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訊 近日,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肝病研究所魏來教授團隊建立我國首個基于網絡的多中心丙型肝炎臨床數據和標本管理的平臺,建立起難治性丙型肝炎優化治療方案,使治愈率提高了20%。該團隊的項目“我國慢性丙型肝炎臨床轉歸、干預及治療方案的優化”獲得了“2015 年中華醫學科技獎二等獎”。
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呈全世界范圍流行態勢,全球慢性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率約為2.8%,估計約1.85 億人感染HCV,每年因HCV 感染導致的死亡病例約35 萬例。但是,由于HCV 感染具有隱匿性,多數感染者并不知道感染HCV。在我國抗-HCV 陽性率約為1%,感染后慢性化率極高,漸進發展到從慢性肝炎到肝硬化的各個階段,甚至導致肝癌的發生,是肝臟疾病導致死亡的一個重要原因。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肝病研究所魏來教授團隊建立我國首個基于網絡的多中心丙型肝炎臨床數據和標本管理的平臺,建立起我國隨訪人數最多、隨訪時間最長的單采漿感染HCV 的隨訪隊列,明確了我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臨床特征以及高危傳播途徑的演變。項目團隊主持制定國家衛計委行業標準《丙型病毒性肝炎篩查及管理》以及我國《丙型肝炎防治指南》,建立起難治性丙型肝炎優化治療方案,使治愈率提高了20%。
“我國慢性丙型肝炎臨床轉歸、干預及治療方案的優化”項目的研究結果為提高丙型肝炎治愈率,降低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發生率,提高HCV 感染者生存率和生活質量提供了重要的依據和方法,推動了我國丙型肝炎診治水平的提高,可轉化為重要的社會及經濟效益。該項目發表論文132 篇,獲得國家發明專利授權9 項以及計算機軟件著作權1 項。通過主辦國際及全國性學術會議、開展相關繼續教育等多種形式,該成果在國內眾多醫療單位獲得認可及應用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