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正國
(寧夏靈武市畜牧技術推廣服務中心,寧夏靈武 750400)
靈武市奶牛養殖節本增效技術示范主要經驗和做法
徐正國
(寧夏靈武市畜牧技術推廣服務中心,寧夏靈武 750400)
近年來,奶牛養殖生產成本持續攀升,畜產品價格“天花板”和成本“地板”的雙重擠壓不斷加劇,奶產業增收增效形勢日益嚴峻。為充分挖掘生產潛力、降低養殖成本,全面提高綜合生產能力,增強市場競爭力,促進產業提質增效、農民持續增收,推動奶產業節本增效已勢在必行。
養殖節本;增效技術;組織措施
截止2015年年底全市奶牛存欄達到2.78萬頭,日產鮮奶270t,已建成規模化奶牛養殖場(園區)16個,全市奶牛入園率達到80%以上,成母牛年均單產達到6500kg,全年鮮奶產量9.8萬t,奶業產值2.3億元,占全市畜牧業產值的20%以上。我市按照“主攻單產、提高品質,降低成本,提升效率”的工作思路,全市遴選了10個奶牛節本增效示范點,主推5項奶牛生產節本增效技術,實行一場一策,對標管理,加快先進實用技術集成配套和示范推廣應用,提升奶牛精細化飼養管理水平,提高生產水平和綜合效益。
2.1 組織措施
(1)健全組織機構。農牧局成立了節本增效工作領導小組,加強監督檢查,以畜牧技術推廣服務部門為技術依托單位,開展技術指導服務。
(2)及時召開節本增效現場會,做好示范作用。農牧局、畜牧技術推廣服務中心及時召集各示范點負責人、技術人員現場觀摩會,讓示范點現身說法,介紹自己的節本增效取得經驗和做法。
(3)明確落實責任制。落實示范場主體責任,選派技術人員包點到場,制定示范點建設方案,明確示范點目標任務,推廣對標管理,管理人員、目標任務上墻,加強對示范點的指導,確保示范效果。
(4)推行績效考核。由農牧局、畜牧技術推廣服務中心組成考評小組對所有示范點進行考核,對技術示范效果明顯,帶動力強的示范點予以獎勵性補貼,帶動示范效果不明顯示的范點取消示資格。
2.2 技術措施
(1)堅持改良選育,加快奶牛群體遺傳進展。以提高牛群終身效益為選育目標,以生產性能測定和體型線性鑒定數據為主要依據,完善奶牛群體改良選育技術路線,使奶牛選育工作由注重提高單產向增加產奶量、提升生鮮乳品質、提高繁殖力和抗病力、延長生產利用年限綜合并重轉變。
(2)指導養殖場優化牛群結構,降低飼養成本。通過調整牛群結構,淘汰低產牛,降低非生產牛只比例,提高全群牛平均產奶量,降低單位牛奶綜合生產成本,實現牛群高效養殖。
(3)抓好繁殖管理,提升牛群繁育效率。指導奶牛場制定牛群繁殖管理指標與計劃,使母牛按預期要求適時配種、產犢。推廣應用后備牛23~25月齡產犢技術,使后備牛初配年齡提前到14~15月齡,提前2~3月投產。
(4)優化日糧配制,降低飼草料成本。加強飼草料基地建設,從種植源頭保證奶牛優質飼草料供應。應用體況評分(BCS)技術結合DHI分析報告配制高效平衡日糧配方。
(5)控制隱性乳房炎,提高牛群健康水平。加強乳房炎監測,通過測定牛奶體細胞數(SCC)、對檢出患有隱性乳房炎的產奶牛及時進行隔離治療、強化衛生消毒管理、規范擠奶設備的操作與維護等措施。
2.3 節本增效效果明顯
2.3.1 管理水平技術應用進一步提升
奶牛生產性能測定技術、奶牛選種選配技術、奶牛發情監測技術、全混合日糧飼喂技術、全株玉米青貯制作技術、奶牛隱形乳房炎綜合防控技術得到有效應用。對10個奶牛養殖示范點考核中科技示范場平均指標達到:成母牛比例≥55%;平均胎次>2.2;3胎以上占成母牛比例>42%;泌乳牛日均單產>30kg;全群牛日均單產>11kg;成母牛年均產奶量>8600kg;胎間距≤420天;年總受胎率≥82%;繁殖成活率≥78%;乳蛋白率>3.1%;體細胞數<30萬/ml;細菌數≤5萬/ml;部分指標超過歐盟水平。
2.3.2 精準化管理意識進一步提高
養殖場制定節本增效實施方案,建立完善生產記錄檔案,部分奶牛場開展生產性能測定,定期對生產指標分析,養殖場精準化管理意識得到轉變。
2.3.3 經濟效益顯著提高
(1)全年引進發放優質奶牛凍精2萬枚,改良奶牛1萬頭,可產優質母犢牛4200頭,為養殖戶增收840萬元。
(2)抓好繁殖管理,提升牛群繁育效率。使后備牛初配年齡提前到14~15月齡,提前2~3月投產,年培育2000頭后備牛,節約飼養成本120萬元。
(3)加快奶牛智能化發情監測技術應用。示范場取得效果減少奶牛空懷天數20d,每頭受配牛節約飼養成本800元左右,受胎率提高10%,新增受孕牛800頭,節約養殖成本64萬元。
(4)大力推廣TMR飼喂技術。合理控制飼料投喂量,取得效果每頭泌乳牛在不降低產量時,日均節約飼養成本1.5元,年節約飼養成本488元左右,示范牛群4300頭節約成本210萬元左右。
不斷提高生鮮乳品質,將生鮮乳體細胞數控制在30萬/ml以下,微生物控制在5萬/ml以下,超過歐盟標準,取得效果奶牛隱形乳房炎發病率降低15%,減少經濟損失80萬元左右。
部分示范點對節本增效意義認識不足,思想觀念轉變慢,不進行成本核算,不從精細化管理細節入手,導致示范效果質量不一,加強指導提高養殖場節本增效工作的認識程度。
部分科技示范場重視硬件設施投入,輕視科技裝備、技術力量投入,專業技術人員配備不足,先進實用技術應用不足,難以適應當前專業化、精細化發展要求,指導示范場提高對技術裝備、人員的配置。
[1] 李勝利,楊茁萌,黃文明,等.苜蓿產業如何滿足我國奶牛養殖業發展的需求[J]. 中國畜牧雜志,2010,46(8):4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