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暉/重慶市璧山區大路畜牧獸醫站 安雪蓮/重慶市璧山區璧城畜牧獸醫站
?
黃連解毒湯在獸醫臨床的應用探討
曹暉/重慶市璧山區大路畜牧獸醫站 安雪蓮/重慶市璧山區璧城畜牧獸醫站
歌曰:黃連解毒湯四味,黃芩黃柏梔子備,躁狂大熱嘔不眠,吐衄發斑均可為。《黃連解毒湯》在《外臺秘要》、《元亨療馬集》、《司牧安驥集》等名著中均有記載,主要功用是清熱解毒,主治一切實熱火毒,三焦火毒熱盛證。筆者在獸醫臨床實踐中,運用祖國獸醫學基礎理論,辯證施治,治療實熱火毒證、三焦火毒熱盛證(如瘡瘍腫毒、腸癀、濕熱痢疾、豬肺疫、豬丹毒、牛巴氏桿菌病、兔巴氏桿菌病,膿毒血證)等12 300余例,收到了滿意的效果,現綜述于后,與同仁共勉:
1.方劑名:黃連解毒湯。
2.藥物組成:黃連、黃芩、黃柏、梔子。
瀉火解毒。
癥見大熱煩躁,口燥咽干,目赤睛痛,熱病吐血、衄血、便血,發斑;濕熱下利(腸癀),濕熱黃疸;外科瘡瘍疔毒,小便黃赤,舌紅苔黃,脈數有力等實熱火毒壅盛者和疫癘(巴氏桿菌病,丹毒桿菌病,葡萄球菌、鏈球菌引起的瘡瘍腫毒,肺炎雙球菌引的肺炎,痢疾桿菌、大腸桿菌引起的腸炎、痢疾)等。
本方治證乃熱毒壅盛于三焦所致。火熱邪盛即為毒,充斥三焦,里熱內蒸,故大燒大熱,熱擾心神,故燥動狂亂,甚則昏迷;熱灼津傷則口燥咽干;血為熱迫,隨火上逆,則為吐衄;熱傷經脈,血溢肌膚,則見發斑;熱壅血脈、肌肉,血熱肉腐,則為瘡瘍腫毒;心熱下移小腸,灌注膀胱,則小便赤黃;熱邪壅集腸道,則為腸炎甚或下痢。舌紅苔黃,脈數有力,皆為火毒熾盛之證。治以瀉火解毒之法。方中以大苦大寒之黃連瀉心火,兼瀉胃于中焦為主藥,因心主火,心主神明,故有瀉火必先瀉心之說,心火盛則迫血妄行,心火寧則諸經之火自降而致歸經;以黃芩瀉肺火于上焦為輔。佐以黃柏瀉腎火于下焦為佐;梔子通瀉三焦之火,導熱下行從膀胱出為使。諸藥合用,苦寒直折,火邪去而熱毒解,諸癥愈。筆者在獸醫臨床上,在使用黃連解毒湯時均加入銀花、連翹,以增強黃連解毒湯清熱解毒(抗菌消炎)效果。
1.熱盛衄血,目赤晴痛,發斑者。本方加銀花、連翹、生地、玄參、麥冬、丹皮、茅草根。
2.熱毒瘡瘍腫痛。初期,加銀花、連翹、蒲公英、紫花地丁、大青葉、苦參、板藍根;瘡癰久不破皮者,在用前藥的同時,用黃連、梔子共為末,鮮魚腥草燒熟沖絨,外敷患部可促進腫瘡破潰;瘡癰破潰后久不斂口,兼有氣血虛者,用黃連、梔子、大黃共為末撒布瘡口,同時內服黃芪、黨參、當歸、熟地、川芎、乳香、沒藥、白芍、肉桂、粟殼以養血活血,活絡止痛。
3.胃腸火熱熾盛,目赤口瘡,大便秘結,糞中帶血者。本方減黃柏,加大黃、枳實、銀花、連翹、生地、麥冬、石膏以瀉火解毒,燥濕泄熱。
4.臟腑積熱,口、鼻、眼、耳出血者。本方減黃柏,加當歸、荊芥(碳)、姜(碳)、血余碳、槐花(碳)、薄荷、麥冬、山豆根、桔梗、柴胡、牛膝、前仁、石膏,酒醋、綠豆漿為引以瀉熱止血。
5.熱蘊于心,舌體腫硬,口內垂涎,身熱眼紅者。本方加銀花、連翹、苦參、赤苓、黃葉、大黃、白芷、薄荷,馬鞭草為引,以清心瀉火。
6.豬丹毒病的治療。本方加生地、玄參、麥冬、大黃、丹皮、苦參、大青葉、板藍根、銀花、連翹、蒲公英、紫花地丁,地龍加白糖搗碎為引,煎水灌服或用輸精管直腸注入,以清熱瀉火,涼血解毒。
7.豬、牛、羊、兔巴氏桿菌病的治療。本方加銀花、連翹、大青葉、板藍根、射干、山豆根、蒲公英、紫花地丁、魚腥草、桑白皮、枇杷葉。煎水灌服或共為末拌飼料喂,有咽喉腫痛者,在服藥的同時,用黃連、黃芩、冰片、硼砂,共為末吹布咽喉。
8.腸炎、痢疾的治療。本方加秦皮、白頭翁、大黃、苦參、魚腥草、厚樸、白芍、地榆碳,以止痢固腸,清熱化濕。
《黃連解毒湯》在《養耕集》、《元亨療馬集》等獸醫名著中都有記載,是獸醫臨床上常用的清熱、瀉火解毒的基礎方,用途非常之廣泛。現代獸醫學研究:黃連為較強的廣譜抗菌藥,其有效成份為小葉蘗鹼、黃連鹼,抑菌作用證明,對痢疾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肺炎雙球菌等均有明顯的抵制作用。黃連能增強白細胞的吞噬功能,并有增強網狀內皮系統吞噬功能,利膽作用也非常明顯;黃柏亦主要含小蘗鹼,但其含量較黃連低,抗菌效果較黃連弱,川黃柏其小蘗鹼與黃連相近故藥效無明顯差異;黃芩具有較強的廣譜抗菌作用,利膽作用也較強;梔子對金黃色葡萄球菌、腦膜炎雙球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和利膽作用,還能抑制體溫中樞而起解熱作用;銀花、連翹本身有清熱解毒之功用,加入黃連解毒湯中,能增強其10~15倍清熱解毒(抗菌消炎)的作用,故筆者在治療各種疾病時均加入了二藥。
綜觀全方,抗病原微生物的作用相當廣泛,對各種細菌流感病毒等均有抑制作用,特別是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痢疾桿菌等的抗菌作用尤為顯著。本方不僅有解熱抗炎的作用,還能增強白細胞及網狀內皮系統的吞噬功能,加強機體的抗病能力。
璧山區大路街道辦事處陽河村三社張正明,飼養大耳白、新西蘭、加利福尼亞、依拉等種兔68只,2009年4月產仔兔298只,13日齡前均長勢良好,14日齡后出現不明原因的突然死亡,多數病例發病后24 h內死亡,請筆者診治,臨診時已死亡56只,現存的242只仔兔中,已出現明顯癥狀的48只。臨床癥狀為:病兔精神沉郁,不吃乳、草,呼吸困難,口流粘涎,全身發燙。解剖病理變化為:肺腫大出血,淋巴腫大出血,腸粘膜、漿膜均有出血斑點。根據臨床癥狀及解剖變化,初步診斷為急性巴氏桿菌病,經取病死兔脾臟、淋巴結到區獸醫實驗室作細菌學檢查,均發現兩極著色的小桿菌,即確診為兔巴氏桿菌病。
處方:黃連60 g、黃芩60 g、梔子60 g、銀花40 g、大青葉40 g、板藍根30 g、射干40 g、山豆根40 g、甘草20 g。
用法:將上藥加水1 500 ml煎至1 000 ml,每只病兔每次5 ml,每天三次,用注射器緩慢灌服連服三天;同時將上藥共為末,喂所有帶仔母兔,每天15 g。經三天治療后,發病的48只仔兔痊愈42只,其余的未再發病。
參考文獻(略)
個部門局長為成員的動物防疫和畜產品安全工作領導小組。二是全面落實動物防疫工作領導責任制,切實履行縣、鎮長是轄區內動物防疫工作的第一責任人,對動物防疫工作負總責, 主管縣、鎮長是轄區內動物防疫工作的直接責任人,對動物防疫工作負實責。三是嚴格按照“政府保密度、業務部門保質量”的原則,落實動物防疫“雙軌”制管理。縣政府與各鎮政府,各鎮政府與各村分別簽訂動物防疫行政目標責任書,縣畜產局與縣畜牧獸醫工作站、縣畜牧獸醫工作站與各鎮畜牧獸醫站簽訂動物防疫目標責任書。四是層層落實包抓責任。在全縣動物防疫工作中采取縣畜產局、縣畜牧獸醫工作站行政、業務雙包責任制,局領導劃片包抓鎮政府,站領導劃片包抓鎮畜牧獸醫站,畜產局干部每人包抓一個鎮政府,縣畜牧獸醫工作站領導包片,專業技術人員包鎮,鎮站專業技術人員劃片包村,深入村、組督導防疫措施的落實,確保了防疫工作任務、措施、責任、人員四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