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永春劉志斌
奶牛酮病分析與治療
楊永春1劉志斌2
(1.寧夏吳忠市同心縣動物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寧夏同心 751300;2.寧夏吳忠市同心縣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寧夏同心 751300)
牛酮病又稱酮血病、酮尿病,是發生于高產奶牛上的一種代謝病。也稱為奶牛醋酮血癥,是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代謝紊亂所引起的一種全身功能失調的疾病。由于酮體中毒,病牛呈現消化障礙和神經癥狀,產奶量急劇下降,嚴重的可能引起死亡。酮病通常發生奶牛后3周左右。
酮血病;酮尿病;碳水化合物;脂肪代謝紊亂
了解泌乳早期奶牛特殊的代謝平衡機制,有助于理解酮病的發病機制。為滿足泌乳需要,奶牛從兩個來源獲得營養:食物和體儲。牛和其他反芻動物從日糧中直接吸收的葡萄糖很少,能量和葡萄糖主要來自瘤胃微生物酵解纖維素生成的揮發性脂肪酸——乙酸、丙酸和丁酸,其中丙酸生糖,乙酸、丁酸和體脂動員產生的游離性脂肪酸均為生酮先質。乙酸可在各種組織中氧化供能,或在乳腺中合成乳脂。葡萄糖的先質主要有丙酸、生糖氨基酸、甘油和乳酸,異生作用在肝臟和腎皮質中完成。瘤胃中產生的丙酸不足時,葡萄糖合成不足,出現低血糖癥。低血糖導致體脂動員,產生游離性脂肪酸和甘油。腎上腺素、胰高血糖素、促腎上腺皮質激素、糖皮質激素、甲狀腺素等激素均可調節體脂動員。缺乏葡萄糖時,骨骼肌和心肌可利用脂肪酸供能。在糖異生的最終產物、葡萄糖先質缺乏時,脂肪酸氧化的最終產物乙酰-CoA無法進入三羧酸循環,從而限制了肝臟氧化游離性脂肪酸的能力。大量的乙酰-CoA轉變到乙酰乙酸、β-羥丁酸(βHB)和少量丙酮。除肝臟外,其他組織均可利用酮體,但如果酮體的產生量超過利用量,就會出現積聚而引起酮病。
在飼料營養低下,或食欲不振造成采食減少,瘤胃中丙酸的產量隨之降低。鈷缺乏時,也會降低瘤胃中丙酸的產量。丁酸是乙酰-CoA的先質,最終生成酮體,因此瘤胃中丁酸的量增加,也會導致酮病。
臨床癥狀:(1)消化型:表現前胃遲緩癥狀,食欲減退,拒食青飼料,反芻障礙,瘤胃蠕動音減弱或消失,糞便干燥,明顯消瘦,泌乳量下降,呼出氣體有特殊的酮體氣味。(2)神經型:以神經癥狀為主,表現興奮,敏感性增高,兩眼圓睜,閃閃有光,肌肉痙攣,眼球震顫,流滟,空嚼。(3)熱乳型:畜先興奮,后抑制,步態不穩,四肢無力,后肢輕癱。
發病機理:酮病的本質為葡萄糖缺乏或血液酮體的原發性升高,原發性酮體病的原因可以分為三類:一是產前脂肪肝造成產后肝臟糖異生功能下降,在應激狀態下干物質采食不足,發生脂肪肝性酮病,產后15d內發生的酮病多屬于此種情況;二是產后干物質采食量不足、能量不足造成的酮病,此類酮病多發生在產后15~70d內,也可稱為饑餓性酮病;三是原發性生酮先質攝入量過高,造成血液酮體的升高,常見的主要青貯質量差、丁酸含量超標造成,可發生在產前及產后70d的任何時期,也可稱為富丁酸青貯性酮病。
在泌乳早期,任何可影響食欲及干物質采量的疾病都可以引發繼發性酮病,其中真胃變位和創傷性網胃炎與繼發性酮病關系最為密切。隨著我國奶牛業的迅猛發展,奶牛患營養代謝病的比例逐漸增多,尤其是奶牛酮病。但是奶牛酮病的發病機理至今仍沒完全弄明白,致使奶牛酮病的預防和治療缺乏理論依據和最恰當的方法。國內外有關奶牛酮病的研究,主要放在一些與糖代謝有關的激素上,如胰島素、胰高血糖素、生長素、皮質醇等,可至今仍不能合理解釋奶牛酮病的發病機理,也沒有找到預防奶牛酮病的有效方法。另外,由于草酰乙酸在糖和脂肪代謝過程中的重要作用本學說又叫草酰乙酸缺乏學說。反芻獸的碳水化合物代謝比較特殊,即直接吸收而被利用的碳水化合物較少,肝糖原儲備也較低,供給能量的揮發性脂肪酸被利用時,也需要供給葡萄糖,因此易發生糖類不足。同時由于反芻獸的消化特點,食入的碳水化合物(以纖維素,淀粉為主)大部分無法直接利用,而是在瘤胃微生物的作用下生成揮發性脂肪酸,其中丙酸經糖異生途徑生成葡萄糖。且肝糖原儲備也較低,因此反芻獸的糖需要主要靠糖異生。
防治方法:防治酮病的關鍵是減少能力負平衡的程度,縮短負平衡的時間。為此,要控制干奶牛體況,不可過肥,并于產前10~15d開始采用引導飼養,喂給優質、高能、適口性好的飼料。對發生酮病的奶牛可靜脈注射葡萄糖或口服葡萄糖前體物,如丙二醇,也可結合注射胰島素抑制脂肪組織代謝。酮病要和前胃馳緩及產后癱瘓相區別。前胃馳緩沒有神經癥狀,無酮味,尿、乳檢查無大量酮體;產后癱瘓多發生于產后1~5d,體溫下降,病初多呈現抑制狀態,呼出氣、乳及尿中無酮體,通過補鈣治療有效,而酮病通過補鈣療效不顯著。
防治方法:對神經性酮病可用水合氯醛內服,首次劑量為30g,隨后7g,每日2次,連服數日。解除酸中毒,可用5%碳酸氫鈉液500~1000ml,1次靜脈注射。 防止不飽和脂肪酸生成過氧化物,以增加肝糖量,可用VE1000~2000mg,1次肌肉注射。 為了促進皮質激素的分泌,可以使用VA500IU/kg,內服;Vc2~3g內服。加強前胃消化機能,促進食欲,可用人工鹽200~250g,1次灌服;20mlVB1,1次肌肉注射。VB12和鈷一起合用,效果更好。中藥處方 當歸、川芎、砂仁、赤芍、熟地、神曲、麥芽、益母草、廣木香,各35g,磨碎,開水沖,灌服,每日或隔日1次,連服3~5次。 預防 建議在產前1~2周使奶牛增加干物質的采食量,避免奶牛過肥,過瘦的情況,產前一周每天喂煙酸6g,灌服500g丙二醇。如果發生亞臨床酮病,日喂丙酸鈣150g。
[1] 張素杰,任紹偉,楊春紅,等.奶牛酮病的治療[J].吉林畜牧獸醫,2013,34(5):50.
楊永春(1971—),男,寧夏省吳忠市同心縣人,本科學歷,職稱中級。劉志斌(1979—),男,寧夏省吳忠市同心縣人,專科學歷,職稱中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