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國昌
豬口蹄疫疫苗免疫引起的過敏反應及應對措施
蔣國昌
(廣西賓陽縣陳平鎮水產畜牧獸醫站,廣西賓陽 530419)
口蹄疫是豬、牛、羊等主要家畜和其它家養、野生偶蹄動物共患的一種急性、熱性、高度接觸性傳染病,易感動物達70多種。臨床特征是在口腔黏膜、蹄部和乳房皮膚發生水疤性疹。該病傳播途徑多、速度快,曾多次在世界范圍內暴發流行,造成巨大政治、經濟損失。鑒于此,世界動物衛生組織(0IE)將其列為A類傳染病之首。目前,我國對口蹄疫實行免費強制免疫,由于口蹄疫疫苗是一種注射后應激反應較大的疫苗,部分省市由財政撥款對因口蹄疫強制免疫應激死亡的家畜給予一定的補貼,緩解農戶對接受強制免疫的抵制情緒。
口蹄疫;傳染??;疫苗
1.1急發型
注射疫苗后10min~2h內出現顫抖,口吐白沫,呼吸困難,眼結膜發紺,四肢腋下皮膚發紫,部分豬腹下出現蕁麻疹樣疙瘩,抽搐,經1h左右死亡。
1.2遲發型
注射疫苗后4~6h不愛運動,不吃飼料,身上出現疙瘩,發癢,見墻就蹭,有時持續1~2d自然好轉,嚴重的經治療,4~7d恢復正常,部分死亡。
口蹄疫疫苗引起的過敏反應是變態反應的一種,即Ⅰ型變態反應。當動物機體初次接觸變應原,在變應原的作用下,動物機體內產生大量的IgE,IgE與組織的肥大細胞、血液的嗜堿性粒細胞相結合,使動物機體對該變就原處于致敏狀態,當相同的變應原再次進入致敏機體時,則與附著在肥大細胞與嗜堿性粒細胞表面上的]gE相結合,改變了IgE的結構,從而改變了靶細胞的穩定性。激活了細胞內的酶系統,促使細胞內的嗜堿性顆粒被釋放。當受到細胞外酶的催化作用,顆粒內的各種生物活性物質釋出。如乙酰膽堿、5一羥色胺、組胺等,這些生物活性物質作用于不同的組織和器官,產生不同的病理生理反應,臨床表現出為不同程度的過敏反應。
3.1輕度的過敏反應
為正常的疫苗反應,臨床癥狀表現不明顯,一圈豬中僅有少數的幾頭豬有輕微的精神萎靡,食欲減退,正常情況下,無需治療,l~2d即可自然恢復。
3.2中度的過敏反應
臨床癥狀表現非常明顯,在注射疫苗15min左右出現,往往群發,表現為呼吸困難,流涎,伴有嘔吐,全身發紺,站立不穩,步態醉樣。全身發軟,臥地不起,有的四肢又開站立,背部下凹。治療原則,盡快使用鹽酸腎上腺素或糖皮質激素藥物救治。腎上腺素的用法:按lmg/ml,注射0.2~lml,伴有體溫升高的配合使用復方氨基比林,心臟衰弱、皮膚發紺的可注射安鈉咖,同時注意保持安靜,供結充足的飲水。
3.3重度的急性的過截反應
這種情況少見,偶有發生,往往在注射疫苗后15min內發生,有的在注射后幾秒鐘出現癥狀,甚至有的針尖還未撥出就發生反應,主要癥狀出現為:突然倒地,全身發軟,發紺,體溫下降,共濟失調,大小便失禁,呼吸困難,流涎,眼結膜蒼白,全身肌肉震顫,神志不清,對各種刺激反應遲鈍,嚴重的發生過敏性休克,如不及時搶救可引起死亡。立即注射腎上腺素。必要時采取一些輔助治療。有少數過敏特別嚴重的來不及救治而死亡。
(1)免疫注射前做好器械的消毒滅菌工作,配備腎上腺素或糖皮質激素以便及時處置情況,腎上腺素見效快,比糖皮質激素效果好。
(2)為了增強豬群的免疫,可在免疫疫苗注射前后10天添加1%的“促免1號”拌料飼喂,提高免疫效果。
(3)不同批次的疫苗引起過敏反應的程度不一樣,在更換不同批次的疫苗注射時,尤其要注意留心觀察。
(4)疫苗注射完畢后,對于暫時無反應的要注意觀察,如有突發情況要及時與防疫人員聯系,爭取處理時間,減少傷亡。
(5)建立合理的免疫程序,盡量減少應激反應,盡量避免與其他疫苗同時注射。
(6)嚴格操作規范,按說明書劑量注射,對身體瘦弱懷孕,有過敏史的暫緩免疫。
(7) 注射完畢后,及時建立免疫檔案及免疫臺賬,認真填寫,填全應填的項目。
(8)因過敏反應死亡的,及時聯系相關人員到場,及時進行無害化處理,填好死亡登記表上報。
[1] 王艷杰,馬現周.豬口蹄疫疫苗過敏反應的發生與防治措施[J]. 農民致富之友,2016,(6):121.
[2] 李艷麗.豬口蹄疫疫苗過敏反應的發生與防治[J].農民致富之友,2014,(18):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