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升勇,陳貴英,殷乾友,范才良(.重慶市榮昌區清江鎮畜牧獸醫站,重慶 榮昌 666;.重慶市榮昌區昌州畜牧獸醫站,重慶 榮昌 660;.重慶市榮昌區仁義鎮畜牧獸醫站,重慶 榮昌 660;.重慶市榮昌區畜牧獸醫局,重慶 榮昌 660)
肉鵝小鵝瘟沙門氏桿菌病混合感染診治
晏升勇1,陳貴英2,殷乾友3,范才良4
(1.重慶市榮昌區清江鎮畜牧獸醫站,重慶 榮昌 462466;2.重慶市榮昌區昌州畜牧獸醫站,重慶 榮昌 462460;3.重慶市榮昌區仁義鎮畜牧獸醫站,重慶 榮昌 462460;4.重慶市榮昌區畜牧獸醫局,重慶 榮昌 462460)
小鵝瘟病毒大小為20~25nm,存在于被感染鵝各內臟組織、腸管、腦及血液中,主要引起雛鵝急性、敗血性感染,病鵝死亡率高。小鵝瘟主要侵害4~20日齡雛鵝,病鵝以發生滲出性腸炎為特征。
病雛鵝精神萎頓、眼瞼浮腫、腳軟、離群、嗜睡、食欲廢絕,嚴重下痢,排灰白色或淡黃綠色混有氣泡的稀糞,鼻孔流出漿液性分泌物,搖頭,咳嗽,其喙端色澤變暗,嗉囊中有多量氣體或液體。
病死鵝多器官廣泛性損傷,其皮下出血,心肌出血,心冠脂肪出血,心包膜增厚,與心臟粘連,有纖維素性心包炎,腸道充血、出血,小腸,尤其是空腸和回腸有急性、卡他性、纖維素性、壞死性腸炎,空腸和回腸段黏膜壞死、脫落,并與纖維素性滲出物形成栓子或包裹在腸內容物表面,此外,病鵝肝臟腫大,有壞死灶。
3.1鏡檢采取病鵝血液制成血涂片,瑞氏染色后于顯微鏡下觀察,結果見革蘭氏陰性菌。
3.2細菌培養用接種環鉤取心包液、肝臟、脾臟于營養瓊脂培養24h,再用SS培養基進行純化培養后,對細菌進行生化鑒定和動物回歸試驗。
結果普通營養瓊脂上長出中等大小、圓形、光滑、半透明、邊緣整齊的菌落,細菌鏡檢無芽胞,無莢膜,有鞭毛,初步診斷為沙門氏桿菌。SS培養基純化培養長出無色菌落,純化培養的病菌注射健康小白鼠,小鼠24 h后死亡,取其肝臟劃線在SS培養基上培養鑒定,結果分離出與前述相同的病菌。
生化鑒定表明該細菌能發酵葡萄糖、麥芽糖、甘露醇和山梨醇,產氣,不發酵乳糖、蔗糖,據此確診致病菌為鵝源沙門氏桿菌。
3.3病毒檢測無菌采取病鵝脾、肝和胰,用生理鹽水制成10倍懸液后離心,離心后取上清液加青、鏈霉素,進行熒光PCR檢測和接種于12~14日齡鵝胚。
結果熒光PCR檢測為陽性。組織病料接種13 d的鵝胚,鵝胚出現死亡后,收集尿囊液與已知小鵝瘟高免卵黃抗體混合,并置37℃作用4h后,將混合液接種于13d的鵝胚,結果鵝胚不出現死亡,據此確診為小鵝瘟感染。
對發病雛鵝進行隔離,全場鵝注射小鵝瘟高免卵黃抗體,并配合頭孢噻呋注射,同時全場鵝用替米考星和氟苯尼考拌料,飲水中加入中藥扶正解毒散和電解多維。
對小鵝瘟主要通過接種小鵝瘟弱毒疫苗或高免卵黃抗體等進行防制。
沙門氏桿菌是革蘭氏陰性菌,鵝感染后發生多器官廣泛性病理損傷,其心肌出血,心冠脂肪出血,心包膜增厚并與心臟粘連,有纖維素性心包炎,腸道充血、出血,嚴重下痢。防制該病主要是加強檢疫,感染該病的鵝應淘汰,其所產蛋不能孵化。
S858.335
C
1001_8964(2016)09_0049_01
2016_06_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