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國璽
乳用母犢牛的飼養管理
曹國璽
(新疆沙雅縣畜禽品種改良站,新疆沙雅 842200)
犢牛是指從出生至6月齡的小牛,主要指母犢.犢牛的正確飼養對提高成活率至關重要,并對奶牛體型的形成、粗飼料的采食能力以及將來的產奶、繁殖等都有重要影響.
犢牛;飼養;管理
犢牛哺乳期以往多為6個月,現各地大型乳牛場多縮短為3~4個月,哺乳量300~400kg。有的乳牛場哺乳期縮短為2個月,哺全乳120kg,脫脂乳200kg,搭配質量好的精、粗飼料,完全可以滿足犢牛的營養需要。國內外大型牛場根據犢牛的營養需要及飼料等,制定犢牛培育方案,對哺乳期全乳及飼料喂量有明確規定,便于飼養人員操作。
乳、脫脂乳、人工乳(液體飼料)的溫度應逐漸降低。2月齡時乳溫為37~35℃,2月斟后逐漸降至30~26℃。乳溫對犢牛的健康有較大的影響,乳溫過低,乳在胃內凝結,可能導致消化不良;乳溫過高(超過37℃,時間超過15s)也會降低在胃內凝塊的特性,使乳變成羽毛狀沉淀,同時會反射性地降低胃內鹽酸及胃蛋白酶的分泌量,胃的消化過程遭破壞。未被消化的酪蛋白進入十二指腸,由于腸蛋白酶分泌量也相應減少,其消化過程也受到影響,引起消化功能紊亂和腹瀉。
飼料飼喂順序是,2月齡前先喂液體飼料,依次喂給精料、塊根和青貯,自由采食干草。2月齡后,為使犢牛多采食植物性飼料,應先喂粗飼料,再喂精料和液體飼料。
在減少全乳及液體飼料喂量的條件下,必須注意精、粗飼料的合理搭配。除提早訓練采食外,應根據犢牛的采食能力和營養需要,調整各種飼料的喂量,以保證犢牛對各種營養物質的需要,尤其要注意生長發育所需的蛋白質、礦物質和維生素的需要。喂犢牛的各種飼料必須品質好,禁止喂發霉、變質及冰凍的飼料。初乳轉換為喂全乳(牛群的混合乳)及各種飼料的轉換應逐漸進行,防止突然轉換造成食欲不振或消化障礙。
犢牛20日齡以后,應訓練其采食犢牛料(開食料)或精料,開始日喂20g,由少到多,使其逐漸適應并增加喂量。為了促進消化器官及早發育,還可在混合精料中拌入切碎的胡蘿卜或其他多汁飼料、青飼料。從2月齡開始喂青貯料,最初每日100~150g,3月齡時可以喂到1.5~2kg。
每天給犢牛供應充足的飲水。一般在7~8日齡時可訓練飲溫開水,水溫不低于35℃。開始采食植物性飼料時,可在每次喂料后1~1.5h讓犢牛自由飲水。1月齡后可設水槽自由飲水,但水溫不應低于15℃。
有的乳牛場給早期的犢牛飲干草茶,可以補充營養、促進消化和預防腹瀉。干草茶的制法是,優質干草1kg,食鹽5~6g,加入70~80℃的水5~6L,在容器中浸泡5~6h后過濾,即可飼喂。
為了預防營養性腹瀉,喂給犢牛的碳水化合物(糖、淀粉)要適量,喂量過多在腸道內經乳酸菌發酵會產生較多的乳酸或其他有機酸,刺激腸壁并引起胃腸蠕動而出現腹瀉;喂給過多的蛋白質或變性脫脂乳粉、非蛋白質所制成的人工乳時,在皺胃內凝固不充分或消化不完全,急速排入小腸而引起腐敗,在所產生的氨和毒素的刺激下也會發生腹瀉。
另外,全乳或人工乳品質不良,人工乳中碳水化合物或蛋白質的質和量不符合要求,脂肪質劣而且少,人工乳粉的稀釋不當,乳和人工乳一次喂量過多,溫度過高或過低,都會造成營養性瀉,應及早重視預防。
喂乳后要擦干犢牛嘴邊的殘留物,以免細菌繁殖進入消化道或發生皮膚病。群養犢牛喂乳時,常因犢?;ハ辔倍⒛殹⑷榉炕蝮w軀而食入被毛,在胃內形成毛球而致消化不良。索引,應在犢牛欄內單獨喂乳或固定在頸枷內喂乳,喂后0.5h再放開。
一般的營養性腹瀉,可采取減少喂乳量、喂給適量的溫開水、喂給酸牛乳和溫的濃紅茶等措施即可恢復,但若在1~2d不見效,應請獸醫處理。
為了預防犢牛腹瀉,應在30日齡前的犢牛飼料中添加抗生素(如日補金霉素10 000國際單位),以抑制有害微生物,降低腹瀉等消化道疾病的發病率。
(1)初生犢牛的護理 犢牛出生后,先清除口鼻腔中的黏液,讓母牛舔干犢牛體表黏液,不僅可促進犢牛迅速站立,而且有利于母牛排出胎衣。在距犢牛腹部6~8cm處用消毒剪刀剪斷臍帶,并用5%碘酊充分消毒。產出時已自行斷裂的臍帶,進行同樣處理,防止細菌感染發病。
(2)衛生管理 犢牛特別是2周齡內的犢??共×θ酰菀赘腥炯膊?,尤其是消化道和呼吸道疾病,因而應特別重視衛生管理。犢牛舍、牛欄應保持清潔衛生、光照充足、換氣良好。墊草要勤換,犢牛舍、欄要經常消毒,要注意認真清洗或消毒飼喂用具,特別是奶壺、奶桶。
(3)運動及調教 暖季在犢牛4~7日齡,冷季在7~10日齡時,可放入運動場運動,開始時間不宜長,逐漸增加時間和運動量。2~3周齡后,每天上、下午各運動1次,每次1~2h,有條件的牛場,可進行放牧。飼養員要注意用溫和的態度調教犢牛,如經常撫摸犢牛、刷拭牛體、不毆打等,使犢牛及早養成溫馴的習性,為以后的擠乳等工作打好基礎。
(4)去角及剪去副乳頭 早期去角(7~10日齡)對犢牛的食欲及生長發育影響較小。將犢牛保定,剪去角生長點處的被毛,在生長點附近涂些凡士林以保護皮膚,然后以棒狀苛性鉀或電烙鐵燒烙角生長點至出血,使角不再生長。是否去角視牛的品種、用途及培育程度而定,一般培育程度低及大群肥育的牛應去角,以便于管理和安全生產。如果母牛乳房上有副乳頭,可在4~6周齡時將副乳頭處進行消毒,用剪刀從下方基部剪掉,然后消毒傷口,避免成年產乳后到乳頭內分泌少量乳而引起炎癥。
[1] 李寬閣.奶犢牛的飼養管理[J].畜牧獸醫科技信息,2007,(10):49.
曹國璽(1985-),男,本科,助理畜牧師,主要從事動物畜牧改良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