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 慧
也談豬傳染性胃腸炎的診治
施 慧
(江蘇淮安市淮安區淮城鎮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江蘇淮安 223200)
針對一起豬傳染性胃腸炎的發病情況,介紹了該病的病原、流行病學、臨床癥狀、病理變化、診斷及鑒別,總結了其防治措施,以期為該病的防治提供參考。
豬傳染性胃腸炎;發病情況;病原;流行病學;病理變化;防治措施
豬傳染性胃腸炎是豬的高度接觸傳染性腸道病毒性疾病,其病原體是冠狀病毒,屬于豬傳染性胃腸炎病毒。不同年齡和品種的豬均易感,但尤以10日齡內的仔豬死亡率最高,35日齡以上的仔豬在無繼發感染的情況下死亡率明顯下降,只有10%左右。
2015年12月5日,我鎮2個村民小組42戶農戶的豬發生大面積腹瀉,并且出現死亡。2個村民小組的42戶農戶,生豬存欄為265頭,其中仔豬存欄159頭,架子豬68頭,母豬存欄38頭。發病豬數為仔豬118頭,架子豬37頭,母豬9頭。發病豬當中,仔豬主要是二元雜交和三元雜交品種計89頭,其余29頭為土雜品種。37頭架子豬19頭為三元雜交,18頭為土雜豬。仔豬死亡數91頭,死亡率77.1%,架子豬死亡4頭,死亡率達10.8%。根據腹瀉的流行病學、發病季節、臨床特征的種種表現,確診為豬的傳染性胃腸炎。
豬傳染性胃腸炎病毒(TGEV)屬于冠狀病毒科冠狀病毒屬,為單股RNA病毒,有囊膜,表態多樣,多呈圓形,表面有1層棒狀纖突。該病毒不產生包涵體,另在細胞膜中增殖,存在于室腸、十二指腸及回腸的黏膜及內容物中。鼻腔、器官、肺的黏膜及扁桃體、頜下腸系膜淋巴結等處,且隨糞便排出。此病毒雖只有1個血清型,但因發生變異使其與其他冠狀病毒之間存在抗原相關性。
此病全年均可發生,但有明顯的季節性。深秋、冬季、早春寒冷季節流行率較高。不同年齡、品種和性別成年豬和母豬癥狀輕微,可自然康復。但以10日齡以內的仔豬發病率和死亡率最高,可達100%。10~42日齡小豬易感染,而且隱性感染率很高。病豬和康復后的帶毒豬,均為本病的主要傳染源。主要從糞便、嘔吐物以及呼出的氣體排出病毒,污染飼料、飲水、空氣、圈舍、用具墊料等,通過消化道和呼吸道傳染給豬。該病在新疫區呈流行性發生,傳播迅速,在1周內可傳播到各年齡段的豬群。
本病的潛伏期很短,一般為8~15 h,有的長達2~3 d。感染通過空氣和接觸迅速傳播。仔豬的典型臨床表現是突然發生嘔吐,接著發生急劇腹瀉,有時呈噴射狀,糞便初為灰白色,后變為黃色或綠色,常含有未消化或混有血液的乳凝塊。病豬迅速脫水、極度消瘦、體重下降、精神萎靡、被毛逆立、粗亂無光。吃奶減少或停止、顫栗、口渴、消瘦、脫水嚴重,循環衰竭,常于發病后2~5 d內死亡。1周齡以上若治療不及時,死亡率達50%~100%,隨著日齡增加,死亡率降低。病愈仔豬增重緩慢,生長發育受阻,甚至成為僵豬。成年豬開始也是腹瀉,糞便呈稀糊狀,色澤呈綠色或灰褐色,食欲減退或廢絕,很少出現嘔吐。
本病的主要病變在胃腸。致病因子冠狀病毒感染并損傷空腸和回腸的腸絨毛上皮細胞,導致嚴重的腸絨毛萎縮,吸收障礙和脫水。死于本病的仔豬嚴重脫水,皮膚被水樣糞便污染,胃內充滿乳凝塊,胃底黏膜沖血,有時有出血點,小腸腸壁變薄,腸內充滿黃綠色或白色液體,含有氣泡和乳凝塊;小腸腸系膜淋巴管缺乏乳糜。小腸充血,腸腔充氣,腸壁變薄。將空腸剪開,用生理鹽水將腸內容物沖掉,在玻璃平皿內鋪開,加入少量生理鹽水,在低倍顯微鏡下觀察,可見空腸絨毛變短、萎縮及上皮細胞變性、壞死和脫落等。
根據流行病學、臨床癥狀和病理變化進行綜合判定,可以作出初步診斷,確診必須進行實驗室診斷。此病應與以下病鑒別,豬流行性腹瀉病原體是冠狀病毒科的豬流行性病毒(PED),各種年齡豬均易感。癥狀與豬傳染性胃腸炎十分相似,但哺乳仔豬死亡率較低,在豬群中的傳播速度相對較慢。仔豬白痢又稱遲發性大腸桿菌,是2~3周齡仔豬的一種急性腸道傳染病,發病率較高,死亡率較低,無嘔吐,排灰白色、漿糊樣稠糞,有腥臭味。病程為急性或亞急性,小腸呈卡他性炎癥。仔豬黃痢由致病性大腸炎癥引起,主要發生于3日齡左右的乳豬,往往一窩一窩地發生。頸部、腹部皮下常有水腫。
有關豬傳染性胃腸炎病毒的免疫,國內外都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其中多數是屬于乳汁免疫的研究。防治上,預防病豬傳入,特別是在寒冷的季節一定要加強防疫,一旦發生該病應立即封鎖豬舍,嚴防疫情蔓延。對臨產20~40 d前的妊娠母豬進行人工感染,將病死的仔豬胃、腸黏膜刮下搗碎給豬灌服,可使其分娩的仔豬獲得免疫。加強飼養管理,制定合理的飼養標準和方法,保證各個時期豬只的營養需要。避免或減少豬群的各種應激反應,可按1 kg飼料加入2 g華西電解多維讓豬自由采食。無特效治療方法,但可對癥治療,以減輕脫水或者防治繼發感染。患豬補充葡萄糖氯化鈉溶液有一定作用。有人建議用康復的豬血清(每次口服10 ml)有顯著效果。加強環境與圈舍的消毒衛生工作,及時消毒糞便,保持食槽和廄舍清潔。消毒藥可根據不同豬場選用過氧乙酸、季銨鹽、氯制劑、絡合碘等,需按說明書配成相應的濃度交替使用。發病后,發現病豬及時隔離,治療可選用以下藥物:嘔吐的豬肌肉注射維生素B 2~5 ml/頭,維生素B6 2~4ml/頭,2次/d,連用3 d。灌服稀米粥,喂時可加入木炭末10~20 g,酵母片10~20片,土霉素2萬IU/kg,連服2~3 d。
[1] 何孔旺,林繼煌,還紅華.豬傳染性胃腸炎病毒弱毒株STC3細胞培養特性及致病性研究[J].中國獸醫科技,2011,8(31):8-9.
[2] 劉登存,趙華.豬傳染性胃腸炎的防治[J].中國獸醫科技,2014,33(10):69-70.
施慧(1983-),女,江蘇淮安市淮安區人,主要從事畜牧生產與疫病防治技術推廣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