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 利
導致母牛流產的病因分析
羅 利
(黑龍江省北安市動物疫病預防與控制中心,黑龍江北安 164000)
引起流產的原因多而復雜,可以是某些疾病的一種癥狀,或是懷孕母牛病危時,為保護自身生命而采取的一種保護性措施。所以,在流產現場一般難以當即辨明其引起的原因。臨診上通常將流產病因分為3類:由微生物引起,有傳染'性,稱傳染病性流產;由寄生蟲引起,稱寄生蟲病性流產;由生理功能紊亂、疾病、飼養和管理不當引起,稱普通流產。其中直接作用于胎兒或子宮而引起的流產稱自發性流產,不直接作用于胎兒,流產僅僅是一種癥狀表現的稱癥狀性流產。
母牛流產;分析
普通流產是非傳染性的,又稱非傳染性流產。大都散在發生,有如下因素引起。第一,遺傳因素。牛胚胎損失有1/3~2/3系遺傳因素所致。第二,胎膜異常。牛常見的是附屬胎盤,即在正常胎盤之間出現的小胎盤,一般不引起流產,但影響胎兒生活力,嚴重的可引起胎兒死亡。據報道,有3例奶牛因有大量附屬胎盤而導致死胎和早產,其中2例還因胎位不正而難產。該3例奶牛,2例因產后子宮大出血和子宮破裂而死亡,1例因產后嚴重的子宮炎而淘汰。胎水過多和嚴重的胎膜水腫,影響胎兒發育,有的也可引起流產。第三,胎兒異常。畸形胎有的在發育中途死亡。雙胎懷在一個子宮角內較分別懷在兩個子宮角的流產發生率高。第四,子宮異常。胚胎基因的表達,有賴于正常的子宮環境,因而胚胎的發育必須與子宮的發育同步,胚泡才能附植。牛胚胎與子宮發育的同步范圍為±1天。子宮中蛋白質、能源物質與離子發生異常,可引起胚胎早期死亡,而致母牛屢配不孕。子宮粘連不影響懷孕,但影響子宮隨胎兒的發育而擴展,往往懷孕到一定階段子宮不能繼續擴展而引起流產。第五,內分泌因素。妊娠早期胚胎的附植和發育是依賴胚胎與母體之間的信號傳遞,如信號產生不足或不協調,均可使早期胚胎死亡率增加。這種信號為分子信號,即激素。奶牛配種后,早期黃體與孕酮呈正相關,對繁殖力低的奶牛,增補孕酮可提高受胎率;但對繁殖力正常的,增補孕酮無效。子宮粘連和內分泌失調往往會在懷孕相同階段多次發生流產,通常稱這種流產為習慣性流產。第六,公牛因素。精子品質的好壞,直接影響胚胎的存活率。人工授精證明,繁殖力越高的公牛,胚胎死亡率越低。北京某牛場在調查流產原因中發現,該牛群曾用63頭公牛的精液輸精,有37%妊娠母牛為其中5頭公牛的精液所配,而這些母牛發生的流產率占整個流產的52.42%。而該牛群布魯氏菌病、病毒性腹瀉和傳染性鼻氣管炎均為陰性。調查結果認為流產與公牛精液可能有一定關系。第七,疾病因素。瘤胃臌氣壓迫子宮,可反射性引起子宮收縮而導致流產;頑固性瘤胃弛緩及真胃阻塞,病程久后,可引發流產;其他能引起體溫升高,呼吸困難及高度貧血的疾病,都可能引起流產。據哈爾濱某奶牛場1993~1996年4年奶牛流產情況的調查,患過子宮疾病的奶牛流產的發生率(69.4%),遠高于未患過子宮疾病的(30%)。第八,飼養因素。長期單純的營養不良引起的流產很少。礦物質、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的缺乏可影響胎兒的生長,嚴重的也會引起流產。缺碘時所產犢牛無毛、水腫,并伴有甲狀腺腫大,體弱,甚而死亡。維生素A缺乏時胎犢骨骼發育不良,失明,甚而流產,但常發生在懷孕后期。在嚴重缺硒地區,所產犢牛也會有缺硒和缺維生素E的癥狀。澳大利亞在施氮肥灌溉的牧地放牧的牛,雨水多時有受胎率降低及流產的現象。據推測可能與高蛋白、低干物質的攝取有關。飼喂或采食有毒或霉變草料可引起流產。牛懷孕3個月左右開喂未脫毒的棉籽餅和殼,所產犢牛均不能站立,吃奶后均死亡。喂葵花籽餅也會引起懷孕中斷,排出未經變化的死胎。松針可引起流產,浙江某奶牛場,精料中添加松針粉達40%,飼喂10多d后懷孕奶牛子宮出血,2~3d后普遍發生流產。霉變玉米因含有赤霉烯酮,喂牛后可引起流產。第九,管理因素。通常在規模化奶牛場因管理失誤引起的流產發生很少,但在養牛專業戶卻時有發生。兩牛相頂、地面過滑、圈門過窄和跨越障礙等;因誤用農藥,用敵百蟲給牛體驅蠅滅蚊,因濃度過大,皮膚吸收中毒而誘發。耕牛在農忙時集中使役、勞累過度,常可引起孕牛流產。
很多微生物都能引起孕牛流產。第一,李氏桿菌病性流產。特征是出現腦膜腦炎及敗血癥癥狀和孕畜流產。為散發性,偶爾呈地方流行性。妊娠母牛感染后,癥狀不大明顯,但常引起流產,且反復發生。第二,霉菌病性流產。為真菌(大多數為曲霉菌屬和毛菌屬,最重要的是煙曲霉菌)侵害胎盤所致。每年1~2月份發病率最高,流產發生在妊娠的最后3個月期間。流產母牛很少表現臨診癥狀。特征是流產胎兒皮膚出現斑塊,皮膚增厚,呈灰白色,界限清楚。鏡檢可見真菌菌絲。第三,衣原體病性流產。以流產、早產、死產、產弱犢、胎牛肝病和公牛精索炎為特征。病原為鸚鵡熱衣原體的某些株系。為接觸傳染,呈地方流行性。一般在妊娠7~9個月時流產,牛群流產率可達10~40%以上。
第一,滴蟲病性流產。病原為牛胎兒三毛滴蟲,寄生于生殖道,通過本交感染。青年母牛易感性高于老年母牛,公牛為無癥狀帶蟲者。滴蟲可引起母牛不孕、早期胚胎死亡、流產和子宮積膿。流產常發生在懷孕早期,也有在配種后5個月才發生的。從生殖道采樣檢出活的滴蟲即可確診。第二,肉孢子蟲病性流產。病原為枯氏住肉孢子蟲,通過污染的飼料和飲水感染,在小動脈和毛細血管中經二次裂殖生殖,由于血管病變引起流產。流產前母牛多以流涎、流產胎兒腦炎、心肌炎和肝炎為特征。第三,新孢子蟲病性流產。病原為犬新孢子蟲,流產是母牛感染后僅有的臨診癥狀。流產發生在妊娠3~8個月,以4~6個月為多。
[1] 方曉蘭.母牛流產的病因及預控[J].獸醫導刊,2015,(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