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春艷
淺談農村小規模養豬提高效益的關鍵技術
雷春艷
(佳縣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陜西佳縣 719000)
當前農村養豬主要以小規模家庭為單位的養殖模式占主體,是農民利用空余庭院、剩余勞力、節余糧食養豬致富的較好途徑。本作者就多年來從事養豬業技術指導研究和實踐經驗,以較少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的投入取得高產、高效優質生產目的,使養豬戶獲得最佳經濟效益。
小規模;養豬;效益
相比于規模養豬場來說,養豬業中小規模或小戶無論在資金、技術、還是管理上都無法與實力雄厚的大型規模場相提并論。如果說養豬業是海洋,規模養殖場是海洋中的一艘艘巨輪船的話,那些小規模養豬戶就是一個個大大小小的小舢板。因此在抗疾病、市場風險等能力方面都不如規模養豬場。
豬舍是豬生長的必須場所,目前農戶養豬普遍實現了溫室養豬,但,布局朝向極不合理,欄舍結構不科學,生豬不能實現健康生長,生產效益的不到提高。據報道,科學合理的豬舍在不增加投入的情況下課提高生產力20%左右。豬舍要本著因地制宜,經濟適用,衛生清潔,有利于人和豬健康的原則。豬舍位置要在地勢高燥,排水良好,背風向陽的地方,且人畜分離。建筑面積根據養豬數量而定,一般每頭能繁母豬占地按40m2以上,豬舍類型有雙列式、單立式的全封閉或半封閉。
科學化的養豬設備要給生產母豬準備產床,同時,還要給保育的仔豬使用高床,為母豬準備產床,雖然大家都知道產床代價高,母豬在產子的時候容易壓死初生仔豬。假如每窩壓死一頭,幾窩下來損失多少,細算下來,還是比較劃算的,保育高床讓仔豬遠離地面,可以使斷奶仔豬減少細菌侵害的幾率。要注意仔豬的保溫。仔豬在冬季成活率高低,主要與溫度有密切的關系。同時還要注意仔豬的生活環境的濕度。配備保溫和通風換氣等設施。
豬的品種質量,即品種性能的優劣是決定養豬水平和效益的主要標志,好的品種不僅母豬的窩產指數高,一般來說,優秀品種的豬具有抗病力強、生長速度快、飼料報酬高、瘦肉率高、體型好等特征。如杜長大三元和本地的良種雜種豬對比,前者可以提前出欄15d,15d中節省的飼料和勞動成本是一個客觀的數字,如果加上疾病等潛在風險帶來的成本,加起來就是一個非常大的數字了。
(1)一般出于成本方面的考慮或者防疫意識不強,往往會忽略或不太重視養豬過程中的免疫程序,在疫病高發的今天,養豬業面臨著巨大的疾病防治風險,如果有幸躲過疫病是幸運的,如果豬群不幸感染了某種傳染病,往往會給養豬戶帶來巨大經濟損失。等到那時候已經后悔莫及,因此在養殖過程中一定要重視免疫程序。實行程序化免疫。
(2)制定消毒制度,每天堅持打掃豬舍衛生,保持料槽、水槽、用具干凈衛生,地面清潔,舍內要定期消毒,每月1-2次,豬舍轉群時進行消毒,每批豬只調出后,豬舍要嚴格進行清掃、沖洗和消毒,并空圈5-7天。豬群周轉執行“全進全出”制。產房要嚴格消毒,母豬進入產房前進行體表清洗和消毒,母豬用0.1%高錳酸鉀溶液對外陰和乳房清洗消毒。仔豬斷臍要嚴格消毒。因地制宜,使用廣譜消毒藥,且至少兩種不同類別消毒藥物交替使用。
(3)定期驅蟲,搞好滅鼠、蚊蠅和吸血昆蟲等工作。
選擇高效、安全、廣譜的抗寄生蟲藥。對懷孕母豬于產前1~4周內用一次抗寄生蟲藥;對公豬每年至少用藥2次,但對外寄生蟲感染嚴重的養豬場戶,每年應用藥4~6次。所有仔豬在轉群時用藥一次;后備母豬在配種前用藥一次;新進的豬驅蟲2次。
(1)要使用大廠和老牌子的飼料,信任品牌的力量。品牌飼料是經過消費者長期消費檢驗后質量的保證。這些廠家的飼料性能穩定,營養搭配比較合理,使用起來比較放心。
(2)按不同的類型、階段給豬喂不同的飼料,在豬的不同生理階段,對各種營養物質的需求是不一樣的,比如乳豬階段蛋白質需要多就加點魚粉。后期50kg以上需要能量比較多時就多添加玉米。一般來說豬生長階段分為三個,其發育順序是先骨后肉再后是脂肪。前者小豬的骨膠原是比較多的,二階段是肌肉也就是蛋白平衡。三階段是脂肪需要能量比較多。堅決杜絕大豬喂小豬料。
(3)生料不能熟喂,顆粒料不能用水泡著喂。
(4)要使用機械拌料。機械拌料要比人工拌料均勻的多,攪拌均勻的飼料更有利于豬只的消化、吸收里面的營養物質。
(5)母豬只喂精料不注意添加青飼料,造成母豬繁殖力低下。添加適當的青飼料,不但可以乏情母豬發情,同時也可以給懷孕母豬增加維生素等方面的營養。
(1)注意觀察母豬的發情。掌握最佳的配種時機,在最適合的時機配種,因為錯過一次配種機會會浪費人力、飼料成本。
(2)母豬生產時,沒生子前切記不要注射縮宮素,萬不得已情況下使用的時候,要等產出一頭以后再使用。
(3)母豬難產時要及時提供人工助產,要當機立斷采取措施,不可延誤時機,否則可能會給母豬和仔豬帶來生命危險。
(4)公母豬搭配要合理。一般來說本交一頭公豬搭配25頭左右母豬為合理,每多一頭公豬每年至少要浪費價值2000元的飼料,如果是人工授精至少可以搭配50頭左右母。
(5)養豬時要做個有心人,平時喂豬時要養成善于觀察的習慣,不要單純為了喂豬而喂豬,加上料就走,發現問題后要及時處理,將問題剛發生時就處理掉。
養豬戶實行自繁自育的養殖模式,而且根據飼料來源的多少和場地的大小和勞力數量,確定養殖數量,據調查,一般出欄肉豬在500頭以下,為最佳養殖規模。
雖然小戶養豬在各個方面不能和規模養殖場相提并論,但是“船小好調頭”,養豬小戶由于規模較小,顯得比較機動靈活。不管怎么說小戶養豬還要克服這些固有的弊端和不足之處。也要本著科學的態度來養豬,希望以上幾點經驗,對大家在養豬過程中有所幫助。更希望在2016年這個養豬的暖季里,抓住時機,賺更多的錢。
[1] 李培平.提高中小規模養豬場效益的措施[J].現代農業科技,2014,(4):250-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