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偉
(海螺鄉畜牧獸醫站,四川簡陽 641421)
淺談農村散養后備母豬的問題與解決策略
黃 偉
(海螺鄉畜牧獸醫站,四川簡陽 641421)
農村散養戶的養殖經驗較為缺乏,部分養殖戶初次接觸母豬,最終導致養殖后備母豬失敗,造成了經濟上的損失。文章中針對農村養殖戶在養殖過程中的問題進行分析,探討了如何加強農村散養后備母豬的效果,提升農村養殖的經濟效益。
農村散養;后備母豬;策略
1.1 品種選擇不合適
隨著母豬的價格不斷地升高,農村養殖戶的經濟負擔逐漸增加,一些養殖戶為了降低自己的養殖成本,在選擇后備母豬時選擇一些體型好、乳頭多的小豬,另外一些散養戶從開始就會選擇一些品種較好的母豬。但是,農村養殖戶在選擇后備母豬的過程中并沒有考慮這些后備母豬是否符合農村養殖環境的需要,一些后備母豬在農村生長一段時間后并不會發情或者多次交配都不孕,最終這些不孕的母豬被淘汰,造成農村散養戶巨大的經濟損失。
1.2 后備母豬的防疫工作不到位
后備的防疫工作與一般的飼養工作有所區別,后備母豬在飼養的過程中需要注意在后備母豬生長、發情以及初次懷孕的時候要注意進行防疫工作。但是,多數的農村散養戶并沒有意識到后備母豬在生長以及懷孕的過程中需要進行疫苗防疫,同時一些農村散養戶并不注意后備母豬的飼養環境衛生,母豬在生長的過程中自身生長并不完善,為后續的一系列工作埋下了安全隱患。最終,許多母豬在第一次生產的時候出現了畸形胎、死胎,對農村散養戶造成了嚴重的經濟損失[1]。
1.3 后備母豬的飼養和營養問題
首先,一些養殖戶在對后備母豬進行養殖的過程中不重視母豬的營養問題,養殖戶在養殖的過程中認為肥豬飼養容易,同時可以及時地獲得經濟收益,因此養殖戶設法養好肥豬,不重視后備母豬的養殖工作。
其次,一些養殖戶急于讓后備母豬生產,在母豬生長到半年期間時,養殖戶讓后備母豬在第一情期讓母豬進行配種。養殖戶過早地讓母豬進行配種,最終導致母豬后期發情較少甚至不孕的情況出現。同時,在部分農村地區,養殖戶讓外國母豬與本地豬進行雜交,在不清楚母豬品種的情況下讓其進行雜交,最終導致后備母豬自身與胎兒的營養都無法滿足,母豬生產的幼崽數量少,母豬的母乳量較少,影響了胎兒的成活率和身體狀況,同時降低了母豬日后的利用年限。
最后,農村的養殖戶不重視飼料的營養。這是農村養殖戶在養豬的過程中最容易出現問題的一項,一些養殖戶認為母豬在成長的過程中應該以粗糧為主,因此養殖戶很少在飼料中添加玉米,多數使用糠作為飼料的主要成本[2]。此外,一些養殖戶在養殖的過程中并不重視飼料的營養成分的比例,在飼料中隨意添加地瓜秧、花生秧等,但是這些粗料中缺乏能量和蛋白質,無法滿足后備母豬生長的營養需求。農村養殖的過程中在飼料中添加若干的水,讓飼料成為稀粥狀時再進行喂養,這種飼養的方式導致母豬吃得較多,尤其是在生產前后,母豬使用較多會導致母豬的腹部壓力過重,產前無法進食,不利于母豬進行生產哺育。
2.1 根據實際養殖情況,選擇合適的品種
農村養殖戶需要明確自己的生活環境以及后備母豬合適的生存環境,農村養殖戶可以根據自己當地的情況選擇含有本地血緣的母豬,這種母豬在當地的存活率高、發情明顯、產子率高,不需要結合一些外在的藥物來進行輔助飼養。
2.2 加強后備母豬的防疫工作
養殖戶在飼養后備母豬的過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幾點問題,首先,在小豬階段要保證做好防疫工作,加強口蹄疫、乙腦、豬瘟等易發疫情的防疫工作,定期進行疫苗注射,同時要注意豬圈的衛生工作,保證后備母豬在適當的生活環境中長大;其次,當后備母豬生長到五個月時,農村養殖戶應該給后備母豬進行疫苗注射,分別注射豬瘟、口蹄疫、細小病毒以及偽狂犬病疫苗等,同時在注射疫苗時應該注意疫苗注射順序和時間間隔。正常情況下,不同疫苗注射的時間間隔在7~10d之間,經過第一次注射疫苗10d之后應該為后備母豬準備第二次疫苗注射;最后,母豬在懷孕80d左右應該進行傳胃流腹二聯苗,懷孕90d左右應該注射偽狂犬疫苗,在懷孕100d左右應該再次注射傳胃流腹二聯苗[3]。養殖戶在養殖的過程中應該嚴格按照該順序和時間間隔進行疫苗注射,不能夠為了減少養殖的經濟成本而不注射疫苗。如果養殖戶不對后備母豬進行疫苗注射或者不按照規范要求進行疫苗注射,那么后備母豬以及即將生產的小豬的存活率將會大大降低。
2.3 科學喂養,重視母豬的營養配比
養殖戶需要注意母豬是小豬的生產者,主要在保證母豬的生產率才能夠保證養殖業的發展,要十分重視母豬的營養配比。后備母豬在生長7~8個月時才能夠進行配種,并且在母豬的第二發情期才開始進行配種,養殖者需要等到母豬生長成熟時讓母豬進行配種。另外,養殖戶需要按照科學的飼養要求進行飼養,提高母豬飼料中的營養成分,在生長期間增加飼料中的蛋白質和能量。在母豬的妊娠期間,飼養者應該適當地減少飼料的供給次數,增加母豬的泌乳量。
養好后備母豬是維持養殖產業高生產率、高經濟效益的主要途徑之一。養殖戶在養殖的過程中首先要注意選擇合適的后備母豬品種,提高后備母豬的生存率和生產率,另外注意做好母豬的防疫工作,定期進行疫苗注射。養殖戶需要注意進行科學的養殖,保證母豬的營養平衡,保證母豬的生長環境,提高后備母豬的整體質量,提高養殖戶的經濟收益。
[1] 周學利,陶立,卞國保,等.提高母豬生產能力的綜合措施[J].中國畜牧雜志,2012,48(10):57-60.
[2] 藍榮庚.限位欄對妊娠母豬生產性能的影響以及改進措施[J].今日畜牧獸醫,2012,(9):1-5.
[3] 賀城,牛智有,廖娜.豬舍蒸發降溫系統的研究現狀與分析[J].農機化研究,2009,(3):213-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