立的合作社,利用村活動室有辦公場所外,現有85%的合作社基本無辦公場所,純屬名存實亡,基本未開展業務。
2.1.3合作社與成員之間沒有形成利益鏈合作社內部缺少懂經營會管理的能人,缺少啟動資金,加之決策、議事等內部約束管理機制不健全,出現合作社組織與成員之間無截然分開,相互之間基本無利益關系,截止目前,無一合作社產生利潤。
2.1.4發展層次不高,帶動能力不強石棉縣農民專合組織自身經營規模小,經濟實力弱,服務層次低,產品科技含量不高,市場競爭力不強。在生產組織方面,一些合作社與成員之間聯系不夠緊密,他們之間只是物資供應和技術服務等低層次的合作,不能有效地組織規模生產。在技術組織方面,由于沒有建立健全完善的試點示范推廣機制,有的合作社成員寧愿相信自己的經驗,也不愿意在新品種、新技術的應用上按指導進行管理。在營銷組織方面,相當部分合作社處于生產一線,營銷方面幾乎是空白,缺乏必要的再聯合。
2.2農民專業合作社政策層面存在的問題
2.2.1合作社法知識學習不夠農民專業合作社尚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還是一個新生事物,在發展中普遍存在運行不規范的問題,主要原因是學習深度不夠。雖然國家出臺了《農民專業合作社法》,但由于宣傳培訓不夠,往往停留在報刊雜志、廣播電臺和領導講話上,業務部門也不過1~2人兼職熟悉點皮毛知識,造成干部不知道怎樣指導合作社,農民不知道怎樣管理和運營合作社,合作社缺乏管理人員、財務人員和營銷人員。有的合作社拿了營業執照,多年不知道怎么開展工作。
2.2.2制度不健全《農民專業合作社法》、《四川省農民專業合作社法實施辦法》出臺后,石棉縣未配套出臺規范管理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的具體實施辦法,導致各級各部門開展指導工作有些茫然。
2.2.3農民專業合作社日常管理機制不健全縣上無明確總牽頭部門,造成多頭管理,職能職責不明確,部門與部門之間缺少溝通和配合,加之業務部門未配套制定具體工作方案,在指導農民專業合作社規范管理、規范運作工作力度不夠,還停留于注冊登記、備案管理工作層面上,對合作社登記注冊把關審核不嚴,指導不力。如有的提供虛假證件、證明注冊合作社,造成合作社迅速發展,實際規范運作不到位。
2.2.4農民主體意識不強長期以來,政府為了引導農民找到一條致富之路,加快發展步伐,提升產業,從制定規劃、落實栽植、生產管理、市場營銷等環節大包大攬,使部分農民養成了嚴重的等、靠、要思想,對產業發展的積極性,主動性,主體意識嚴重錯位。
3規范專業合作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1爭取項目扶持專業合作社發展的需要
《農民專業合作社法》、《四川省農民專業合作社法實施辦法》出臺后,國家、省、市每年制定政策,落實專項資金扶持國家級、省級、市級示范社基地建設、合作社自身建設和農產品原產地初加工等項目建設。爭取各級項目資金支持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有助于規范合作社標準化運作,更好地為社員服務,促進石棉縣農業產業基地健康持續發展。如2012年經過農業部門積極爭取,小馬黃果柑專業合作社和華榮草科雞專業合作社,分別爭取到國家項目資金50萬元,主要用于合作社自身建設、品牌建設、市場運銷以及基地建設。近年石棉農民專業合作社共獲得各項獎補資金200多萬元,但總體項目和資金偏少。
3.2產業基地建設和品牌統一打造的需要
規范專業合作社管理,政府可以引導管理規范的專業合作社將分散的農戶生產組織起來,形成規模生產,批量采購生產資料,降低生產成本,統一生產標準,保證農產品質量安全,統一打造品牌,開拓農產品銷售市場,建立農產品銷售信息網絡,通過市場促進產業基地標準化建設,扭轉產業發展政府主動,農戶被動的局面。
3.3確保產品銷售渠道暢通,增加農民收入的需要
分散的農戶進入市場,銷售農產品與采購生產資料,交易成本高,而談判地位低,規范專業合作社運作,將分散的農戶交易集中起來,降低交易成本,提高談判地位,在一定程度上解決群眾“賣難”、“買難”的問題,確保農產品銷售渠道暢通,農民的收入得到有效保障。2014年成立的黃果柑聯合社在銷售過程中,統一制定指導價,統一制定果品標準,訂單銷售,黃果柑銷售價格與去年同期相比提高了0.2~0.3元/kg,增收3200~4800萬元,僅銷售價格的提高,農民人均增收400~600元,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營銷效果。
3.4當前合作社的發展現狀需要規范管理
目前,全縣成立的175個不同行業的合作社運作不規范,既存在自身內部的原因,也有各級各部部門發揮職能作用不夠的因素,致使合作社管理不規范,為成員服務差,效益體現不明顯,成員對合作社信任度不高,出現合作社發展緩慢,規模小,輻射帶動能力弱的問題。
4規范合作社管理的建議
4.1加大宣傳、培訓力度,充分認識發展合作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在是家庭承包經營的基礎上,在中央政策和各級黨委、政府的指導下,為解決小規模的家庭生產與農產品大市場之間的矛盾,由農民自愿組織起來并逐步發展壯大的。本質是為農業生產提供產前、產中、產后服務的合作社。主要作用是提高農業生產的組織化程度,將分散的農戶組織起來共同進入市場,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促進調整產業結構,穩定增加農民收入,有利于提高農民素質,全面落實國家對農業的支持保護政策。因此,建議將《農民專業合作社法》、《四川省農民專業合作社法實施辦法》納入普法知識內容。通過各種途徑宣傳、培訓、貫徹落實有關合作社的法律法規和優惠政策。
4.2健全機制,規范管理,促進農民專業合作社健康發展
建議由縣政府依照相關法律法規制定石棉縣農民專業合作社管理辦法,指導全縣農民專業合作社規范發展。建立由農工辦牽頭相關部門組成專業合作社服務指導協調小組,定期召開聯席會,研究分析合作社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地開展指導工作。明確部門、鄉鎮的工作職責,制定具體指導合作社發展的工作方案,部門與部門、部門與鄉鎮之間加強協調配合,依法依規指導合作社規范化運作。各級各部門在引導合作發展的同時,還要及時解決合作社發展中存在的問題,鼓勵合作社積極申報創建縣級、市級、省級、國家級示范社,申報各級項目資金支持合作社基地建設、自身建設、品牌創建、壯大發展,促進農民專業合作社規范健康發展。對已登記注冊的合作社進行一次全面清理,對提交虛假材料或者采取其他欺詐手段取得農民專業合作社登記的,由登記機關責令改正或撤銷登記。對未按合作社法規范管理的限期整改。
4.3建立完善扶持合作社發展的獎勵政策
鑒于目前全縣合作社尚處在發展初級階段,建議縣委、縣政府制定支持縣級以上專業合作社發展的政策措施:一是鼓勵科技人員加入合作社指導基地建設,解決合作社缺技術人員的問題;二是鼓勵企業、事業單位或者社會團體成員加入合作社,解決合作社缺能人的問題;三是制定金融信貸扶持政策,解決合作社缺啟動資金的問題;四是鼓勵合作社樹立品牌意識,積極申報農產品“三品一標”認證工作,統一商標注冊,解決特色產業品牌效益低的問題;五是將合作社的指導與服務納入鄉鎮與涉及部門的工作目標進行考核,解決部門、鄉鎮對合作社管理、指導服務不到位的問題。
4.4健全民主科學的管理制度,規范發展
專業合作組織的主體是農民。要真正達到“民辦、民管、民受益”,確保全體成員的主體地位和經濟利益,健全落實制度、強化監督約束是關鍵。一是要建立一套科學合理的管理制度。從組織的性質、經營范圍、選舉辦法、權利義務等方面進行嚴格界定,做到公開公正、人人接受,特別是專業合作組織的理事會和監事會成員,都要公開民主選舉;二是要民主決策,充分發揮農民在專業合作組織中的主體作用。凡屬重大事項都要通過召開全體社員(會員)代表大會進行民主討論和決策,使農民自主地開展勞動、資本、技術和營銷合作;三要提高財務管理的民主程度。財務要公開、監督審計要透明,社員要有獨立發表意見的權利,通過表決來形成全體成員的統一意志。
總之,合作社在解決小規模生產與大市場之間的矛盾,引導農民直接從事農產品生產、加工、銷售和增加農民收入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目前,盡管合作社在管理不規范,機制不健全,規模小,輻射帶動能力差的現象存在,只要充分認識到發展合作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各級各部門高度重視,在一定的時間內規范現有合作社管理,扶持和引導其健康發展,是必要的、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