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暢
這位前首富平時吃食堂、沒有業余愛好,

人物簡介宗慶后,1945年出生,浙江杭州人。1989年創建杭州娃哈哈營養食品工廠,現任杭州娃哈哈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浙江省飲料工業協會會長,第十一屆、第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
認為“超過1000萬的財富都應該屬于社會”
“宗董事長來了!”聽到工作人員提示,才發現宗慶后已經坐在《環球人物》記者對面的座位上。這位中國前首富、擁有千億身家的娃哈哈集團掌門人,看上去不太起眼:一件中老年人最常穿的藏藍夾克衫,花白的頭發沒有任何處理。他兩手撐著椅子坐下,看上去略顯疲憊。
自從2012年同時被《福布斯》和《胡潤》兩本雜志評為“中國內地首富”后,宗慶后就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今年2月24日,在胡潤研究院發布的《2016胡潤全球富豪榜》中,宗慶后家族以1250億元位列“中國大陸富豪榜”第三位,前兩位分別是王健林家族和馬云家族。這一次,已經70歲的宗慶后終于肯坐下來面對記者:“其實我并不比任何人聰明,我所有的,只是一門心思想做成一件事的沖動,并且甘愿為此冒險。我仍然有‘只爭朝夕的精神。”
宗慶后向記者回憶,自己是在苦難中度過的童年和青春,但也磨練出強大的意志力。“那些重壓沒有壓倒我胸中涌動的斗志,心里對未來依舊充滿渴望。”
由于出身不好,從1963年到1978年,宗慶后先在農場打工,后來又到茶廠種茶、割稻、喂豬,33歲才回到家鄉杭州,頂替母親進紙箱廠做供銷員,跑遍了窮鄉僻壤。他直到42歲才開始創業,從蹬三輪賣冰棍干起。那時誰也不會想到,20多年后這位中年男人會成為家喻戶曉的中國首富。
“在社會的最底層生活過,你就能體會一切都是為了稻粱謀的心情。這也是我現在為止,看到農民推著三輪車上坡,就忍不住下車去扶一把的緣故。”宗慶后對《環球人物》記者說。于是就不難理解,身為兩屆全國人大代表的他為何頻頻為民生疾呼。今年兩會,他帶來了10條議案及建議,尤其關注80后和90后的生存與發展。

上世紀80年代末,宗慶后蹬著三輪車賣冰棍。
“目前以80后、90后為主體的年輕一代普遍面臨著巨大的工作和生活壓力。有調查顯示,當前超過半數的80后月收入在3000—6000元之間,月薪超過1萬元的不到兩成。現在的年輕人是一套房子就給壓得透不過氣來。”宗慶后說。他希望政府能保障年輕人每個家庭有一套經濟適用房,解決其基本需求。“希望政府在出臺房地產去庫存政策的時候,能考慮到他們。只有年輕一代能安定生活,才會安心盡責地為企業工作,才能使企業發展得更好。”
外界總是好奇首富的生活是什么樣的,而宗慶后的回答估計會讓絕大多數人跌破眼鏡。除了特殊場合需要穿西裝外,他平時只套件夾克衫,腳上穿雙布鞋。

2012年,宗慶后和女兒宗馥莉在杭州出席“風云浙商”頒獎典禮。
有一次出差,天有點兒涼,宗慶后花了19.5元買了套內衣。員工問:“老板,你為什么不買套貴點的?”宗慶后說:“穿我身上,人家都以為是上千的。”有人統計過,這位首富一年的個人消費不會超過 5 萬元。
宗慶后對飲食沒什么講究,豆腐乳和咸菜是他的最愛。在杭州總部,他一日三餐都在食堂解決;不在杭州的日子,若無商務宴請,一個盒飯就可以打發。他既不打高爾夫,也不玩游艇、帆船、賽馬,更不搞收藏,因為“不懂,還容易碰到贗品”。手機對他來說就是打電話,超長待機的最好,最近一兩年他才開始用智能手機。
就連電影,宗慶后也很長時間沒看了。他偶爾看看電視,出差的時候會看電視劇碟片,其中看得最多的是《雍正王朝》和《亮劍》。
宗慶后沒有私人飛機。他太忙了,根本沒時間旅游。以前出差他都是坐經濟艙,現在腰不太好,坐得太擠很難受,才開始坐商務艙。至于外出住的地方,只要能睡覺和洗澡就夠了。
很多人都說宗慶后的生活沒有質量,他也承認,自己的生活品質還不如一些員工好。“錢都是自己一點一點辛苦掙出來的,真的不太會享受。在我看來,超過1000萬的財富都應該屬于社會。我來自底層,懂得底層百姓的生活。”宗慶后說。他艱苦慣了,硬讓他過奢侈的生活,他也沒辦法適應。
這些年,宗慶后放棄了很多私人生活:女兒上學,卻不知道她讀的是幾年級;西湖離公司總部才幾里路,創業20多年沒有去玩過一次;節假日不是出差就是在辦公室,工作常常到深夜,困了、累了就睡在辦公室里。
對于女兒宗馥莉,宗慶后既存在愧疚,也存在代溝和文化上的碰撞。在家里,他和妻子施幼珍都稱女兒“阿莉”;而在娃哈哈集團,宗馥莉私底下被稱為“公主”,也有人叫她“大小姐”。剛進企業時,她跟宗慶后鬧意見分歧,被“專制”后,會賭氣發起兩三天的“冷戰”。但慢慢地,宗馥莉逐漸理解了父親的一些做法與觀念,開始認同“家文化”,接受不引進“空降兵”和不上市的主張。這些改變令宗慶后欣慰,但他不確定宗馥莉會堅持多久,畢竟她還年輕,會有自己的家庭。宗慶后希望女兒成為幸福的妻子和母親,他也能夠成為幸福的岳父和外公。
“兒孫自有兒孫福,阿莉的未來,我這個當父親的做不了主。她留過學,思維觀念和行為方式都美國化了,更想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在宗慶后還做得動的時候,他會盡全力為娃哈哈“女王”的誕生做最好的鋪墊。但這一切未必會給她帶來快樂。
《環球人物》:有人說是娃哈哈成就了您,您怎么看?
宗慶后:一千個人眼中會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那么一千個人眼中也會有一千個娃哈哈。對我來說,娃哈哈是我的整個人生,我希望它成為百年企業,我所能賦予它的,就像李云龍賦予獨立團的,那種叫做“靈魂”或“精神”的東西。我成為企業家并非出于本能,也不是真正的性格使然,只是在一個找不到出路的年代,使勁為自己找一條出路。等到年紀大了,回頭一看,自己竟然走出了一條路。娃哈哈已經讓我實現了人生價值,我要一輩子把它做到底。
《環球人物》:是什么特質成就了您?
宗慶后:天道酬勤。在商業中,我認為勤奮最重要。如果按100 分來測算,勤奮最起碼要占七八十分。此外,我比較會創新,比較低調。我的弱點是事無巨細地親力親為,大家對我的依賴性比較強,我現在也慢慢地讓部下去歷練。成功跟悟性有關系。我可能是無師自通的,也沒去學人家的什么理論,完全是憑感覺和經驗判斷一個問題應該怎么解決比較好,怎么管理比較好,自己弄了一套東西,通過實踐才知道對錯。
《環球人物》:您知道外界對您“特有錢”和“特摳門”的評價嗎?
宗慶后:我們都是艱苦創業,一路走過來的,沒有外界夸張渲染的那種奢華生活。我們這些人沒時間去享受,生怕一享受了、貪圖安逸了,企業就搞垮了,而且有些太古怪的東西我們也不敢去經歷。我小時候的理想很多,后來被社會現實慢慢修正。有什么機會就抓住什么機會,就像《士兵突擊》里的許三多一樣,把每個機會都當作救命稻草,牢牢抓在手中。沒有理想、沒有目標是不行的。
《環球人物》:您怎么看待“首富”這個稱號?
宗慶后:世界每天都在改變,“首富”不能代表任何意義。只要娃哈哈矗立在那兒,就意味著我的人生沒有虛耗。首富是一個桂冠,但我并不想淪為一個財富的符號。卓越的企業家在價值積累的過程中聚沙成塔,終將完成一個天命,達到“無我”“無物”的境界,為這個世界的進步提供建設性的思維模式和解決方案,這才是企業家的價值。
《環球人物》:您曾說企業家是弱勢群體,怎么講?
宗慶后:一開始我們為了自己活命才拼命干,現在積累了一定財富可以回報社會了,資產規模和質量都提升了,但全社會仇富的情緒也起來了。目前個別政府官員也對企業家充滿了妒忌,他們有時候會覺得我權力這么大,為什么我的錢沒有你賺得多?這使企業家特別是民營企業家喪失了繼續創業的積極性,對經濟發展起了負面作用。富人缺乏安全感,你如果不停打壓他,他就跑掉;你要去鼓勵和引導他,讓他為社會做貢獻。如果他們都跑了,國家的稅收和就業如何解決呢?
《環球人物》:您認為仇富原因是什么?
宗慶后:我發現在美國,富人會受到尊重,很少見到仇富,為什么?因為那里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水準跟有錢人差不多,房子車子都有,也不愁吃穿;有錢人吃得稍微好一點,房子稍微大一點。整個社會都認為,有錢人的投資給工薪階層創造了就業機會。可是在中國不同,有些普通老百姓基本生活需求沒有得到很好解決,社會上一些人又渲染仇富心理。人們仇富的心理起來了,富人缺乏安全感,就會拼命移民到國外,把財富也帶到國外,這會對中國發展產生不利影響。
《環球人物》:現在國內一些企業家有悲觀情緒,您心態如何?
宗慶后:我這人心態比較好。我生命中最快樂的時光,就是把這件事(娃哈哈)做成的這20多年。我除了為國家提供了一個娃哈哈和那么多稅收之外,還希望能為國家提供新的觀念。有一個宗慶后在這兒,大家就會覺得在中國踏踏實實地做實業,一點一點地積累,還是有希望、有前途的。有一個現成的模式擺在這兒,大家會覺得在中國可以不靠資本市場,不去做PE和VC也能獲得成功。以前大家都覺得做實業賺錢慢,玩資本來錢快,不用那么辛苦。現在大家會覺得,還是踏踏實實做實業,才會成為首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