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永波/廣西省玉林市玉州區名山街道水產畜牧獸醫站
奶牛蹄病的綜合防治
梁永波/廣西省玉林市玉州區名山街道水產畜牧獸醫站
蹄是奶牛重要的支撐和運動器官,通過肢蹄運動可充分發揮心臟供血功能和消化機能,促進血液循環和胃腸運動。蹄的健康是直接關系到奶牛的優良性能能否發揮的最重要因素之一。隨著飼養方式的迅速發展,蹄病對奶牛業的危害越來越大,蹄病是每個奶牛場管理中最為頭痛的問題之一。
(一)發病情況
奶牛蹄病的發病率與奶牛場的管理有直接關系。綜合防治措施優良的牧場其成母牛發病率有10%,其淘汰率可以控制在10%以下,綜合防治措施較差的成母牛發病率有40%,淘汰率也很高??傮w說來,南方地區的發病率要高于北方,舍飼大于散放飼養。
(二)發病機理
1.營養因素。
(1)為了片面的追求奶牛產量,給予奶牛精料過多,而又缺乏粗飼料,而精料中的大量淀粉可以使產乳酸的革蘭氏菌在瘤胃內過度繁殖,產生大量乳酸,使瘤胃內酸度增加,造成消化技能紊亂,造成消化道疾病,嚴重者發展成酸中毒。國內外大量研究表明,瘤胃內環境的破壞可以使胃粘膜的抵抗力降低,屏障作用減弱,使內毒素等有毒物質進入循環系統。此外,在瘤胃炎癥時,肥大細胞釋放的組織胺進入血液循環,誘發蹄葉炎。
(2)其次是Ca、P比例的不當或缺乏。鈣過多影響磷的吸收,磷過多影響鈣的吸收。無論鈣缺乏還是磷缺乏,無論高鈣低磷還是高磷低鈣,都容易造成鈣、磷代謝障礙,引發奶牛肢蹄病,特別是骨質疏松癥。
(3)日糧中鋅缺乏,影響蹄質角化過程,容易引發腐蹄病。
(4)日糧中缺乏維生素D。維生素D缺乏是引發奶牛肢蹄病特別是骨質疏松癥的重要原因之一。維生素D的來源主要是經日光曝曬制的優質豆科或禾本科牧草。因此,粗飼料特別是干草品質不良是引發奶牛肢蹄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2.疾病因素。
酮病、乳房炎、子宮內膜炎等疾病都與蹄病有相關關系或有較大影響,應在積極治療原發病的基礎上治療蹄病。高產奶牛如果飼養不當,發生酮病后很容易繼發蹄葉炎。蹄葉炎以及與其有關障礙的發生,通常是在產犢幾天前直到產后幾周之內發生。在這個時期往往是精料增加很快,優質粗料(較長的)采食量減少,引起瘤胃酸中毒,有毒物質進入血液循環,這對蹄葉炎的發病影響較大。
3.管理因素。
牛舍潮濕,糞污堆積,環境較差,地面堅硬,運動場坑洼不平,長年積水,有尖銳物或有堅硬的棱角,都容易引發蹄肢病。
4.遺傳因素。
奶牛蹄部性狀遺傳系數為0.6,且與生產性能成高度正相關。
(三)臨床癥狀
奶牛蹄病的主要癥狀就是站立不穩,肢勢不正,跛行,產奶量急劇下降,局部紅腫熱痛,體況消瘦,引發繁殖障礙,起臥困難。蹄底被異物硌傷,穿孔造成蹄底充血潰瘍。蹄間隙潰爛,有惡臭分泌物,有腐敗味,有的蹄間有不良肉芽增生。蹄底角質部呈黑色,用叩診錘或手按壓蹄部時出現痛感。也有由于角質溶解,蹄真皮過度增生,肉芽突出于蹄底。球節感染發炎時,球節紅熱腫脹、疼痛。嚴重時,體溫升高,食欲減少,嚴重跛行,甚至臥地不起,消瘦。用刀切削擴創后,蹄底小孔或大洞即有污黑的臭水或濃汁噴出,趾間也能看到潰瘍面,上面覆蓋著惡臭的壞死物。重者蹄冠紅腫,痛感明顯。
(四)綜合防治措施
1.營養上調控。
(1)為預防蹄葉炎的發生,按需提供奶牛對能量和蛋白質的需要量,不能隨意更改。在干奶期,首先應喂較少的精料供給或停喂精料,而給予優質粗飼料;其次在分娩后精料供應逐漸增加。
(2)同時須給予搭配較好、含有微量元素鋅的無機鹽混合料,因為鋅對預防趾間蜂窩織炎有效,增加微量元素鋅還可以提高對細菌的感染力,而且在感染的情況下微量元素鋅也可提高皮膚病的恢復效果。按每頭牛每天供給2~4 g硫酸鋅的量,治療效果較好。對于急性蹄葉炎也可靜脈注射葡萄糖酸鈣,肌注維生素A、D或維生素D3等制劑。也能起到很好的治療效果。
(3)產奶期母牛的鈣、磷需求量:產奶母牛的鈣磷維持需要量按每100 kg體重給6 g鈣、4.5 g磷。產奶母牛的鈣磷產奶需要量按每產1 kg標準乳給4.5 g鈣、3 g磷。鈣、磷比以2∶1至1.3∶1為宜。
后備母牛的鈣磷維持需要量按每100 kg體重給6 g鈣、4.5 g磷。后備母牛的鈣磷增重需要量按每增重1 kg給20 g鈣、13 g磷。
2.檢查修蹄。
每年應檢查修蹄兩次。修蹄工作應由已經過培訓的專業人員進行,首先必須有專用的修蹄固定架,在固定牛時須注意保護奶牛乳房和防止已孕奶牛受傷流產。其次是將過長的蹄角質剪除,最后是修整蹄底,主要是要保證蹄形端正,做到肢勢正確。腐蹄病的治療:先用清水刷洗患蹄,再用1%高錳酸鉀溶液仔細凈。用帶勾的蹄刀修削腐蹄并控除腐爛組織。對潰瘍灶可用雙氧水沖洗,涂以10%碘酊。將高錳酸鉀粉撒布患部或塞入腔洞,再將松餾油或純魚石脂沾在藥棉上敷于患部。然后用繃帶包扎患蹄,最后在繃帶上及蹄冠、球關節部再涂以10%碘酊。患牛栓系在干燥清潔的細沙質地面,心要時鋪墊褥草。對于皮膚過度增生的蹄間系過增生肉芽部分,可以手術切除,將牛蹄固定,球節處打緊止血繃帶,應用2%普魯卡因局部麻醉,手術切除增生后,在趾縫內撒土霉素,蹄外打繃帶。
3.藥物蹄浴。
蹄浴是預防蹄病的重要衛生措施。蹄浴較好的藥物有福爾馬林或4%~6%硫酸銅溶液,取福爾馬林3~5 L加水100 L,溫度保持在15℃以上,如果浴液溫度降到15℃以下,就會失去作用。4%硫酸銅效果也很好。硫酸銅一方面有殺菌的作用,另一方面有硬化蹄匣的作用。裝浴液的容器寬度約75 cm,長3~5 m,深約15 cm,溶液深應達到10 cm。蹄浴最恰當的地方是設在擠奶間的出口處,浸浴后在干燥的地方站立停留半小時,其效果更好。根據成年母牛的數量,每次蹄浴需進行2~3 d。如果藥浴液過臟時應予更換新的藥液。在舍飼情況下,蹄浴1次后,間隔3~4周再進行1次,對防治趾間蹄葉炎效果特佳。以上藥物也可以采用局部噴灑,效果也很好。
4.育種選育。
為了減少蹄病的發生,育種時必須適當注意選擇肢蹄性狀,而這些性狀又是能遺傳的并與肢蹄障礙有較高的遺傳相關。根據研究結果證明,對蹄的背部長度、斜長、蹄踵長及四肢位置同時進行選擇效果最佳。此外,在使用公牛時必須注意對蹄質的影響。
5.加強管理。
保持運動場平整、干燥、清潔,夏季注意排水、糞污清理。運動場與蹄病的直接關系如下:天然運動場—要排水設施好,蹄病很少發生;三合土(黃土、沙子、白灰)運動場—缺點:一旦被蹄粘下后,就粘得很牢固,很易形成蹄冠炎;水泥地面—缺點:光滑面易摔跤,麻面對蹄殼磨損太快,長期臥地,會使跗關節膿腫。
由上可見,新建奶牛場最應該應用天然運動場。目前很多運動場采用紅磚立碼方式,這種運動場的缺點是突出部分很容易造成蹄肢損傷,引發蹄肢病,應定期鋪墊清潔干燥的墊料。綜上所述,奶牛蹄肢病的發生是有很多因素引起的,在奶牛實際飼養過程中,要注意以上諸多因素,齊抓共管,才能有效降低蹄肢病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