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方霄 高軍/本刊記者
中醫藥是中華民族的瑰寶,是我國醫學科學的特色與優勢,是國家醫藥衛生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并為中華民族的繁榮昌盛作出了巨大貢獻,但長期以來,業內歧視和否定中醫藥的聲音總是存在,甚至還出現西醫師公然片面挑戰中醫事件。隨著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深入發展,如今中醫藥的重要性得到了更多的關注和重視,屠呦呦榮獲諾貝爾獎更是將中醫藥的光環推向頂端。在社會各界千呼萬喚和翹首期盼中,我國終于迎來了《中醫藥法》出臺的曙光,在為即將出臺的《中醫藥法》喝彩的同時,業內也對該草案展開了熱議。
國內大多數人將醫學劃分為現代醫學和傳統醫學,并籠統地認為傳統醫學就是指中醫藥,其實,除了中醫藥外,傳統醫學還包括民族醫藥和民間醫藥。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原辦公室主任王鳳岐說:“我國擁有56 個民族,各個民族都有很多治療疑難病的方法,在弘揚傳統醫學的道路上,各民族醫藥在保持本民族特色的基礎上,既獨立發展又相互借鑒、相互滲透。”王鳳岐還指出,《神農本草經》、《千金要方》等著名中藥典籍中都收集了眾多民族醫藥經驗,因此,中醫也是民族醫學的一部分,中醫藥發展的歷程其實也是漢醫藥和地方少數民族醫藥相互交融和結合的歷程。
但有業內人士認為,不管是蒙醫、藏醫還是其他民族醫學,實際上都來源于中醫。“無論從民族醫學的民族性、歷史性還是傳承性來看,它們都和中醫有著相似的基本理論和用藥經驗。”該業內人士指出,隨著《中醫藥法》的即將出臺,發展中醫藥是必然之勢,因而民族醫藥也將順勢得以弘揚。“在逐利心理的作用下,很可能會有一些人打著民族醫藥或神醫旗號,利用偽科學進行招搖撞騙。”該業內人士不無擔憂地說。無獨有偶,有此擔憂的還有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陳蔚文,對此,他建議嚴懲那些偽冒中醫從事欺詐活動的人,以免讓一些不明真相的百姓深受偽科學之害。
《中醫藥法(草案)》中明確表示,從事中醫醫療活動的人員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執業醫師法》規定,取得中醫醫師資格并進行執業注冊,對于以師承方式學習中醫或者經多年實踐醫術確有專長的人員,經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中醫藥主管部門組織實踐技能及效果考核合格后即可取得中醫醫師資格。通過考核取得中醫醫師資格的人員在考核、注冊的執業范圍內,可以以個人開業的方式或者在醫療機構內從事中醫醫療活動。對此規定,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們也有各自的觀點和想法。
任茂東委員表示,中醫講究百家爭鳴、百花齊放,各家有所專長,師父帶著徒弟在臨床上學、手把手地教,是一種已被實踐證明的有效方法,因此,對于有一技之長的中醫就要在制度上開口子,承認他們的法律地位,為他們設置合適、具體的準入方式。謝小軍委員則說,草案中強調對師承方式培養的醫師管理,這是一個很大進步。但鄭功成委員對此卻頗有微詞,他認為,不應把師承的方式作為中醫取得執業資格的特例。鄭功成說,中醫的學習方式更多的還是師父帶徒弟,尤其是老少邊窮地區更是如此,如果以西醫的學習方式和考核標準對中醫進行資格認定,實在是不太合適。
某業內人士也表達自己的觀點。他說,《執業醫師法》中規定,以師承方式學習傳統醫學滿三年或者經多年實踐醫術確有專長的,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確定的傳統醫學專業組織或者醫療、預防、保健機構考核合格并推薦,可以參加執業醫師資格或者執業助理醫師資格考試。在取得執業助理醫師執業證書后,具有高等學校醫學專科及以上學歷,在醫療、預防、保健機構中工作滿二年的或具有中等專業學校醫學專業學歷,在醫療、預防、保健機構中工作滿五年的,可以參加執業醫師資格考試。“但師承中醫一般都是通過自學或師帶徒的方式學習,哪有什么學歷?”此外,該業內人士還明確指出,《執業醫師法》是專門法,《中醫藥法》是普遍法,即便《中醫藥法》承認傳承的中醫,但因為專門法要高于普遍法,所以兩者在出現矛盾的時候,普遍法要服從專門法。“這樣一來,師承中醫該如何獲得社會地位?如何通過執業醫師考試并獲得執業資格?”該業內人士反問道。
從立法精神上看,我國的行政法規大多是以約束、規范或制約為目的,比如《藥品管理法》,但《中醫藥法》卻截然不同,它是以保護為目的,旨在弘揚和發展中醫藥。“但如果有了這部法律,可能有些法規就得進行重新修改,比如醫保目錄。”某業內人士說。
根據草案內容,為了發展中醫藥預防保健服務,中醫藥將納入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同時相關部門還將制定醫保支付政策,將符合條件的中醫醫療機構納入基本醫保定點醫療機構范圍,將符合條件的中醫診療項目、中藥飲片、中成藥和中藥制劑納入基本醫保支付范圍。“中醫藥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極具中國醫學科學的特色與優勢,還是國家醫藥衛生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為中華文明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而且對世界文明的進步產生了積極的影響。”該業內人士說,中醫藥是科學的,這點不容置疑,但是在疾病的直接治療上,從受中醫文化影響深遠的亞洲地區來看,無論韓國、日本、香港地區還是臺灣地區,沒有一個國家或地區將中藥列入健康保障或醫療保險體系中。“國內當前醫保負擔已經過重,除了過度醫療以外,主要原因之一就是醫保目錄中納入了大量的中藥。”該業內人士認為,如果《中醫藥法》出臺后,大量的中藥將可能涌入醫保市場,這將導致社會成本大量增加,醫療矛盾將更加突出。
為了維護法律權威,任何破壞和不遵守法律的人都會受到相應的懲罰。在《中醫藥法(草案)》中同樣可以找到相應的處罰條款:“中醫診所超出備案范圍的診療范圍開展醫療活動的,由所在地縣級人民政府中醫藥主管部門責令改正,沒收非法所得,并處以1 萬元以上3 萬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責令停止執業”及“中醫醫師超出注冊的執業范圍從事醫療活動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中醫藥主管部門責令暫停6 個月以上1 年以下執業活動,并處以1 萬元以上3 萬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吊銷執業證書”。但對此規定中的處罰對象和行為,某業內人士表示值得商榷。“破壞法律的人和行為才應該受到法律的懲罰,但《中醫藥法》的精神是保護和促進中醫藥發展,因而,只有那些破壞或阻礙中醫藥發展的人或行為,比如不給自學或師承中醫師頒發執業證書、阻礙中醫師給病人看病,給中藥費報銷設置障礙等單位或行為才應該被處罰,而那些行醫行為應由現有的其他法律管轄。”該業內人士明確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