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英文
仔豬黃白痢防治技術分析
何英文
(岳池縣伏龍畜牧獸醫站,四川岳池 638300)
仔豬黃、白痢是養豬生產中的一種常見病和多發病,給廣大養豬場帶來巨大損失,本文從仔豬黃、白痢發病原因以及防治技術進行分析,提出仔豬黃、白痢幾點防治辦法,幫助養豬場增效。
仔豬;紅黃白痢;防治技術
仔豬黃、白痢是仔豬較易患的一種腸道急性、致死性很強的傳染病,該病可造成仔豬大批死亡、發育不良或育成率低,是影響養豬業發展的主要傳染病之一。仔豬黃、白痢分布很廣,幾乎所有豬場都有發生,我國有許多豬場深受其害,損失慘重。仔豬黃痢是由致病性大腸桿菌引起的一種急性、致死率較高的腸道疾病,以排出黃色稀糞為特征,是新生仔豬的一種常見病和多發病,發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仔豬白痢是由致病性大腸桿菌引起的一種急性腸道疾病,是10~30日齡仔豬的一種常見病和多發病,以排出灰白色漿糊狀、腥臭味糞便為特征,發病率高、死亡率低。本文從仔豬黃、白痢發病原因以及防治技術進行分析,在其防制措施方面提出一些積極的建議,以便幫助養豬場養殖增效。
1.1環境條件差,誘發疾病
氣候變化無常,陰雨天持續時間長,地面太涼等不良環境,加上飼料的品質及搭配不合理,母豬乳汁不足或太濃、圈舍衛生差等各種因素都可促使仔豬黃、白痢的發生或加重病情。仔豬因從母乳中獲取的母源抗體到10日齡以后已明顯減少,免疫性和抵抗力已大大降低,一旦從環境中食入豬場中存在的致病性大腸桿菌,且受環境應激而致胃腸功能紊亂,消化道內環境發生改變,病原菌在胃及小腸前段大量繁殖,分泌的腸毒素作用于腸黏膜,發生過敏反應或直接引起腸黏膜的炎癥,使腸黏膜吸收功能紊亂,大量液體滲入腸腔,腸段膨脹,腸壁弛緩,食入的乳汁消化吸收不良,身體迅速消瘦,病豬排出灰白色或灰黃色漿狀糞便,嚴重的呈糊狀且帶有腥臭味,引起黃、白痢。
1.2哺乳母豬患病
哺乳母豬患病后,往往體溫升高,造成生理代謝紊亂,引起乳汁變性,致使仔豬消化不良,大腸桿菌乘虛而入,大量繁殖。導致仔豬全腸道發生炎癥病變而出現疾病。
1.3飼養管理差
在生產中,往往由于母豬哺乳需要大量能量而改變飼料配方,加大飼料中能量飼料的比例。當飼料中能量飼料如玉米添加量超過60%時,仔豬很快便會出現黃、白病癥狀;飼料中油脂含量過多、飼料霉變,仔豬的消化機能不健全,采食后無法消化而致病。仔豬開食后,往往食欲都很旺盛,如果此時供水不足,就會導致仔豬誤飲糞尿污水,感染細菌,發生下痢。
2.1科學飼養母豬
科學飼養母豬是養好仔豬的基礎,母豬健康的體質和充足的母乳是仔豬健康生長的基礎。母豬應給予充足、清潔、新鮮的飲水,妊娠后期最重要的是使母豬有旺盛的食欲和強壯的體質。合理配制母豬料,如果喂料量過多或飼料不良,易造成消化不良、便秘,同時也會造成仔豬下痢,因此適當掌握分娩前后的喂料量很重要的。
2.2提高仔豬的抗病能力
天氣寒冷了,應加強仔豬保溫,預防仔豬受涼下痢。為了防治仔豬腸道菌群失調,還應在飼料或飲水中加入0.5%促菌生或其他菌粉制劑,連續服用。仔豬2日齡、10日齡用右旋糖試鐵、牲血素、富鐵力的其中一種肌肉注射lml;在仔豬3~5日齡補水時,在水中加入口服補液鹽,供仔豬自由飲用,并保證飲水的干凈、清潔。這些都可預防仔豬下痢。
2.3加強預防免疫
對母豬進行科學免疫接種,以提高其初乳中特異性母源抗體的水平,從而使仔豬獲得被動免疫力,同時,按照程序對仔豬進行疫苗接種,減少疫苗接種期間的應激因素,這都可以預防仔豬下痢。
2.4環境溫度與濕度的控制
產房內應保持干燥,一般相對濕度60~70%,要求通風良好,保持清潔衛生,冬季時要加強保溫工作,溫度一般為19~22℃。仔豬設取暖小窩,由于仔豬調節體溫的機能不完善,其體內能量的儲存較少,對寒冷的適應性極差,在飼養仔豬過程中要特別注意對出生5 d內的仔豬進行保溫工作。
仔豬下病如果早期進行治療,治愈率較高;如果治療太晚,仔豬就會死于脫水和并發感染。在發病初期,僅出現下痢,尚有一定食欲與飲欲,可在肌肉或皮下注射抗菌藥物。在發病中期,仔豬除下痢外,食欲廢絕,身體明顯消瘦,有脫水癥狀。在注射抗菌藥物的同時,進行口服補液,藥液的配置以口服補液鹽為基礎,加入適量抗菌藥物。配合一些葡萄糖和維生素等壯補藥。對極度衰竭的嚴重病豬,除用上述方法外,還進行了靜脈輸液,在輸入的葡萄糖鹽水中,加入適量抗生素、維生素。
具體防治方法有以下幾點:一是給產前30~15d母豬注射本地(場)血清型菌株苗或大腸桿菌K88、K99、987T多價工程疫苗;二是母豬臨產前應徹底消毒產房,同時母豬乳頭亦應徹底消毒;三是仔豬出生3d內,于每次吃初乳前以0.1%高錳酸鉀消毒并擦凈母豬奶頭后,才讓仔豬吃奶;四是給仔豬注射牲血素1ml/頭;同時口服磺胺嘧啶鈉2ml/頭,每天1次,連用3d;五是喂給母豬優質飼料,以增強母豬的抗病能力和提高奶水質量;六是口服補液:食鹽3.5g,碳酸氫鈉2.5g,氯化鉀1.5g,葡萄糖20g,常水1000ml,每頭仔豬每次內服50ml;七是口服或注射氟哌酸或恩諾沙星2ml/頭,每天1次,連用2~3d;八是輸液。在藥物治療的同時輔以腹腔注射10%葡萄糖注射液,20~40ml/頭,可大大的提高療效,縮短療程,防止仔豬脫水,降低仔豬死亡率。
養殖場中,仔豬黃、白痢隨時都會發生,但當豬場環境條件優良,母乳充足,產房溫暖舒適時,母豬、仔豬預防接種良好,仔豬就不會或很少發生黃、白痢,反之,仔豬發生黃、白痢幾率就很大,因此為仔豬創造良好的營養和環境條件并盡量減少應激因素即做好仔豬保健,增強其免疫力,才是預防仔豬黃、白痢病的關鍵。
[1] 曲比伍果.仔豬黃白痢的防治[J].養殖與飼料,2011,(2):19-20.
[2] 蔣建.仔豬黃白痢的病因分析及防治措施[J].獸醫導刊,2014,(7X):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