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江,李志華,任春林,李華強
(1.四川省三臺縣農業局,四川三臺;2.四川省綿陽市馮氏牧業有限公司,四川綿陽 621100)
?
三臺縣豬常溫精液統一供應效果報告
王金江1,李志華1,任春林2,李華強2
(1.四川省三臺縣農業局,四川三臺;2.四川省綿陽市馮氏牧業有限公司,四川綿陽621100)
為提高豬的人工授精效果,提高優良種公豬的利用率,改善生豬品質,三臺縣承擔了國家生豬良種補貼項目,開展了以縣為單位集中飼養種公豬,實行縣域內統一供精,人工授精全覆蓋的嘗試,經過幾年的實踐,積累了一定的經驗,現將我們的作法做一個回顧性總結。
三臺縣屬于丘陵農區,母豬養殖戶居住分散,單場(戶)母豬飼養規模小,在推廣統一供精技術之前,依賴轄區內農戶飼養的公豬為母豬配種,導致母豬情期受胎率和產仔數不夠理想,仔豬斷奶成活率較低,經濟效益低下。為此,三臺縣從20世紀80年代初開始推廣以鄉(鎮)為單位的統一供精,歷經了鄉鎮農科站辦人工授精站、區食品站辦人工授精站、鎮鄉畜牧獸醫站辦人工授精站幾個階段。但由于以鎮鄉辦站設施設備簡陋,存欄公豬數量較少,精液保存設施設備落后,種豬健康管理不嚴等弊端,導致精液有效保存時間短,母豬情期受胎率低,窩平產仔數少,使部分養殖戶又恢復到過去使用自然交配方式配種。加之2007年國家實行獸醫管理體制改革,要求將經營性職能與公益性職能進行剝離,各畜牧獸醫站已經沒有再繼續開辦豬人工授精站的主體資格,三臺縣的豬人工授精站面臨倒閉的危險。
為促進我國生豬長期穩定發展,保障市場供給,國家專門出臺了關于促進生豬生產發展穩定市場供應的意見,并于2007年7月開始實施生豬良種補貼項目,專款用于開展生豬人工授精的配種補貼。三臺縣利用承擔《國家生豬良種補貼》項目的契機,進行了以縣建立標準化公豬站,集中飼養優良瘦肉型種公豬,實行全縣統一供精的嘗試。
2.1建設標準化公豬站
2.1.1選址根據全縣的母豬分布情況,為滿足全縣母豬人工授精的精液需要并有效防范疫病風險,通過科學論證,決定在東塔、永新兩鎮各建1個存欄公豬100頭的標準化公豬站。兩個公豬站都距等級公路3千米以上,周邊3000米內沒有大型畜禽養殖場、屠宰場、無害化處理場和垃圾處理場,周邊500米內沒有居民區和人群聚集點,站址地勢高燥,背風、向陽,水源充足,水質達到人用飲水標準,空氣清新,防疫條件良好。在公豬站四周設圍墻,高1.5米,開設大門,在門下設長4米、與大門齊寬、深30厘米的消毒池,在大門的一側建紫外線+超聲霧化消毒室。
2.1.2站內區域化分公豬站內分為管理區、生產操作區和隔離區三個部分。
2.1.2.1管理區管理區位于公豬站的上風方向,距離生產操作區5米以上,與生產區操作區之間設圍墻隔開,開設一道門,門口設消毒池。管理區內有辦公室、會議室、職工宿舍,食堂等。
2.1.2.2生產操作區在生產操作區建公豬舍、采精室,精液生產、檢驗、貯存操作和獸醫室。公豬舍坐北朝南,雙列式,中央設過道,舍內單欄面積9平方米,在每間豬欄的圈舍外建等面積的運動場,在墻上設閘門,平時開啟,供公豬自由進出,需要防暑降溫的季節,關閉閘門,可形成相對密閉的內環境,啟動豬舍自動控溫系統。在公豬舍靠近實驗室的一端設采精室,面積12平方米,內置固定的假母豬臺。在采精室靠近實驗室的一側建精液處理室,面積20平方米,室內分為洗滌區、精液處理實驗區、消毒區。糞污處理區位于生產操作區的下風向處,距種豬舍5米,用圍墻隔開。
2.1.2.3隔離區在距養殖區50米外的側風向處修建引種隔離舍一棟,設4個豬欄,用于引進種豬的隔離觀察和病原馴化。
2.2配置標準化設備每個標準化公豬站都配備了視頻顯微鏡、全自動精子密度儀、電子天平、17℃恒溫冰箱等儀器設備。在永新公豬站配置奧林巴斯全自動精子圖形分析系統,用于精液質量的快速檢測。
2.3優秀種公豬選擇每個標準化公豬站分期分批購進種公豬,每次購進數量為設計規模的三分之一。種公豬選自獲得省級畜牧主管部門頒發的《種畜禽生產經營許可證》的種豬場。
2.4建立標準化發精點在全縣交通便利、母豬飼養相對集中的45個鎮鄉建立標準化發精點,在發精點配置恒溫箱、視頻顯微鏡、恒溫加熱板、保溫盒、一次性輸精管等設備。印制豬良種補貼政策明白卡及良種豬精液人工授精操作指南,配備專業技術人員負責豬常溫精液的保存、發放、登記和養殖戶的指導工作,對不能正確進行發情鑒定和適時輸精診斷的養殖戶,進行一對一上門示范指導。
2.5建立標準化的傳送鏈全縣采取各發精點根據前兩天當地豬常溫精液的實際用量向公豬站申報各品種的精液需求計劃,由公豬站用車載恒溫箱將經檢驗合格的豬常溫精液產品運送到發精點,發精點接收精液產品時進行質量檢驗,合格的按國家補貼后的優惠價格向公豬站結算資金。農戶憑畜主的身份證和應配母豬的標號到就近的發精點優惠購買豬常溫精液產品。農戶領取豬常溫精液產品后,按照豬人工授精指南的指導保存運輸豬常溫精液產品,確保精液質量。
2.6科學飼養管理根據瘦肉型種公豬的飼養標準,公豬站聘請四川農業大學教授作為種公豬站的營養顧問,為種公豬精準設計飼料配方。公豬站的種豬必須達到無規定病原的標準,全縣按照農業部的規定對種公豬進行疫病免疫,對新購進的種公豬在完成45天的隔離觀察和病原馴化后,再進行豬瘟、豬口蹄疫的加強免疫。縣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每年定期對公豬站存欄的種公豬進行抗體監測,根據監測結果調整免疫程序,淘汰陽性豬,從而確保了豬精液產品中不攜帶特定病原。
2.7培訓農戶聘請四川省畜牧總站的專家及四川農業大學教授來縣里舉辦《豬標準化人工授精技術》培訓班,宣傳《豬常溫精液》國家標準和《豬人工授精技術操作規程》,傳授國內外生豬人工授精新技術,協助解決生產中的具體問題。縣技術組錄制了《三臺縣豬標準化人工授精技術電視輔導講座》光碟,多次在鎮鄉廣播站和村廣播站播放。同時還利用科技趕場、發放技術操作明白卡等方式向農戶傳授豬人工授精技術。建立了豬人工授精技術輔導員制度,由各包片獸醫擔任轄區內的豬人工授精技術輔導員,當養殖農戶不能正確進行發情鑒定和輸精操作時,由技術輔導員上戶指導并親自示范,直到養殖業主掌握為止。通過宣傳、培訓和指導,使養殖農戶更好地掌握了母豬的飼養管理、適時輸精期鑒定、精液運輸、保存和輸精技術,提高了豬人工授精效果。
自2009年1月至2015年11月,全縣推廣豬標準化人工授精76萬窩,生產優質仔豬65.6萬窩,生產優質肥豬604.6萬頭。據2015年1~11月對全縣63個鎮鄉的1 025頭母豬人工授精效果抽查顯示:豬情期受胎率達到86.7%,窩平產仔11.03±2.24頭,窩平產活仔10.22頭±2.13,仔豬成活率92.6%,窩平斷奶仔豬9.27±2.16頭,仔豬哺育率90.7%,分別比農戶飼養公豬進行自然交配的配種效果提高3.4%、16.4%、19.2%、4.2%、10.35%和3.8%,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十分顯著。
收稿日期:2015-11-12
中圖分類號:S814.3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001-8964(2016)02-002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