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燕
雞大腸桿菌病的臨床表現與防控重點
張春燕
(黑龍江省鶴崗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黑龍江鶴崗 154106)
雞大腸桿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腸桿菌引起的一種常見多發病。隨著規模化、集約化養雞業的發展,新城疫、法氏囊病等主要疫病得到基本控制后,該病的流行顯的日趨嚴重,己成為危害雞群主要細菌性疾病之一,應引起足夠重視。
雞大腸桿菌病;臨床表現
雞大腸桿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腸桿菌引起的一種常見多發病,大腸桿菌在自然環境中,飼料、飲水、雞的體表、孵化場、孵化器等各處普遍存在,該菌在種蛋表面、雞蛋內、孵化過程中的死胚及毛液中分離率較高,可以對養雞全過程構成威脅。大腸桿菌是一種條件性病原微生物,當機體抵抗力下降,特別在應激情況下,細菌的致病性即可表現出來,使感染的雞發病。其中包括大腸桿菌性腹膜炎、輸卵管炎、臍炎、滑膜炎、氣囊炎、肉芽腫、眼炎等多種疾病。雞大腸桿菌病可以導致雞只成活率降低、產蛋率下降或持續時間短、孵化率降低、生長發育遲緩、肉蛋品質下降、治療費用增加等,給養雞業帶來嚴重的經濟損失。春夏季天氣溫暖濕潤,是細菌大量繁殖的時期,也是大腸桿菌病預防的關鍵時期。
1.1急性敗血型
病例呈急性突然死亡,雛雞死前癥狀不明顯,嗉囔充滿食物,部分病雞離群或扎堆,羽毛松亂,排黃白稀便,肛門周圍羽毛污染。急性敗血癥是目前危害最大的一個臨診表現型也是通常所說的大腸桿菌病,發病率、死亡率較高。實質器官腫大出血,肝呈銅綠色,肝表面有灰白色壞死灶。主要病變是纖維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氣囊炎。
1.2氣囊炎
經常和支原體病并發,表現呼吸道癥狀,呼吸困難,喘氣,呼吸鑼音,張口伸頸等。胸、腹等氣囊壁增厚呈灰黃色,氣囊膜上有數量不等的纖維素滲出物或干酪樣物,呈淡黃色或黃白色。
1.3腸炎型
病雞肛門下方羽毛潮濕、病雞排淡黃色、灰白色或綠色混有血液的稀糞便,小腸黏膜充血或出血。
1.4關節炎或足墊腫
幼中雛感染居多。一般呈慢性經過,病雞關節腫脹、跛行,關節液中有纖維素,關節液渾濁。
1.5全眼球炎
眼睛灰白色,角膜渾濁,眼前房積液,常因全眼球炎而失明。
1.6大腸桿菌性腦炎
病雞昏睡,神經癥狀和下痢,不吃不喝,難以治愈。
1.7卵黃囊炎
又稱輸卵管炎,產蛋下降,產白皮蛋和軟皮蛋。輸卵管黏膜充血,管腔內有大小不等的干酪樣物,嚴重時輸卵管內積有較大塊黃白色樣物,管壁變薄。
1.8臍炎
又稱臍帶炎、大肚臍,發生在1~6日齡內雛雞,病雞精神沉郁,食欲不振,腹部膨大,臍孔周圍皮膚發紅,水腫,形成結痂等。
1.9腹膜炎
腹腔內見有蛋黃液,分布于腸管表面,病程長,腹腔內有多量纖維素樣物粘在腸管和腸系膜上,腹腔發炎,腹膜粗糙,腹膜與腸管粘連。
1.10腫頭綜合征
眼周圍及頭部腫脹,下頜及頸腫脹,有波動感,皮下有黃色膠凍樣滲出液。
2.1加強引種管理
種苗健康程度影響著生產性能,引種是病原侵入的途徑之一。雞場應從正規的種雞場或專業孵化場引進種苗,引入的雛雞應用馬立克疫苗免疫且雛雞應無白痢及支原體檢驗呈陽性。引入的雛雞新城疫、傳支、法氏囊病、流感等疫病的免疫抗體水平應較高且免疫水平整齊。
2.2加強空氣流通改善通風條件,減少養殖密度
適時打開門窗,排出污濁氣體,既要保證通風換氣又要防止賊風侵襲,避免舍內氣溫驟降。有條件的養殖場可采用通風過濾系統,在阻擋外來細菌病毒和去除雞舍內有害氣體上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適宜的溫度濕度,防止空氣干燥引發呼吸道疾病,陰冷濕熱都是感染該病的誘因。
2.3定期進行清潔消毒,及時清理糞污
糞便污染是大腸桿菌病傳播的主要方式,采用網上養殖模式的,要及時打掃、沖洗網欄;采用地面平養的每天定時清理并要沖洗地面;采用墊料平養模式的,應逐漸添加墊料,以便盡快覆蓋糞便。不管那種模式,都要定期進行有效的環境消毒,包括雞舍內帶雞消毒,和雞場內外消毒。水槽料槽定期清潔。消毒藥物要適當交替使用,不要單純使用一種藥物。
2.4減少應激
轉群上籠和免疫接種時間宜安排在晚上,動作要輕,產生應激現象時,可以使用微生物C、速溶多維和延胡索酸等緩解應激。各階段之間更換飼料時,要有3~6d過渡期,逐漸調整飼料比例,以免突然更換飼料引起較大應激反應。
2.5合理使用綠色飼料添加劑
飼料中合理添加中草藥添加劑、天然酶制劑、微生物制劑等飼料添加劑。盡量不用或少用抗生素,提高機體免疫力從而達到預防疾病的作用。
2.6飼喂衛生、營養全面均衡的優質飼料
嚴禁使用霉變玉米,黃曲霉毒素超標飼料引起雞只免疫力降低,是導致大腸桿菌病的重要誘因。水質清潔,水溫適宜。
2.7預防免疫抑制病的感染
預防馬立克氏病、白血病、法氏囊病等免疫抑制病及新城疫、支原體等呼吸道病的感染,嚴格做好免疫接種工作,同時做好主要疫病免疫前后抗體水平監測,未達標項目做好補免工作。
2.8疫苗免疫預防
由于大腸桿菌有許多血清型,型與型之間不產生交叉免疫,制苗菌株應該采用本場發病雞群分離菌株制成的大腸桿菌苗,對本場雞群使用效果較好,否則一般效果不明顯。
2.9藥物治療
雞群發病后可用藥物進行防治。近年來在防治本病過程中發現,大腸桿菌對藥物極易產生抗藥性,如青霉素、鏈霉素、土霉素、四環素等抗生素幾乎沒有治療作用。氯霉素、慶大霉素、氟哌酸、新霉素有較好的治療效果。但對這些藥物產生抗藥性的菌株已經出現且有增多趨勢。因此防治本病時,有條件的養雞場及專業戶治療雞大腸桿菌之前應分離病原,作藥敏試驗,選擇敏感藥物,或選用本場過去少用的藥物進行全群給藥,可收到滿意效果。早期投藥可控制早期感染的病雞,促使痊愈。
[1] 張月紅.雞大腸桿菌病的發生與防治[J].現代農業科技,2009,(18):299-300.
[2] 唐光武,靳軍陽,徐秋良,等.淺談雞大腸桿菌病的防控[J].鄭州牧業工程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0,30(2):2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