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戰勝,呂瑞青(河南省安陽市畜牧局,河南 安陽 455000)
夏季育好雛雞的關鍵環節
毛戰勝,呂瑞青
(河南省安陽市畜牧局,河南 安陽 455000)
夏季氣溫高,濕度大,傳染病較多。夏季飼養雛雞應根據氣候特點和雛雞的生理要求嚴格加強管理,具體應抓好以下四個關鍵環節。
夏季各種病毒、細菌、寄生蟲繁殖迅速,進雛之前必須做好育雛室打掃、清洗和消毒工作。首先在購買雞苗前一周,必須徹底打掃場區和雞舍內外衛生,清除育雛舍周圍污物,用水槍清洗雞舍頂棚、籠具和地面,順序是先上后下、先內后外。其次要對育雛舍進行噴霧消毒。沖洗干燥后的育雛舍先要進行化學消毒,可以用碘制劑或季銨鹽消毒劑噴灑,順序是先頂棚后地面,先內墻后外墻;然后密閉熏蒸消毒,可以用高錳酸鉀和福爾馬林按1∶2比例配制,每立方米空間用量是高錳酸鉀21g和福爾馬林42mL,熏蒸時要密閉雞舍,提高育雛舍溫度達到25℃左右,相對濕度保持在60%~80%。熏蒸后封閉12h,然后打開門窗和通風口,讓舍內氣味散去。育雛的用具如食槽、水槽(或料桶、飲水器)均要涮洗、消毒并曬干備用。購買雞苗當天,應準備好雛雞飼料、疫苗和預防疾病的藥物。進雛前1~3d給雞舍升溫預熱,使室內溫度達到32℃左右。
2.1 溫度盛夏中午氣溫都在30℃以上,但晝夜溫差大,雛雞體溫調節能力極弱,因此夜間還需供溫。下午氣溫最高時,要注意育雛舍內溫度不超過35℃,若溫度過高可將門窗打開,讓空氣流通,還可采用涼水噴霧的辦法降溫;夜間溫度低時,要及時關上門窗,或啟動供溫系統。平時應細心觀察雞群狀態,調節合適的舍內溫度。溫度正常時,雛雞分布均勻,食欲良好,飲水適度,睡眠安靜,兩翅伸展舒適;溫度高時,雛雞遠離熱源,張口喘氣,食欲不好,大量飲水;溫度低時,雛雞靠近熱源,甚至扎堆,發出尖叫聲。
2.2 濕度與通風雞舍內的濕度要適宜,一般10日齡前掌握在60%~65%之間,10日齡后保持在55%~65%之間。在高溫季節,雨水較多,加上代謝旺盛,雛雞易患痢疾、球蟲病和曲霉菌病。育雛后期隨著雛雞長大,呼吸和排糞量相對增加,舍內有害氣體迅速增加,嚴重影響到雛雞健康。所以要加強通風換氣,保持舍內空氣新鮮和環境干燥。
2.3 密度飼養密度過大時,雞群擁擠,采食不均,導致生長受阻,發育不整齊,還可能引起中暑,故夏季的飼養密度應小些(1~3周齡時每平方米35只,4~6周齡時每平方米25只)。
2.4 光照光照對雛雞的采食、飲水、運動、健康有重要影響。為了確保雛雞的生長發育和生產性能良好,雛雞培育應制定合理的光照程序。1~3日齡采用24h光照,4~7日齡采用18h光照,光照強度以每平方米2.7 W為宜;2周齡時17h,3周齡時16h,4周齡時15h,5周齡時14h,6周齡時13h,光照強度以每平方米1.3W為宜;以后每天光照時間控制在8~10h即可。
3.1 初飲與開食夏季雛雞在運輸過程中容易出現脫水,所以雛雞運回后立即初飲,可在水中加入5%~8%的葡萄糖和0.1%的維生素C,以減緩應激,補充體力。飲水器要充足,均勻分布于育雛舍內,每天涮洗干凈,并定期消毒。經2~3 h飲水后即可開食,開食飼料要大小適中,易于啄食(如玉米糝、小米、碎米等),飼喂一兩天后改為雛雞配合飼料,要少喂勤添,7日齡內喂食6~8次/d,7日齡以后喂4~6次/d。
3.2 供給新鮮飼料夏季飼料不宜放置過久,飼槽內飼料也應讓雞吃凈,以防飼料積壓引起發酵變質,甚至霉爛。飼料應現配現用,全價飼料最好在1周內用完。料盤、飼槽、料桶每天要清洗、消毒一次。
3.3 及時清糞雞糞在高溫條件下容易分解產生大量二氧化碳、氨氣等有害氣體,不利于雛雞的生長發育,為保證雛雞健康,必須搞好清糞工作,保持雞舍空氣新鮮。
3.4 加強衛生消毒要使雛雞健康成長,搞好環境衛生和消毒是關鍵。雞舍周圍要及時清除雜草和垃圾,每隔10d或半月進行一次環境消毒。嚴格雞糞、污水的管理,減少蒼蠅、蚊子的孳生。對病死雞進行嚴格的無害化處理,杜絕病原微生物的存活和擴散。
4.1 免疫接種雛雞體軀小,抗病力差,飼養密集,一旦感染疾病,易于傳播,難以控制,因此必須貫徹預防為主的方針。嚴格執行科學的免疫程序,做好馬立克氏病、新城疫、法氏囊病、傳染性支氣管炎的免疫接種工作,夏季要加強雞痘疫苗的免疫接種。為了減輕免疫應激,提高免疫效果,可在飲水中添加適量的電解多維。
4.2 藥物預防1~15日齡時重點預防雞白痢病,兩周以后著重預防球蟲病,可以選用氨丙啉、地克珠利、氯羥吡啶等交替使用。平時要細心觀察,看糞便顏色,是否有綠色糞便、血便等;要多聽,晚上聽雞群是否有甩鼻、咳嗽和啰音,發現異常要及時處理。■
S831.43 文獻標識碼:C
1001-8964(2016)08-0040-02
2016-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