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芳/本刊記者
今天,作為“十二五”收官之年的2015已正式告別,意味著作為“十三五”開啟之年的2016也已正式到來。過去的5年里,醫藥工業取得的成績是有目共睹的。2010年,醫藥工業的主營收入突破具有歷史意義的1萬億元。僅僅3年后,醫藥工業的主營收入就超過了2萬億元,再次創造歷史。不僅如此,醫藥工業增加值占全國工業的比重也由2010年的2.2%增長到2015年的3%。那么,中國醫藥工業“十三五”規劃在未來發展中會考慮哪些方面?近日,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消費品工業司副司長吳海東在接受本刊記者采訪時,談到了關于醫藥工業“十三五”規劃的幾點考慮。
在談到“十三五”規劃相對“十二五”規劃醫藥工業有哪些變化時,吳海東談到三個主要特點。他說,首先,醫藥工業的“十三五”規劃是在《中國制造2025》框架下編制的國家級專項規劃,而在此框架下編制規劃的行業并不多。其次,醫藥工業的“十三五”規劃是由國家工信部、國家發改委、國家衛計委、國家商務部、國家食藥監管總局等五個部門聯合編制的。最后,國家工信部組建了以桑國衛院士為主任委員的,陣容強大的專家團隊??梢哉f,為編制一個高質量的規劃來指導行業的健康發展,國家聚集了全行業的智慧。
吳海東說,醫藥工業的“十三五”規劃主要堅持“十六個字”,即“貫徹五中全會精神,遵循行業發展規律”。貫徹五中全會精神就是要緊扣小康目標實現,醫藥工業既要為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服務,又要為GDP增長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作貢獻。遵循行業發展規律就是要實現升級發展,既要做好增量又要做優存量。在規劃的指導思想中,要認真貫徹落實中共十八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的要求,用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理念引領發展。
“習總書記深刻指出: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眳呛|認為,總書記的話語凸顯了國家對保護國民健康的高度重視和堅定的政治決心。他說,健康是每個人成長和實現幸福生活的基礎,醫藥是保障全民健康的物質基礎,推進健康中國建設,醫藥工業重任在肩,責無旁貸?!笆濉逼陂g,醫藥工業會緊扣小康,實現升級發展,進一步滿足人民群眾多層次、多樣化的健康需求,為衛生事業發展服務。
談到未來的設想,吳海東說:“到2020年,我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將接近高收入國家的水平,基本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這將是我國現代化進程的又一座里程碑。”但吳海東坦言,全面小康社會目標不會自動實現,面臨的風險和挑戰很多,困難不可低估。他說:“‘十三五’期間,GDP增長的下限是6.5%。醫藥工業要主動作為,必須牢牢扭住發展的第一要務,以決戰決勝的勇氣和智慧,著力提高醫藥工業發展的質量和效益。保持中高速增長,邁向中高端水平,為確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貢獻。”
針對重點任務的安排,吳海東認為,要遵循行業發展規律,順應世界醫藥發展趨勢。他談到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在全國政協會議中所作的《關于世界制造業發展新趨勢》的報告。他說,在報告時苗圩部長談到國際金融危機后,全球范圍內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蓄勢待發,對制造業的生產方式,發展模式和產業生態等方面都將帶來革命性的影響。制造業重新成為全球經濟競爭的至高點。從生產方式看,智能制造將成為制造業變革的重要方向。從發展模式看,綠色發展、生產性服務業發展日漸成為制造業轉型發展的新形勢。從創新方式看,網絡協同創新將重組傳統制造業的創新體系。從組織方式看,內部組織扁平化和資源配置全球化將成為制造業、企業培育競爭優勢的新途徑。面對制造業的新發展趨勢,世界主要經濟體紛紛將制造業作為經濟振興的重中之重。同時,發達國家紛紛制定再工業化戰略,推動中高端制造業回流,并進一步加強全球產業布局調整,力圖保持全球制造業的領先地位。而發展中國家則利用低成本的競爭優勢,積極吸引勞動密集型產業和低附加值環節的轉移。在此背景下,一些跨國公司直接到新興國家投資設廠,有的則考慮將中國市場遷至其他發展中國家,全球制藥業的格局也將發生顯著變化。發達國家高端制造回流與新興經濟體爭奪低端中低端制造業轉移同時發生,對我國形成雙向擠壓?!八裕覀儽仨氻槕澜玑t藥的發展趨勢,遵循醫藥行業發展規律,來制定我們的發展目標”。
“醫藥工業作為制造業的一部分,到了爬坡過坎,由大到強的重要關口。我們必須放眼世界,立足國情,抓住機遇,應對挑戰,不斷提高醫藥工業的國際競爭力。”吳海東說,提高國際競爭力一是要做好增量,二是要做優存量。做好增量的重點在于增強醫藥創新能力。吳海東強調,“十三五”期間醫藥工業要實現升級發展,關鍵是要落實創新驅動的發展戰略。他認為,我國同制藥強國實力的差距主要體現在創新能力上,必須把創新擺在醫藥工業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把增強技術實力作為建設醫藥強國的戰略支點,不斷完善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政產學研用”相結合的創新體系?!?015年12月4日,中央政治局會議研究明年的經濟工作,講2016年是‘十三五’的開局之年,會議強調了‘十個要’。第一就是要深度實施創新驅動戰略?!眳呛|補充道。
“習總書記在五中全會為《建議》作說明時指出,2014年8月我們確定要抓緊實施已有的16個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倳浱岬搅?個專項,包括了新藥創制。并進一步指出,在此基礎上以2030年為時間節點,再選擇一批體現國家戰略意圖的重大科技項目,力爭有所突破,包括航空發動機、量子通信、智能制造和機器人等7項。其中,與醫藥相關的就是健康保障領域。這充分說明國家增加投入支持創新。”吳海東認為,國家在創新方面給予了強有力的支持,企業也應增加創新研發的投入。他說,企業的研發投入要在“十二五”的基礎上提高1個百分點,領軍企業要努力做到15%,發揮金融創新對技術創新的助推作用,盡最大努力增加研發投入。同時,要充分利用互聯網、大數據等手段,提升創新能力,組織不同創新主體聯合開展協同創新,實現創新資源的優化配置,避免重復研發,提高資金使用的效率。
吳海東介紹說,《中國制造2025》中提出以企業為主體,依托產業技術聯盟在全國建立15個國家制造業的創新中心,這其中包括醫藥工業的中心。目的是破解科技成果產業化的難題,實現實驗室技術向產品技術轉移,解決工藝專用設備等問題,具有全局性影響,帶動性強的共性關鍵技術,促進創新成果產業化?!笆濉逼陂g提高創新能力既要加大投入,又要提高效率。實現一些創新藥、高性能醫療器械產品獲準上市,積極推進我國從追蹤仿制到自主創新的戰略轉變,就是做好增量。
關于做優存量,吳海東主要介紹了關于化學原料藥和化學制劑發展的一些想法。他說:“化學原料藥是醫藥工業的傳統優勢,實現原料的升級發展是‘十三五’的重要內容。我們在研究適宜地區需要怎樣的政策環境、自然環境和產業基礎,圍繞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和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等國家戰略,在適宜地區集群發展原料藥。與此同時,我們要圍繞‘一帶一路’發展戰略,鼓勵原料藥企業走出去,開展原料藥產能國際合作。”吳海東還透露國家正在研究選擇哪些品種,哪些企業和哪些國家合作。
“相對原料藥,我國制劑水平和出口量與醫藥大國的地位和產業不相稱。加快醫藥產業升級,從上游到下游過渡,做優做強制劑是必由之路?!?/p>
吳海東說,全球仿制藥市場發展的增速是專利藥的3倍以上,這為我國制劑出口迎來發展的機遇期。十三五期間,我們要充分發揮我國已形成的產業鏈完整優勢,特別是原料藥的成本優勢,投入到國際化的布局中。不斷提高發達國家規范市場的制劑認證能力和國際化合作能力,揚長避短,尋找差異化競爭,形成自身特色,不斷開拓國際高端市場。吳海東也坦言,努力做到低能耗、低污染,實現綠色發展仍然是原料藥生產必須破解的難題,這個難題在“十三五”期間一定要有所突破。
我國化學藥品有10萬個批準文號,95%以上都是仿制藥。在基本滿足公眾用藥需求的同時,仿制藥也存在質量參差不齊、仿制標準偏低、低水平重復生產等問題。在吳海東看來,提高仿制藥質量迫在眉睫。他說,2015年12月3日全國政協召開“仿制藥質量問題與對策”雙周協商座談會,委員們建議加快仿制藥一致性評價,實現仿制藥企業從依靠價格生存向憑借質量取勝轉變。“十三五”期間,相關單位要落實仿制藥一致性評價的要求,全面提升化學仿制藥質量水平,完成國家基本藥物口服制劑質量一致性評價任務。
“提高短缺藥品供應保障能力,建立短缺藥品的預警系統、動態監測生產供應情況也是醫藥工業‘十三五’規劃考慮的內容之一”。吳海東說,國家要在建立3~5個小品種集中生產基地,實現小品種的規?;a,從而產生效益,調動企業的積極性。完善中央和地方兩級儲備,既要滿足災情疫情的需要,又要滿足常態下對藥品特別是急救藥品的不時之需。
提到產業集中度,吳海東認為鼓勵優勢企業組織大規模的兼并重組,淘汰落后產能,減少同質化競爭,才能夠做大做強優勢企業,加強化學原料藥的精深加工能力,擴大高端產能,提高產品的附加值。他說:“我們研究了鄰國日本。日本企業的數量在2000年是1400多家,目前是340多家。前5家的集中度超37%,前10家超51%,前50家則超86%?!?/p>
最后,吳海東表示,在《中國制造2025》中生物醫藥位列十大領域之一,屬于第一方陣。醫藥工業的地位在上升,國家對醫藥工業的重視是空前的??傊笆濉逼陂g,既要做好增量,又要做優存量。做好增量是向強國轉變的基礎,做優存量是關鍵。“十三五”期間要統籌兼顧增量和存量,務實推進升級發展,實現整體躍升,向醫藥強國靠近些,再靠近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