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衛東
(江蘇省如東縣馬塘畜牧獸醫站,江蘇如東 226401)
淺談豬病治療的誤區
童衛東
(江蘇省如東縣馬塘畜牧獸醫站,江蘇如東 226401)
現階段,養豬業已經成為我國畜牧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推動國內經濟發展的動力之一,也是增加養殖業收入的主要途徑之一.但是,隨著養豬業的逐漸發展與壯大,也產生不少問題,特別是豬病最為嚴重,對養豬業的健康發展影響較大.本文主要針對當前豬病防治誤區作重點分析研究,以供參考。
豬病;治療;誤區
平時在和養豬戶交流中,發現有相當多的養殖戶,因用藥策略不當而把小病搞成大病,把大病搞成疑難雜癥,機械性的“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不僅增加了治療成本,而且延誤了治療的最佳時機,遭受更大的損失。因此,養殖戶需走出豬病防治中的誤區。
看到豬發熱,馬上用降溫的藥。相當多的養殖戶,一看到豬有一點發熱,馬上使用安乃近、氨基比林、雙氯芬酸鈉等退熱藥物,甚至使用強度較大的氯丙嗪。這樣一來,頭一兩天往往一針見效,早上打針,中午即吃料,藥物過后,晚上又不吃,再打退熱藥才又吃。但過兩天后,再怎么打退熱藥、地塞米松、抗生素,仍然不吃。再打針,就出現了所謂的“低溫癥”,請來專家會診后,還是回天乏術,損失慘重。
實際上,發熱是機體在疾病壓力下一種病理性保護反應,是機體動員防御力量對抗病原入侵的一種方式。在體溫不太高時,我們不要急于使用降體溫的藥物。當確診后,可針對病原選用敏感抗菌藥物,這樣可以起到迅速緩解病情,標本兼治的目的。
看到豬腹瀉,立即使用止瀉藥物。某些豬場技術人員和獸醫人員,一發現豬只腹瀉,便想方設法盡快止瀉,一些獸藥廠家也為了迎合這部分客戶的需要,在治療腸道疾病的藥物制劑中加入抑制胃腸平滑肌蠕動的藥物如阿托品等。一針下去,痢止住了,但豬只仍然不吃,精神沉郁,全身發抖,于是繼續打針,結果病沒有好轉,卻發現肚子一天天大了起來,出現腹部鼓脹,并出現腸毒血癥的表現,反而加重病情而導致豬只死亡。
其實,腹瀉是動物應付腸道感染及其他腸道應急因子的刺激,而做出的適應性應急應答反應。對于腹瀉治療的總體原則是“宜疏通,忌澀堵;補水、補鹽、抗感染”。也就是說,對于輕度的腹瀉,以緩瀉、清理胃腸、抗菌消炎為主,不要使用抑制胃腸平滑肌蠕動的藥物;對于較嚴重的腹瀉,考慮使用抑制胃腸平滑肌蠕動的藥物,但重點放在補液、補充電解質、糾正酸中毒、及時使用對腸道病原體敏感的抗菌藥物。
看到豬咳嗽,即刻使用止咳藥物。對于咳嗽,首先要找到引起咳嗽的原因。引起咳嗽的病因主要有病毒性的如感冒、流行性感冒、藍耳病等,有細菌性的如支原體肺炎、傳染性胸膜肺炎等,有寄生蟲性的如肺絲蟲、蛔蟲等,還有物理化學環境因素等均可引起咳嗽。引起咳嗽的病因不除,單純使用止咳藥物,看起來也是一針見效,用藥后即不見咳嗽,但不久即發現黏膜發紺,四肢末梢發紫,呼吸困難,對于病情變本加厲,更加嚴重。
咳嗽也是機體的一種病理性保護反應,是呼吸道受到病原因子刺激時,反射性引起分泌物增加,這些分泌物隨著支氣管黏膜纖毛不斷向氣管、喉頭方向擺動,到喉頭部位時,喉頭黏膜受到刺激,即反射引起咳嗽動作。于是把分泌物及病理產物和細菌、病毒、塵埃顆粒等對機體有害的物質排出體外。就咳嗽本身來說,對機體是有利的。對待咳嗽正確的治療態度應該是,消除病因(抗菌、抗病毒、改善環境條件),先祛痰后止咳或祛痰止咳同時并進,單純止咳實不可取。
看到豬嘔吐,僅簡單的止嘔。引起嘔吐的原因主要有胃潰瘍、病毒性疾病、霉菌毒素、食物中毒。嘔吐只是疾病的一個癥狀,只有找到原發疾病,并針對原發疾病采取治療措施,才能解決根本問題。單純搞點胃復安、維生素B之類的藥物治療,無異于隔靴瘙癢,無濟于事。
重視單個豬病的治療,不重視群體控制。一些規模不太大的豬場,治療豬病沒有全局觀念,在一個豬場只有幾頭豬發病時,就只對那幾頭發病豬治療,結果這幾頭豬治療好了,過幾天又有另外幾頭豬發病;他又只治療發病豬,于是過幾天又增加新的發病豬。這樣,循環往復,顧此失彼,忙得焦頭爛額,最后還是全群發病,即增加藥費,又造成損失。我們應當以豬群(而不是豬的個體)作為判斷“疾病”的對象,以正常生產情況下的性能指標作為判斷豬群是否得“病”的依據。
不注重平時預防。預防方面的開銷既可以降低疾病發生的風險,又可以在發病的情況下降低疾病的嚴重程度,從兩方面來看都是劃算的。因此,生產中策略性地在飼料中添加保健藥物,所發揮的預防和控制作用是十分有效的。
認為藥劑量越大,治療效果越好。任何藥物都有其相應的用法用量,只要在其合理的劑量范圍內使用,就可能取得良好的治療效果。但有些養殖戶認為量越大則效果越好,或由于缺乏藥物知識,不按說明書使用,盲目加大其用量,這樣不僅容易使畜禽發生藥物中毒和蓄積中毒,而且還會造成藥物殘留超標,影響動物產品安全。
消毒的誤區。有的養殖戶對日常消毒極不重視,認為未發生疫病可以不進行消毒,或已經消毒,畜禽就不會再發生傳染病;或消毒前不對環境進行徹底清除;或認為消毒劑氣味越濃、消毒效果越好;另外,就是長期固定使用單一的消毒劑。
驅蟲的誤區。有的養殖戶,只重視肥豬驅蟲,而不重視母豬的驅蟲。母豬是一個豬場寄生蟲的蟲者和傳播源,重視母豬驅蟲尤其是母豬產前驅蟲,能更好地阻斷寄生蟲由母豬向仔豬的傳播;在驅蟲藥的用量上,總認為一次大劑量比小劑量長時間添加要好。
認為疫苗打的越多越好。有些養殖戶認為,疫苗打的越多越好,認為只要打了某種疫苗,就能預防這種疾病;還有的在打疫苗前后,使用抗菌藥物及其他具免疫抑制作用的藥物,如地塞米松等皮質激素,結果造成免疫失敗;還有的在注射疫苗時消毒不嚴,結果將預防疫病變成了傳播疾病。
[1] 任家存.淺談豬病防治過程中存在的幾個誤區[J].畜禽業,2012,(1):78.
[2] 丁清錄.淺談當前豬病防治的一些誤區[J].農家顧問,2015,(2X):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