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 波張 磊
佳米驢的現狀與對策
馮 波1張 磊2
(1.榆林市畜牧獸醫研究與技術推廣所,陜西榆林 719000;2.陜西省榆林佳縣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陜西榆林 719200)
本文綜述了佳米驢的概況,分析了佳米驢的現狀,進一步提出了佳米驢的發展對策和建議。
佳米驢;現狀;對策
佳米驢是我國馳名的中型驢種之一,以體型中等、肌肉發達、結構勻稱、性能良好、毛色純正而著稱。主要分布于陜北黃土高原一帶的佳縣、米脂、綏德、橫山、子洲等縣,尤以佳縣烏鎮、米脂桃鎮所產最佳。山道崎嶇,耕地零散,氣候干旱,災害頻繁,飼草不足,這種黃土高原特有的生態條件和地理環境促使佳米驢這一品種的形成,加之當地農民大量種植苜蓿、谷子、黑豆等間作習慣,為佳米驢的形成提供了優質的飼草飼料,再經過長期的選育和精心的培育,在1977年7月,佳米驢被國家農林部、商業部等5個部門認定為全國優良驢種。佳米驢性情溫順、抗病性強、行動靈活,耐嚴寒、干旱和高溫,適宜舍飼或放牧,而且役用性能良好,耐粗飼,食量小,耐勞苦、力氣大,具有較好的速力。毛為粉黑色,按照白色部分大小不同,分為兩種。一種是黑燕皮,全身被毛似燕子,僅嘴頭、鼻孔、眼周以及腹部為白色;另一種是黑四眉,除具有黑燕皮特征外,腹下的白色面積較大,甚至擴展到四肢內側,胸前、額下及耳根處,這種驢骨骼更粗壯結實。公驢頸粗壯,胸部寬,四肢有力,富有悍威,性欲旺盛,精液品質良好。母驢耳薄而立,背腰平直,腹部稍大,后軀發育良好,1.5~2周歲性成熟,發情特征明顯而有規律,2.5歲開始配種,被作為生產騾子的優良母本。
米脂、佳縣、綏德3縣作為佳米驢良種基地縣,養殖數量曾經達到2.7萬余頭歷史最高紀錄,但隨著經濟的發展,農業機械化的普及交通運輸業的快速發展,驢子的役用性能和運輸優勢被農用機械和車所代替,再加上養驢經濟效益下降,養驢的主力軍農戶都轉變為養牛,導致佳米驢的存欄數量直線下降。據調查統計顯示,現佳米驢存欄已不足2000頭,與1997年的1.7萬頭相比,減少了1.5萬頭。近幾年,佳米驢的選育工作相對滯后,雖然已經投入了一定的人力、物力、財力,成立了佳米驢保種場,但由于受資金投入不足,還沒有真正建立起佳米驢的保種選育體系,并且缺乏大力宣傳、群眾認識程度不夠、缺乏龍頭企業拉動以及商品利用率低、效益差等因素的影響,致使佳米驢處于瀕臨滅絕的狀態。
佳米驢是一個優良的地方品種,其體型適中,生長速度較快,屠宰率達50%以上,凈肉率可達35%,雖然其役用價值逐漸降低,但肉用價值不可忽視。隨著經濟的增長,人們消費結構的轉變,越來越多的投資者把眼光投向肉驢養殖及產品加工上。佳米驢肉質細嫩,營養豐富,是典型的高蛋白低脂肪食品,與牛肉、豬肉、羊肉相比,驢肉中的蛋白質比牛肉高0.9%,比豬肉高9.1%,比羊肉高6.3%,而脂肪含量比牛肉低19.6%,比豬肉低59.1%,比羊肉低33.9%,驢皮是制造名貴中藥—阿膠的主要原料,具有補血,止血、滋陰潤肺的功能。所以世間素有“天上的龍肉,地下的驢肉”的美稱。
3.1加大對佳米驢保種工作的政策和資金扶持
我市畜禽良種繁育體系建設尚不完善,還需要進一步加大在政策、資金、技術等諸多方面的投入,加強本品種的選育。建議從三方面入手,一是加快純繁擴群工作,爭取 3~5 年的時間,使佳米驢存欄數量在現有的基礎上增加 2~3 倍。二是鼓勵養驢企業、合作社和個人等多種經濟成分參與保種選育工作。三是采用新的科技手段進行保種,主要應用現代生物學技術對佳米驢的生殖細胞在超低溫條件下進行保存,以及通過配子、胚胎、DNA文庫等多種形式對品種資源進行保存。
3.2加大對佳米驢養殖的政策和資金扶持
養殖業是驢產業鏈的上游,是產業發展的根本和基礎。為促進佳米驢養殖產業的發展,實現養殖數量和質量增加,就必須像在“十二五”規劃中對陜北白絨山羊進行規模化、標準化養殖建設一樣加大政策和資金的投入,使陜北白絨山羊養殖數量在五年內增加了100萬只,也促進了羊子質量的提高。建議在“十三五”規劃中對佳米驢產區進行規模化、標準化養殖建設加大政策和資金的投入,鼓勵企業、合作社和個人養殖佳米驢,同時發展養驢示范村建設,帶動農民養殖佳米驢,促進佳米驢養殖產業的發展。
3.3加大對驢產品加工業的政策和資金扶持
佳米驢養殖數量增加,與養驢的經濟效益息息相關,要養驢有錢可賺,就必須對驢產品的加工和產業鏈的延伸增加政策和資金投入,加大龍頭企業建設,鼓勵新辦加工企業,促進產業鏈延伸,開發新產品,提高附加值。驢產品的加工主要是驢肉,驢肉占活驢的比例最高,產業鏈中產品的比例最大,也最直接關系到養殖農戶的經濟利益,影響養殖積極性。驢肉的加工屬于畜產品加工業,處于驢產業鏈的中游,附加值高于養殖業,可使加工企業獲得較高的經濟回報。因此,驢肉及其副產品的加工是促進佳米驢產業發展的關鍵。
3.4加大科學技術培訓,大力宣傳佳米驢及產品
我市要高度重視畜牧推廣技術人員、企業和養殖戶技術培訓工作。在對專業技術人員的培訓方面,鼓勵其積極參加各種類型全國性學術研討會和現場培訓會,使他們能夠時時掌握最新的科學技術,及時了解有關的動態信息,以便于更好地服務于企業和農戶。在對企業和養殖戶的培訓方面,通過技術人員下鄉、召開培訓班等形式就人工授精技術、規模化養殖的飼料配制技術、規模化養殖的管理技術、養殖的免疫和防疫、獸藥使用和消毒等關鍵技術給予重點培訓。在佳米驢及產品宣傳方面,利用媒體、網絡、散發宣傳資料等多種途徑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活動和產品推薦品嘗活動,加強企業與科研院所和大學聯合攻關,開發新產品、新工藝,提高養殖技術,使人們能廣泛的認可佳米驢及其產品,從而促進佳米驢的發展。
[1] 張燕,韓英豪.榆林市佳米驢產業發展現狀及對策[J].畜牧獸醫雜志,2014,(4):55-56.
馮波(1981-),男,陜西米脂人,碩士研究生,畜牧師,主要從事畜牧技術推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