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飛/河南省周口市畜產品質量安全檢測中心
?
一例疑似雞傳染性鼻炎的診治
徐飛/河南省周口市畜產品質量安全檢測中心
2015年10月10日,周口市川匯區某養雞場發生了以流鼻涕,打噴嚏,臉面腫脹,鼻腔和鼻竇發炎等為主要特征的傳染病。該養雞場共飼養3 000只雞,均是從外地引進過來的,引進的雞初期正常,但在飼養到第30 d時,突然發生疾病,7 d內,發病2 000多只,其中死亡40只,死亡率達2.7%,發病率達66.7%。該場技術員應用抗生素和抗病毒藥物治療4 d,沒有任何效果,雞群病情沒有得到控制,發病數量逐漸增加,10月18日該養雞戶帶來10只發病雞(其中5只死亡,5只癥狀明顯)來周口市動物疫病控制中心就診。
雞傳染性鼻炎可發生于各種年齡的雞,但以4~7周齡的雞最易感,癥狀比較明顯。該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生,但以寒冷的季節流行嚴重,成年雞多表現散發性。病雞和隱性感染雞是主要傳染源。本病的傳播途徑有水平傳播和垂直傳播。病原體可通過病雞咳嗽、噴嚏的飛沫和塵埃經呼吸道傳染,也可以通過被病原體污染的飼料、飲水和用具而感染。該病原體對外界理化因素抵抗力很弱,對熱及消毒藥敏感。
病雞精神萎靡,食欲減退或廢絕,喜歡趴窩,被毛凌亂。病雞初期從鼻腔流出稀薄的分泌物, 轉為漿液性和黏液性,打噴嚏、咳嗽和流流淚。后期蔓延到下呼吸道,病雞常搖頭欲將呼吸道黏液排出。眼周及臉水腫,引起結膜炎,個別嚴重的蔓延的整個頭部。若無繼發感染其他疾病,則幼齡雞生長發育受阻,產蛋雞產蛋量明顯下降或停止,一旦繼發新城疫、雞傳染性法氏囊等傳染病,就會加重病情,致使死亡率也高。
剖檢10只病死雞,其中4只病雞的病理結果為鼻腔和鼻竇黏膜卡他性炎癥變化,黏膜充血腫脹,表面有大量的黏液性和漿液性分泌物,眼瞼和臉部水腫,其他器官病理變化不明顯。6只病雞在鼻腔和眶下竇內及眼結膜內有干酪樣物,個別小腸有出血點,其他器官病變不明顯。
根據發病情況,流行特點,臨床癥狀,剖檢變化,初步診斷為雞傳染性鼻炎,確診需要借助實驗室,用病原學和血清血學等方法進行診斷。
立即封閉雞場,用燒堿、過氧化氫等消毒液對雞舍內外,用具和場地進行緊急消毒,消滅傳染源,并將發病雞群進行隔離治療。
將藥品送往周口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進行藥敏試驗,用紙片擴散法做藥敏試驗,37℃恒溫箱中培養24 h后,結果顯示:該菌對磺胺噻唑、恩諾沙星和慶大霉素這三種藥高度敏感,對鏈霉素、土霉素不敏感。
結合藥敏試驗對發病嚴重的雞用慶大霉素按6 mg/kg肌肉注射,每天兩次,連用5 d;大群雞發病用0.5%磺胺噻唑拌料,連用4 d,間隔3 d,再用5 d;對未發病的雞群緊急接種染性鼻炎A型油乳劑滅活苗,并在飲水中按60 mg/L飲用,連用7 d。另外,在飲水中加入多種維生素、黃芪多糖等藥物增強雞群的抵抗力,增強機體的抗病能力,促進病雞群恢復健康。
通過采取以上措施,10 d后,電話回訪,除癥狀特別嚴重的10只死亡外,其它雞只已基本恢復正常。
1.病因分析。
(1)該病發生與氣溫驟變、寒冷、通風不良、飼養密度過大,飼料中缺乏維生素等有密切關系。如果并發或繼發其他病原體時,能促使本病嚴重,使雞的死亡率提高。該養殖戶就忽視了上述因素,只重視舍內的溫度,而忽視了舍內的通風,加之養殖戶對雞只糞便處理不及時,致使舍內氨氣等有害氣體濃度增高,從而誘發本病。另外,飼喂的飼料營養比較單一,不是全價飼料,也是促使本病的誘因之一。
(2)該養雞戶還是按照傳統的免疫程序,只重視雞新城疫、雞傳染性法氏囊病、雞禽流感和傳染性喉氣管炎等傳染病的防控,而忽視了對該病的防治,發生本病時誤認為是雞慢性呼吸道感染或是感冒,技術員先后應用藥物治療效果不明顯,使病情加重,造成了一定的損失。
2.防疫措施。
(1)加強飼養管理,保持舍內通風良好,合理安排飼養密度,供給營養均衡的全價飼料,執行全進全出的飼養制度。
(2)接種疫苗是目前防制本病的重要措施,目前國內使用的疫苗有傳染性鼻炎A型油乳劑滅活苗和A、C型二價油乳劑滅活苗。一般在30~40日齡首免,開產前再免疫一次。
(3)本病的癥狀與雞支原體感染、禽曲霉菌病、傳染性喉氣管炎、傳染性支氣管炎等傳染病有相似之處,應注意鑒別診斷,及時制定治療措施,防止誤診,耽擱病情,措施最佳治療時機,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4)堅持自繁自養原則,盡量不從外地引種,應推行全進全出的飼養制度,嚴格控制外來疫病侵入。如需要引進,應到規?;I化、正規化的種雞場引進,對新購的雞必須要進行嚴格的檢疫和隔離觀察,兩周后健康方可入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