欒 艷
(夷陵區畜牧獸醫局,湖北宜昌 443100)
淺談基層動物產地檢疫工作現狀與發展思路
欒 艷
(夷陵區畜牧獸醫局,湖北宜昌 443100)
動物產地檢疫是指動物衛生監督機構對動物、動物產品在離開飼養地和生產場之前所進行的檢疫,是防止染疫動物及其產品進入流通環節的關鍵措施,也是把疫病消滅在產地的最小范圍內,最大限度的降低危害的關鍵措施。所以,加強產地檢疫工作是控制動物疫病傳播、促進畜牧業健康穩定發展的首要環節。
動物產地;檢疫現狀;對策
近年來,針對國內動物衛生和食品安全的問題,各級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對策,動物檢疫工作取得了明顯的進步。作為一名基層動物檢疫人員,對這些改進深有感觸。從筆者所在的宜昌市宜都市在動物檢疫方面的做法,可以看出這種實實在在的進步。
宜都市在動物產地檢疫方面的做法
(1)建立健全動物衛生監督機構體系建設
2008年,市編委下文設立了宜都市動物衛生監督所,加掛動物檢疫站和畜牧獸醫綜合執法大隊牌子,機構級別為副科級,屬財政全額撥款事業單位,負責依法實施動物防疫的監督與管理、動物產品安全監管、畜牧獸醫綜合執法等法定職能。市動物衛生監督所按流域下轄陸城、枝城、紅花套、王家畈四個分所,共有35人,官方獸醫26人,其中25~40歲8人,40~50歲14人,50歲以上4人,文化結構為碩士1人,本科3人,大專17人,中專及高中5人;協檢員9人,1人大專,其余的均為中專生。為使監管體系向下延伸,根據動物飼養量以及交通條件,以村級報免室為依托落實村級動物免疫檢疫申報點,以防疫員為基礎建立村級協檢員隊伍,按照“六有”的要求在全市規范建設22個村級動物免疫檢疫申報點,達到一個鄉鎮2個村級動物免疫檢疫申報點的要求。
(2)完善產地檢疫工作體系建設。認真貫徹執行了《農業部關于進一步推進動物產地檢疫工作的通知》(農醫發[2010]45號)文件精神,繼續推進市(縣)、鄉、村“三級”動物產地檢疫工作體系、工作責任制,以市動物衛生監督所陸城、枝城、紅花套、王家畈四個分所為切入點,充分發揮村級動物報檢(免)室的支撐作用,有效的調動了全市村級協檢員和獸醫工作人員的積極性,保障了產地檢疫工作順利開展。
(3)完善官方獸醫制度。官方獸醫制度實施以來,宜都市按照全省統一要求,依據官方獸醫資格條件,對全市各級動物衛生監督機構現職人員學歷、專業知識、法律知識、品質等進行了審核,經省農業廳確認,首批任命了官方獸醫21人。首批官方獸醫的任命,使動物檢疫執法主體、執法資格得到確認,依職權的行政執法逐步規范化。
但是,在具體工作的實施中,由于各基層動物產地檢疫工作開展不平衡,還面臨著許多突出的問題,需要不斷地改進和加強。
(1)傳統的飼養摸式,增加了產地檢疫工作難度。近幾年來,在宜都市畜牧獸醫主管部門的推動和指導下,興建了一些養殖專業小區和規模化養殖場。但同時也應看到,規模化養殖場的存欄牲畜占全市總存量不足40%。養殖業集約化、規模化程度相對較低,養殖小區分散,散戶養殖占有的比重仍然很大,小規模分散飼養還是畜禽養殖業的主要生產形式,官方獸醫到場到戶到現場檢疫具有工作量大、檢疫面廣等特點,全面有效地實施產地檢疫還有一定難度。
(2)工作經費不足,檢疫檢驗設備設施不足。雖然近年來政府加強了對基層動物衛生檢疫監督的投入,為中心站添置了部分儀器設備,但是,由于目前存在基層人員技術水平低等原因,大部分基層站的設備不能很好的利用,只能進行一般性的常規檢查的低級水平。2015年3月份開始,宜都市全面免征動物及動物產品檢疫費,本次免征的動物及動物產品檢疫收費,包括動物及動物產品的產地檢疫、屠宰檢疫等收費項目,免征后的動物衛生監督執法經費缺口納入宜都市財政全額預算。但是該經費缺口落到實處,還需要各級各部分的大力支持。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嚴重地制約和限制了動物產地檢疫工作在鄉鎮的開展。
(3)養殖戶對產地檢疫認識不到位,主動報檢意識差。當前,宜都市有4個動物衛生監督分所,每個鄉鎮均有1個檢疫申報點,公示報檢電話,檢疫人員24h值班,但在實際工作中,仍有很多養殖戶認識不到開展動物產地檢疫工作的重要意義和必要性,不能積極支持和配合這項工作。即使產地檢疫受理率能夠達到100%,但是覆蓋面難以達到90%。
(1)加大宣傳力度,讓社會各界重視產地檢疫
由于宣傳力度不夠,個別地方政府、養殖業主到普通百姓,對產地檢疫的職責和重要性認識不充分,所以,各級獸醫行政主管部門和動物衛生監督機構要充分利用新聞媒體、科技宣傳、科技咨詢等多種途徑,宣傳和普及 《動物防疫法》、 農業部頒發的《動物檢疫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讓社會各界重視產地檢疫,關心、支持并配合產地檢疫工作,對于提升動物檢疫監督管理水平至關重要,有了廣泛的群眾基礎,工作就好開展。
(2)加快畜牧產業集約化發展,助力產地檢疫工作開展
近年來,我國畜牧業取得了長足發展,出現了一批規模化養殖企業、肉聯廠等,極大促進了產業升級。然而整個產業集約化程度還不高,分散養殖、定點屠宰點和產地檢疫報檢點設置偏少等情況仍然存在,影響了產地檢疫效率。所以,加快產業升級改造,加快養殖小區建設,鼓勵有實力的企業通過兼并重組等方法整合散在養殖資源,大力發展大型養殖企業和肉聯廠,同時增設定點屠宰和產地檢疫報檢點,以便于集中檢疫,提高檢疫效率。
(3)建立產地檢疫數據庫,加快產地檢疫信息化建設
建立完善的養殖業主檔案,該檔案應涵蓋養殖業主報檢記錄、檢疫記錄,飼養管理記錄(消毒記錄、無害化處理記錄等記錄)、 票證管理、人員內部管理和出境檢疫等模塊。其次,建立黑名單制度,對于有違法從業、違規操作前科的業主,建立其相關信息記錄,并錄入電腦,實行信息化管理,以便于將來重點監督檢疫,隨時掌握其行業動態。同時產地檢疫信息化建設還涉及軟件開發和網絡化建設,使得產地檢疫轄區內養殖業主的檔案管理、執法卷宗等信息能實現電子信息化和網絡化,實現用戶信息資源共享和適時查閱。
[1] 高代宏.淺談動物產地檢疫工作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畜禽種業,2011,(7):2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