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建華++劉崢
【摘 要】我國現代民族聲樂藝術是在經過幾千年的歷史淘洗的過程中發展演變而成的,在傳統民歌的基礎上,融合現代的一些演唱技巧,在繼承與創新中不斷發展。而中國的傳統聲樂藝術也是具有悠長的歷史,在歷史的選擇與發展下,中國的民族聲樂對于世界的聲樂發展有著深刻的影響。在這個對于精神追求有著很高要求的時代,現代人對現代民族聲樂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為了滿足現代人對于民族聲樂藝術的需求,作者將在本篇文章中著重介紹我國現代民族聲樂藝術的形成過程與其在此期間的發展。
【關鍵詞】現代民族聲樂;藝術;形成過程
中圖分類號:J616.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6)03-0089-02
隨著中國越來越多地走向世界,中國的文化也必然需要嘗試用更多的方式來展示自己,幫助中國更好地塑造自身的形象。面對這樣的情況,現代民族聲樂藝術可以很好地發揮自己的價值,極嘗試用現代民族聲樂藝術的形式來實現目標。
一、中國的民族聲樂藝術文化
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地域廣闊、人口眾多的文明古國,中國民族聲樂藝術是各族人民留下的寶貴文化遺產,是中華民族光輝燦爛的精神財富。
傳統的戲曲演唱、曲藝說唱和民間的民歌演唱三大類民族演唱藝術是廣義的中國民族聲樂藝術,其中也包括了新民歌、新歌劇的演唱和西洋唱法民族化的演唱等,其形式繁多,風格迥異;而狹義的民族聲樂藝術,則就是廣為人知的“民族唱法”。它一方面繼承發揚了傳統的民歌演唱(也包括戲曲演唱和曲藝演唱),同時又吸收了西洋美聲唱法的精髓,將兩者融會貫通。
二、形成所需要的條件
(一)民族的多元化發展
中國的民族聲樂藝術在很早就產生了,并隨著中國歷史的變遷,根據不同區域的不同,不同種族之間存在的政治、經濟、文化、風俗、地域的差異。這樣的事情就會直接性地發生文化的融合與創新。中國是一個幅員遼闊的國家,是由很多個不同的民族所組成。比如中國人數最多,分布地區最廣,占地最大的是漢族,而漢族分布又分布在中國各個地區,所以即使是漢族,漢族語言也因地域的差異而不同,呈現出各種各樣的特點,不同的地區也有具有不同的特色。比如北方以北京話為主,湘西地區則以江西話為方言,廣東地區則以粵語為主……即使是漢族,不同的地區的這些語言在語調、語音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區別。而就算是一個區域的方言也會因為日積月累而慢慢的產生差異。當然不同民族之間的差別就更為明顯了,不光是語音,語調的不同,發音的地方和聲響也不同。渾厚的蒙古族語具有黏著性,元音則在舌位靠后的位置,如此聲音則會表現出蒙古族語的寬廣,粗曠的特點。而藏族語則高亢,響亮,是因為蒙古族的聲音是從腹部發聲,其聲音,綿柔,悠揚。幅員遼闊的中國國土養育了具有各個民族,各個地區不同的方言,如此為中國民族聲樂提供了寬廣的條件。
(二)貫通融合中西方文化
中國是一個寬容開放,兼容并包的國家。對于國外優秀文化,中國則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將中國文化與其文化的精華相結合,將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逐步發展成為多元化的文化。中國民族聲樂也在結合中逐步的發展,進化。西洋聲樂與中國民族聲樂有著很大的不同,在樂器方面,西洋樂器和中國民族樂器的發聲的原理也是不同的。而西洋聲樂對于中國的聲樂的發展卻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隨著世界經濟文化的交流,各國文化、金融交融現象日趨頻繁,在多元文化格局逐步形成的背景下,中西方的聲樂交流也越來越密切,同時中國也開始融合世界的聲樂文化,將中國的傳統文化發揚光大。西方多樣的音樂文化,如搖滾、鄉村、流行、爵士等。這些音樂中的主要的元素都是中國民族聲樂文化中所沒有的,而卻受到現代大批青年人的追捧和喜愛。這些具有時代特征的音樂所具有的影響力是中國的民族聲樂無法達到的。中國民族聲樂也難以在世界文化格局中占一席之地。如西洋聲樂中比較經典的一種——意大利式的美聲唱法,被譽為“科學發聲法”,聲音收放自如,音域寬廣,可以產生強烈的共鳴。這些東西是中國民族聲樂值得借鑒的。
三、我國現代民族聲樂藝術的發展歷程
由于我國特殊的國情,及其改革的影響,我國的民族聲樂藝術的發展之路走的十分曲折。又由于一些特殊的社會時期,因此我國現代民族聲樂藝術的發展可分為以下幾個階段:改革開放初期、20世紀90年代和進入21世紀后,具體為:
(一)在改革開放初期的發展階段
在受到“文化大革命”影響后,政治上長期動亂,民主和法制被肆意踐踏,我國民族聲樂藝術也經歷了動蕩不安的十年文化動亂,給現代民族聲樂藝術的發展也帶來了致命打擊。改革開放以來,在黨和政府的英明領導下,使得我國的經濟,文化向著好的方向發展。使得我國現代民族聲樂藝術之花含苞欲放,緊緊的跟近世界的步伐,不斷的融合創新并且挑戰新的領悟。在這個轉折的關鍵階段中,我國現代民族聲樂藝術開始有了鮮明的時代特征,許多作曲家創作出了許多優秀的民族音樂作品,并且一大批優秀的歌唱家和作曲家也出現在民族聲樂藝術舞臺上。一些具有反映社會現實的優秀作品至今廣為傳唱,例如《外婆的澎湖灣》、《紫竹調》、《在希望的田野上》等,這些都是一些優秀的聲樂文化的作品。改革開放初期階段,是中國現代民族聲樂藝術一個重要的突破,也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重要的轉折點。改革開放推進了中國現代民族聲樂的發展。
(二)在20世紀90年代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下,與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我國現代聲樂藝術迎來了一個新的高峰。在這樣一個,穩定,健康,舒適的環境中,“流行唱法”就這樣國現代聲樂藝術領域中產生了,它以輕松活潑、通俗易懂的特點,很快被社會公眾熟知與認可,就這樣通俗音樂開辟了自己一片新的天地。在這個兼容并包的時期,中國民族聲樂不光發揮了自己本來的特點,既與各個民族的特有民歌相結合,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民族聲樂,又與西方的美聲相結合,與世界的潮流相適應。中國民族聲樂就這樣進去了一個新的,接近于世界潮流的時代。
(三)進入21世紀后
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推進與發展,現代化時代氣息與特征滲透到社會的各個基層,這使得我國現代民族聲樂藝術發展也進入了一個新的世界。在文化多元化發展趨勢的驅動下,各國之間經濟、政治、文化交流不斷增強,我國現代民族聲樂的文化也隨著時代的發展,開始了自己的創新,同時也不斷吸收西方聲樂藝術的精華,使我國現代民族聲樂藝術變得多元化和多樣化。
四、結語
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幅員遼闊、人口眾多的東方文明古國。盡管我國現代民族聲樂藝術形成與發展中遇到過很多的阻撓與障礙,但是經過數代聲樂藝術創作者不斷的克服困難和解決問題,使我國現代民族聲樂有了一定的發展,并逐步與世界的潮流接近,使中國現代民族聲樂在世界上有一席之地。另一方面, 中國現代民族聲樂,既不同于傳統的民歌、說唱和戲曲的演唱,又繼承和發揚了傳統民族聲樂,借鑒和吸收了西方歐美聲樂唱法。從而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獨樹一幟的,具有創新性、藝術性和時代精神特征的中國現代民族聲樂藝術。
參考文獻:
[1]樊秋玥.民族聲樂中歌唱語言的表現特征[J].劇作家,2008(03).
[2]李夢圓.中國民族聲樂藝術語言的審美特征[J].大眾文藝,2012(17).
[3]金鐵霖,徐天祥.民族聲樂教學的現狀及創新[J].中國音樂,2012,15(4):26.
[4]鄭寶華.中國民族聲樂與美聲唱法之比較研究[J].中國音樂,2010,18(1):12.
[5]尹萍.試論民族聲樂的傳承與發展[J].廣西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27(4):69.
作者簡介:
史建華(1965-),男,遼寧錦州人,渤海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教授,音樂教育專業,本科;
劉 崢(1994-),男,遼寧鐵嶺人,渤海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音樂學(聲樂)專業,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