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朝輝(四川省旺蒼縣金溪鎮畜牧獸醫站,四川 旺蒼 628212)
家畜布魯氏菌病防控
高朝輝
(四川省旺蒼縣金溪鎮畜牧獸醫站,四川 旺蒼 628212)
布魯氏菌病簡稱布病,是由布魯氏菌引起的嚴重侵害人畜健康的人畜共患傳染病,其主要感染羊和牛。
引起本病的傳染源主要是病畜及帶菌家畜,感染性由強至弱依次是羊、牛、豬、犬,發病或帶菌的野生動物也是傳染源。布魯氏菌可經消化道、呼吸道、生殖系統及損傷甚至未損傷的皮膚傳播,被感染動物的分泌物、體液、尸體及肉、奶等可傳播本病,蜱也可傳播本病。如牛、羊同群放牧,可發生牛種和羊種布病交叉感染,動物布病可傳給人,但人傳人的現象較少見。
目前已知有60多種家畜、家禽和野生動物是布魯氏菌的宿主,其中羊布魯氏菌對綿羊、山羊、牛、鹿和人的致病力較強,牛布魯氏菌對牛、水牛、牦牛及馬、人的致病力較強,豬布魯氏菌對豬、野兔、人的致病力較強。本病流行于世界各地,一年四季均可發生。
懷孕病母畜流產,胎衣滯留,發生子宮內膜炎,病母畜陰道流出污穢不潔、惡臭的分泌物。新發病群流產較多,老疫區流產較少,但老疫區病畜發生子宮內膜炎、乳房炎、關節炎、胎衣滯留、久配不孕的較多。患病公畜往往發生睪丸炎、附睪炎或關節炎。
病畜生殖器官炎性壞死,脾、淋巴結、肝、腎等器官形成特征性肉芽腫(布病結節),有的可見關節炎。病畜所懷胎兒呈敗血癥病變,其漿膜和黏膜有出血點和出血斑,皮下結締組織發生漿液性、出血性炎癥。
人主要因接觸病畜或污染物而被感染。布魯氏菌侵入人體后,經過1~3周或更長時間才引起發病,少數的數月或一年以上才引起發病。人發病時困倦,四肢乏力,全身肌肉、關節游走性疼痛,反復發熱,體溫可達39~40℃,發熱午后加重,次日早晨好轉,患者多汗,特別是晚上或凌晨退熱時,個別患者肝、脾、淋巴結和睪丸腫大,女性患者有卵巢發炎、月經不調等婦科癥狀。
人布病常因誤診或誤治而轉成慢性,其病程可達數年,嚴重者可喪失勞動能力。
4.1消滅傳染源引進牛、羊等家畜時要報檢,嚴禁從疫區引進牛、羊等家畜,引進的牛、羊等家畜必須隔離觀察45d以上。已感染布病的牛、羊等家畜要及時撲殺和無害化處理,嚴禁加工食用。
4.2切斷傳播對病畜所在棚圈、用具及周圍環境進行嚴格消毒,病畜的糞便、墊草應堆積發酵,同時采用科學方法滅蜱,防止蜱類傳播本病。
4.3保護易感家畜接種疫苗是預防本病的重要措施,接種布魯氏菌疫苗可保護易感家畜。目前主要使用的有豬布魯氏菌S2株疫苗、羊型5號(M5)弱毒活疫苗。
4.4建立健康群可通過反復檢測、淘汰陽性畜的方法建立健康群。檢測中發現的陽性畜直接淘汰。從患病群中培養健康群,主要采取早期隔離后代的方法。一年兩次檢測均為陰性的可視為健康畜。
4.5人員防護嚴禁人畜混居,密切接觸牲畜及其產品的人員應做好個人防護。人員在接羔、保育、運輸、加工畜產品時,要戴手套、口罩,穿防護服,并嚴格消毒,特別是產羔季節一定要加強消毒。人員進行監測、采樣和檢測時要戴手套、口罩,穿防護服,工作結束后要及時進行清洗和消毒。
4.6其他防控措施加強宣傳,可通過電視、廣播、宣傳畫、問卷調查等方式宣傳布病流行病學知識及防控技術。
加強布病流行病學調查和血清學監測,對牛、羊等家畜進行普查,調查和監測中發現的疑似畜,要按規定及時上報,疑似家畜的同群畜也應進行血清學檢測,檢出的陽性畜一律撲殺并無害化處理。如發現飼養人員感染布病,要對其飼養的牛、羊等家畜進行監測和處置。
S858.251.2
C
1001_8964(2016)09_0054_01
2016_06_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