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京
(長江大學 經濟學院,湖北 荊州 434000)
農村信息化網絡建設方式對比
羅京
(長江大學 經濟學院,湖北 荊州434000)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建立和完善農村信息公共服務網絡,促進農業信息工作、新農村建設,已經成為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戰略選擇。文章首先分析了我國農村信息化網絡建設的現狀,然后探討了農村信息化建設面臨的主要障礙,最后提出了農村信息化網絡建設的實施意見。
農村;信息化;網絡建設
農村信息化是整個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的重要方面,信息產業部提出十一五“村通工程”目標,2010年農村實現“村村通電話、鄉鄉能上網”,2020年基本實現電話家家通的“電信小康”目標。據不完全統計,2006年已通電話行政村達到98.9%,24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實現所有行政村通電話;各類農村信息服務平臺與信息網絡建設已初具規模,整合電話網、電視網、電腦網優勢而成的“三電合一”綜合信息服務平臺,目前已擴展到100個縣以上;我國農村信息網絡化人才培養得到加強,教育部組織的“離校農業科技與教育網絡聯盟”已初步建成中心門戶網站,10多萬農民接受了實用科教知識服務。
近幾年,農村信息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得到了加強,推動了農村信息化工作的跨部門協調機制的形成。建立了一批公用農業數據庫,強化了農村公共信息服務,縮小城鄉數字鴻溝。農村信息化網絡的建設,在促進農業生產經營、發展農村社會事業、提高農民整體素質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1)農村信息化基礎設施薄弱。我國農村地域廣闊而分散,自然經濟條件差異較大,農戶需求千差萬別,建設過程中又涉及到農民的眾多切身利益,因此造成了農村地區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成本居高不下。國家、省級和地級的信息基礎設施已有相當的基礎,但是在為數眾多的縣級和鄉鎮層面,信息基礎設施仍然非常薄弱,特別是在廣大的中西部地區,鄉鎮信息基礎設施就更差。基礎設施的薄弱,嚴重限制了農村信息化的發展、農村經濟的發展和農民生活的改善,也限制了國家宏觀戰略目標的實現。
(2)信息資源缺乏開發整合。對廣大的農民來說,需要的是有用、好使、及時、準確、易懂的信息,在已有的廣播、電視等傳統信息服務網絡的基礎上,我國建立了為數眾多的面向農業、農村和農民的網站,但是很多網站信息生澀難懂、內容陳舊、更新慢、時效性差。無論農村基礎設施多么完善先進,如果信息資源缺乏有效的開發和整合,不了解和滿足農村居民的信息需求,勢必會打擊農民對信息化建設的信心,影響農村信息化建設的進程。
(3)農村居民科技素質不高,信息意識淡薄。農村居民是農村信息的最終消費者和使用者,農村居民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到農村信息網絡的使用效率和農村信息化建設的成效。我國農村居民的科技文化素質普遍不高,據普查結果表明,我國農村勞動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僅為6.79年,小學以下文化程度的勞動者比例高達54.17%,直接影響到農村居民對信息的認知和獲取能力。農村相對封閉的社會環境、相對落后的經濟社會狀況和相對保守的傳統觀念,更使得農村居民的信息意識淡薄,認識不到信息的巨大價值,對信息網絡存在不同程度的懷疑,影響到對信息化建設的積極性。
(4)農村信息使用成本高,消費需求乏力。農村一直比較落后,世代以耕作為生,兒乎沒有外地企業和自辦企業落戶,經濟收人以種植農作物為主,農閑時外出打零工。而在山區,水資源缺乏,只能靠雨水,無法人工灌溉,在干旱季節,作物的需水量沒有保障,影響產量,導致經濟收人降低。2014年,我國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達到3587元,但是對絕大多數的普通農村居民來說,每臺價格幾千甚至上萬元的計算機是無論如何消費不起的,更不用說還要購買軟件和其他相關服務了;即便是價格相對便宜很多的手機等現代通訊設備和移動通訊服務,也是很多農村居民消費不起的。在農村社會保障體系還沒有建立起來的情況下,即使農民收入有較大幅度的增長,有一些儲蓄,但是由于近幾年生產資料價格、醫療保健和教育費用不斷上漲,短期內農民是不太可能購買現代通訊信息設備和服務,信息化建設的需求動力比較缺乏。
(1)政府需要大力主導和扶持農村信息化網絡建設。由于一部分農民對互聯網的認識還存在缺陷和偏差,農民的消費能力不強,使用電腦的積極性不高,所以要想搞好農村信息化網絡的建設,還需要政府部門的大力扶持。首先,初始的資金問題需要政府來主導。在基礎設施建設中,往往存在資金不足的問題。同時很多網絡運營商都不看好農村的消費市場,作為一項投資較少的社會公共服務設施,資金的投入需要政府的扶持。其次,政府應做好宣傳,實行相應措施鼓勵農民使用網絡。當前相當一部分農民對計算機陌生,對互聯網缺乏認識,政府應采取行政資源做好宣傳、培訓和發動工作,培養他們上網的興趣和使用信息的技能。再次,降低上網費用。取消初裝費,對上網數據費用采取補貼政策。讓農民用得起、愿意用,調動農民上網的積極性。同時政府應該監督網絡運營方,對農村互聯網建立適當的不良信息過濾機制,防止不良信息的泛濫。
(2)目前,國家級和省級的農業信息網已相繼建立,各地因發展情況不同而異。各地方農村信息化網站已應用為主,整個網站包括信息資源建設、網絡建設、互聯網接入、網站管理和應用軟件等內容。集涉農政府部門、農民經濟組織、相關企業的力量,可以由政府部門牽頭,制定規劃和實施方案,負責投入資金,農民組織負責提供場地和信息服務的日常管理,企業建立農村信息化網絡服務平臺,同時提供部分電腦、SIM卡等終端服務設備。該平臺可以作為國家農業信息網、省市農業信息網的延伸,可進行信息發布、查詢、反饋,從而達到利用Internet的功能。
(3)加強農村信息化網絡建設的服務隊伍。建立完善的市、縣、鄉、村農村信息化網絡服務,應著力加強管理隊伍、專家隊伍和信息員隊伍建設。按照分級負責、分類報紙雜志的原則,加大對各級信息員的培訓力度,努力形成一支懂業務、善服務、能吃苦、會開拓的農業信息服務隊伍,這對農村信息化網絡的建設有著廣泛的應用意義。
(4)農村信息化網絡平臺的功能建設。主要是數據庫系統的建設。這需要積極收集當地數據,與網上數據予以處理,建成農村信息化網絡服務平臺。農業決策支持系統:包括建立農業基本情況、農業政策、農業人才、農業規劃、農業環保、農業金融等數據庫;農業信息支持系統:包括建立農產品價格、農貿市場、優良種苗、農產品加工與企業等數據庫;農業科技支持系統:包括建立農業科研項目、農業科研成果、農村實用技術、農業高新技術、農業科研院所、農業科技文獻、農業氣象、農業病蟲害防治等數據庫。
現實的農業網絡信息“高速公路”,已使農民在生產發展、經濟增收領域收益菲淺,各地政府機構都在大力推進農村信息化網絡的建設。推進農村信息化網絡的建設,普及網絡,對建設新農村,城鄉一體化的發展,都會產生積極地現實意義。
Com parison of Rural Information Network Construction W ay
LUO Jing
(School of Economics,Yangtze University,Jingzhou,Hubei 434000,China)
U nder the condition of market economy,establishing and perfecting rural public information service network,promoting agricultural information work and new rural construction have become strategic choice of balancing urban and rur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nd building well-off society comprehensively.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of rural information network,and then discusses the main barriers to the rural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finally puts forward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rural information network construction.
countryside;information;network construction
S126
A
2095-980X(2016)09-0085-02
2016-08-20
羅京,主要研究方向:網絡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