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梅景 ,杜一新
(1.浙江省景寧畬族自治縣東坑鎮農技站,浙江 景寧 323500;2.浙江省景寧縣農業局,浙江 景寧 323500)
?
竹筍兩用林地力培肥措施
季梅景1,杜一新2
(1.浙江省景寧畬族自治縣東坑鎮農技站,浙江 景寧 323500;2.浙江省景寧縣農業局,浙江 景寧 323500)
摘要:景寧縣東坑鎮是我縣重要的竹筍兩用基地, 竹筍兩用林是高產高效竹林。既然是高效產岀, 必然從土壤中帶走相比傳統竹用更多的營養成分, 如果僅憑土壤的自然肥力, 其養分供應將難以為繼, 因此, 對竹筍兩用林的地力培肥更顯得尤為重要。而當前我鎮絕大多數竹農對竹筍兩用林的地力培肥并未引起足夠的重視,在方法措施上無所適從,為圖方便,僅有部分竹農于冬季施用化肥補充營養,難免引起地力衰退和養分失衡,進而影響產岀效益。有鑒于此,筆者根據當地生產實際,結合考慮有機肥源的稟賦條件,試就我鎮竹筍兩用林地力培肥提出一些建議措施,為生產實踐提供參考。
關鍵詞:竹筍兩用林; 地力培肥; 措施
東坑鎮地處浙江省景寧畬族自治縣東南部山區, 是景寧縣毛竹林面積較大且較為集中連片的重點產竹鄉鎮之一, 現有毛竹林面積2533.33余hm2, 其中有竹筍兩用林560余hm2。 眾所周知, 竹筍兩用林是高效高產竹林, 在撫育管理上如果仍沿用傳統的竹用林施肥管理方法, 勢必難以滿足其高產高效出產的養分所需, 隨著時間的延續, 不僅難以實現高產高效產岀, 甚至會引起竹林衰敗, 有失于竹筍兩用林基地建設的初衷。 故此, 對竹筍兩用的地力培肥和施肥管理相比于傳統的竹用專用林更顯得尤為重要。而我鎮多數竹農對竹筍兩用林的地力培肥并未引起足夠的重視, 缺芝積極有效的措施, 僅憑土壤自然肥力供應竹林養分,最多只在冬季施用一些復合肥等化學肥料, 不僅難以滿足高效產岀的養分所需, 更不利土壤地力培肥,容易引起地力衰退,影響產岀效益。有鑒于此,為了有效提高竹筍兩用林的土壤基礎肥力,以現實既可相應降低施肥成本投入,又能實現高效產岀的目的,筆者在借鑒其他經濟林園地力培肥經驗做法的基礎上,結合當地的生產現實,試就我鎮竹筍兩用林地力培肥措施作—淺述,以期為生產上提供參考。
1 改良生產條件
相對竹用林而言,竹筍兩用的立地條件要好—些,但由于我鎮地處山區,山峰林立,山體破碎,加之農戶的經濟條件并不殷實,在林區道路、水利設施建設方面顯得比較滯后,給有機肥、農業廢棄物的投入使用、產業協調發展帶來了不利影響。今后應借力于美麗鄉村建設、生態建設、竹筍兩用豐產林項目建設的良好機遇,通過整合項目資金,發揮扶持資金“四兩撥千斤” 的作用,聚集民間資金,招商引資興辦經濟聯合體等途徑,加大投入,改良生產設施條件,為加強林地管理,實現種養結合,協調產業發展提供便利條件。
2充分利用有機肥資源
積極擴大使用有機肥,增加對土壤中有機肥的投入使用,不僅可以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改良土壤理化性狀,增進土壤對水分的吸納和土壤微生物活性,培肥土壤基礎肥力,保持林地常青,還可平衡土壤中某些微量元素的供應,避免單—施用化學肥料缺素問題的發生,減少化肥用量的和施肥成本,減輕因偏施化學肥料而加重的農業面源污染,將成為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抉擇[1]。我鎮地處邊遠山區,有機肥源較為豐富,常年有食用菌廢棄菌棒近1840t;可供過腹還田、堆肥、直接還田的作物秸稈6470余t;有6萬余頭(羽)畜禽糞便的上好有機肥源可資利用,而當前絕大多數農戶為了貪圖方便,在生產過程中偏向于對化肥的使用,使上述這些上好的有機肥源沒有得到充分有效地利用,大多是被廢棄于自然環境中,這不僅造成了可用資源的浪費,還加重加了對環境的污染。對此,今后應加強竹筍兩用道路交通建設,對這此可資利用的有機肥源加以充分利用,有效發揮資源的應有效益,達到物盡所用,潔凈生產,高效產出之目的[2]。
3實行竹園生草栽培
在竹筍兩用林內實行生草栽培,不失為優化竹園生境,節本增效的有效措施。今后我們可將竹林密度調整在150~200株/666.7hm2之間,并對竹株進行適當的鉤梢整枝,對分枝過低的竹株于新竹抽枝后展葉前,用帶鉤竹竿鉤掉竹稈下部4~6盤枝條;于9月下旬至12月將新竹下部鉤去竹冠全長1/3的枝條,以利增加園內透光,適當增加地表受光率[3]。在園內清除樹樁、石塊、高大惡性雜草后,結合竹園翻耕松土,間作套種白三葉草、黑麥草、麥冬、商陸等較為耐陰、耐瘠、抗旱的矮生草本植物,或者在園內有意向地培植留養諸如二月蘭、敗醬草、夏至草、蓬壘、馬齒莧、霍香荊等原生地低生雜草,力避寸草不留的“光禿”性除草,更應禁止草甘膦等藥劑除草不良行為的延續,以增加地表覆蓋率,優化竹園生境,增進空間異質,提高生物多樣;防止水土流失,提高土壤蓄水抗旱能力,并以其雜草生長,養分自然回歸培肥地力,或為發展林下畜禽生態養殖提供食源,有效推動資源綜合利用,生態安全,節本增效的可持續農業發展。
4推行竹園生態養殖
實行竹園林下生態養殖是隨著人們生態理念的提升和生態效益農業的發展,為破解資源要素制約,實現資源循環高效利用,優化竹園生境,提高土壤肥力,降低生產成本,提高林、畜產品品味和單位產岀效益的—種生態種養模式。目前這一生態種養模式己在各悄然興起,針對于以林為主的山區而言,更顯示出其優越性。根據我鎮竹筍兩用林的生產現實和食品多樣化需求,以及農戶間科技水平、傳統習俗的差異,不可采取單—的種養模式,應因地、因人而宜作出合理的選擇配置。在交通方便,水源條件較好的緩坡地處,農戶經濟基礎好,科技意識強的可以嘗試選址建立適度規模的養豬、養兔場,實行豬(兔)-沼-竹生態種養,或搭建雞、鵝棚舍,實行園內放養;對于交通管理不便,水源條件差的陡坡或坡頂地處,可在緩坡處搭建棚舍,發展活動能力強、野生性強,善于爬坡的山羊養殖,以便管理和資源的合理配置。實行竹園林下養殖,即通過采取適當控制竹林留養密度、鉤梢整枝,適當增進林地透光,套播白三葉草、黑麥草或意向留養矮生雜草等措施,—方面可以為畜禽養殖添補飼料來源,擴展畜禽活動區域,增進畜禽產品風味,節省舍養便處理成本,有效提高畜禽產品質量和降低飼養成本;另一方面可利用畜禽排泄物肥地,盡可能減少化肥使用量,減輕因過多依賴化肥使用的不利影響,并能有效降低人為施肥的成本投入,以實現省力化種養,資源循環高效利用,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產岀效益的多贏目標[4],為生態效益農業及農業可持續發展添加新的內容。
5推廣使用商品有機肥
當前,以畜禽糞便為原料的商品有機肥產業在浙江大地己得到了快速發展。浙江省政府為了加快商品有機肥的推廣應用步伐,專門發文岀臺了扶持政策,我們應把握這一難得的良好機遇,充分發揮政策優勢,通過積極做好宣傳發動工作,闡述推廣使用商品有機肥的作用意義,樹立典型示范樣板等途徑,以激勵農民朋友大力推廣使用養分含量齊全,使用方便,有利于環保和土壤地力培肥的商品有機肥,以克服山高坡陡,交通不便給施用低養分含量農家有機肥的不便,消減長期單—使用化學肥的不良影響,或只顧索取自然地力,不顧及地力培肥的不良陋習的延續,將我鎮竹筍兩用林基地建設不斷推向新的層面。
6結語
在竹筍兩用林基地建設實踐中,為使產業基地得以持續健康發展,應拚棄為了貪圖方便,肆意索取,就竹論竹單一化作業的不良行為,以生態學原理和系統方法論為指導,樹立資源循環高效利用,生態安全的思維理念,避化學農業之短,揚生態循環農業之長;棄示意索取之蔽,揚地力常青可持續利用之長,將生態循環農業良好傳統農作措施與現代先進農業科學技術、生產設施改良融為一體,以支撐我鎮竹筍兩用基地建設這—頗具資源、區位優勢和產業基礎的主導產業不斷健康向前發展,為農村社會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參考文獻:
[1]王海燕, 杜一新, 梁碧元. 我國化肥使用現狀與減輕農業面源污染的對策[J]. 現代農業科技,2007,(20):53,55.
[2]陳傳科, 李麗偉, 杜一新, 等. 板栗園地力培肥途徑探索[J]. 上海農業科技,2012,(6):121-122.
[3]浙江效益農業百科全書[M]. 北京: 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岀版社,2004.
[4]石家成, 杜—新, 李麗偉, 等. 景寧縣發展生態綠色畜牧經濟效益簡評[J]. 農業與技術,2013,33(4);163-164.
收稿日期:2016-05-06
作者簡介:季梅景(1985-), 女, 浙江景寧人, 農業技術員, 從事基層農業技術推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