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菁(西藏民族大學,陜西 咸陽 712082)
西藏自治區農牧民專業合作社發展對策研究
——以曲水縣為例
李菁
(西藏民族大學,陜西 咸陽712082)
2011年曲水縣被國家農業部確定為農村改革試驗區以后,按照“封閉運行、風險可控”的原則積極轉變農業經營方式,引導農牧民探索和發展專業合作社,有效推動了曲水縣農業新型主體的快速發展。對曲水縣農牧民合作社的發展現狀及存在的問題進行了研究思考并提出了解決辦法及建議。
西藏;農牧民;合作社;發展
當前,農牧民合作社成為農牧區經濟發展的新興農業經營主體,不僅促進了農牧區農業經營的專業化、規范化、集約化的發展形式,同時也是新農村城鄉一體化建設的有效路徑。2007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民專業合作社法》頒布以來,曲水縣經過近幾年的努力,縣內合作社數量得到大幅度提高。目前,在曲水縣工商部門依法登記和備案的農牧民合作社共計40家(含1家聯社),注冊資金總額達到了3297.78萬元,合作社成員1425名,種植業合作社流轉土地面積達177.93hm2。同時,曲水縣農牧民合作社的經營范圍也從最初的種養業正在逐步向多元化發展,除15家種植類合作社外,還有13家養殖類、1家綜合服務類、1家運輸類、建筑和采砂類22家。目前農牧民合作社正在朝多元化產業發展,呈現出蓬勃的發展狀態。
(1)農牧民合作社建設缺乏規范。曲水縣大多數合作社的章程、三會制度、財務管理的規章制度都不夠健全和規范,合作社缺乏有效地民主監督,民主管理水平低下。同時,合作社產權不清晰并且合作社并未對入社成員建立賬戶,不能很好地反映成員在合作社中享有的利益份額,導致成員不敢將自有財產權屬移交給合作社,不能體現“利益共享、風險共擔”要求。同時合作社與成員之間利益聯結不緊密,盈余分配機制不完善,使得合作社盈余分配缺乏依據,隨意性較大,影響了合作社發展壯大的進程。
(2)合作社生產經營能力不強,發展層次較低。合作社產品缺乏統一管理,絕大多數合作社并未制定標準的生產體系,導致合作社成員生產出的產品的品種不同,質量各異,無法進行統一的管理和經營。同時合作社由于自身資金不足,加工營銷能力低下,沒有與龍頭企業、批發市場、大型超市等進行有效合作,不能幫助成員加工銷售產品,延伸產業鏈條,提高產品附加值,合作社經營效益較低,對成員服務水平較低,發展層次長期處于較低水平。
3.1充分發揮政府部門引導作用
(1)政府引導制定縣級示范社考評體系,引導合作社創建示范社。政府引導建立示范合作社體制,制定縣級示范社考評體系和考評細則,定期對全縣合作社各項指標進行考評打分,對得分高者頒發縣級示范社榮譽證書,予以適當物質獎勵,政府涉農項目建設優先向示范社傾斜,使示范社逐漸成為組織農牧民參與項目建設和后續管理的組織,成為農牧業項目投資、建設和受益的主體。
(2)加大培育力度,突出典型帶動。政府部門充分發揮優勢,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強化扶持,進行業
務培訓,提高合作社生產經營管理人員科學決策水平,培育合作社模范,創建示范社,使合作社發展每年均有新亮點,以榜樣作用做給農牧民看,帶著農牧民干,為廣大農牧民群眾創社辦社樹立可看可學的典型,在全縣營造選樹典型示范社良好氛圍。
3.2強化指導,促進合作社規范化建設
(1)指導合作社建章建制,實行民主管理及民主監督。合作社采取自身規范建設,完善內部約束機制,規范建立完善規章制度,使規章制度真正成為合作社成員之間的契約,得到有效執行。同時完善農牧民合作社議事規則,做到一人一票的議事表決權,并完善合作社社務公開以及財務公開制度,建立社務及財務公開欄,及時向入社成員公開相關內容,接受監事會與成員的民主監督。
(2)指導合作社理清產權,建立成員賬戶,完善盈余分配機制。提高合作社入社成員對財產權的歸屬認識,合理劃分合作社財產與成員個人財產界限,正確處理好合作社財產和成員個人財產的關系。同時,積極引導合作社為入社成員建立成員賬戶,使成員與合作社能夠“利益共享、風險共擔”,密切利益聯結。完善盈余分配機制,使入社群眾能夠分享產品加工銷售環節增值收益,從而促進更多群眾加入合作社合作發展。
3.3增強服務,提高合作社生產經營能力和發展層次
(1)加大農業、水利等重要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提升合作社生產服務能力和科技含量。加大農牧區合作社設施建設的資金扶持力度,建立完善的設施保障,增強合作社服務水準,提高合作社自身發展能力。同時,適當引進新品種、推廣新技術,培育新品種產品并提高其附加值和競爭力。按照國家、行業、地方的標準制定生產標準,實行標準化生產,保障產品的質量。根據市場需求,創造集農產品的生產、加工、包裝、運輸、儲藏以及市場營銷等方面的一體化產品質量安全信息網,以便適度規模、統一品牌經營。
(2)提高合作社經營能力,提升合作社發展層次。建立保鮮及冷藏等設施,提高反季節產品的銷售量,同時協調合作社逐漸橫向合作,避免產生相互殺價的惡性競爭,提高產品的盈利能力。引導成員以合作社為紐帶,與龍頭加工企業、批發市場、大型超市、中介流通組織等發展訂單農業,開拓銷售渠道,抱團進入市場,統一品牌適度規模經營,延伸產業鏈條,提高服務成員和自身發展層次,提高經營能力,提升經營效益,不斷發展壯大自身實力。
由此可見,積極引導農牧民專業合作社的健康發展,提高農牧民的組織化程度以及推動先進農牧業的發展不僅是促進西藏經濟持續發展的重要舉措,也對加快我國小康社會建設及實現共同富裕的偉大目標具有深刻意義。
[1]韓娟.西藏農牧民專業合作社發展對策研究[J].西藏發展論壇,2012,(6).
[2]彭春凝,倪邦貴.西藏農牧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與思考[J].西藏研究,2011,(2).
Countermeasure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bet Autonomous Region Farmers Professional Cooperatives—— Take Qushui County as an example
LI Jing
(Xizang Minzu University,Xianyang,Shaanxi 712082,China)
In 2011,Qushui County was entit1ed by the nationa1 ministry of agricu1ture as rura1 reform test area,according to the princip1e of“c1osed operation,risk contro1”,the mode of agricu1tura1 management has been transformed positive1y and farmers and herdsmen were guided to deve1op professiona1 cooperatives,which effective1y promoted the rapid deve1opment of new agricu1-ture in Qushui County.In this paper,pres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1ems of professiona1 cooperatives in Qushui County are discussed and some so1utions and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Tibet;farmers and herdsmen;cooperative;deve1opment
F321.42
A
2095-980X(2016)03-0096-01
2016-03-07
2014年國家社科基金課題《西藏特色新型農村經營組織體系構建研究》(編號:14XMZ049)階段性成果。
李菁(1988-),女,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