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學軍++劉美玲
【摘 要】在學習聲樂時,我們學生所要注意的就是聲樂技能的學習,它在聲樂學習方面十分重要。我們只有擁有一個正確的歌唱概念才能避免一些錯誤,從而提高歌唱水平。因此,本文論述了聲樂學習中存在的誤區以及相對的策略,希望能夠給廣大學習者一些啟發。
【關鍵詞】聲樂學習;聲樂技能;誤區
中圖分類號:J61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6)03-0095-02
在我們學習聲樂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比如吐字不清、發聲不準、呼吸不協調等,如果我們發現不了這些問題,那么我們以后的聲樂學習就會有很大的影響。所以我們要分析各種原因,對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誤區進行探究理解,并盡可能避免。
一、關于用聲的誤區
正常情況下,我們是通過氣流震動聲帶來發出聲音的,然而那只是在一般情況下,我們有時會錯誤地認為唱歌也是如此,其實不然。唱歌是以以上條件為基礎,并利用聲帶與周圍肌肉的運動來發出我們所需要的聲音的。我們往往會錯誤地將二者混為一談,導致喉嚨上提、聲音漏氣等問題出現。而我們所擁有的解決方法也僅僅是產生正確的發聲意識,以區分正常發聲與唱歌。
我們一般會利用自身機能與喉嚨周圍肌肉的協調配合來使聲帶閉與合。而我們在正常生活中隨意地運用聲帶,使聲帶大部分時間都處于不完全閉合狀態,因為只有發強高音的時候才需要緊密閉合它。但我們說話只局限于對方能聽見,而唱歌時如果以正常發聲方式運用聲帶,必定會出現漏音、虛音等狀況,還會造成提喉、喉音等問題。
二、關于聲部選擇的誤區
我們經常會有這樣的疑惑:“我適合什么聲部,我能唱什么聲部?”其實我們不能因為自己喜歡什么聲部就唱什么聲部,像我們這樣的初學者,扎實的中聲區是最重要的,但如果你是有經驗的學者,那就可以挑戰一些有難度的高音區或低音區。
那么,聲部是根據什么來劃分的呢?答案是音色。低音不是只能唱低音,高音也不會一直唱高音,我們要根據自己不同的音色來選擇不同的聲部。
三、關于呼吸的誤區
迄今為止,胸腹式聯合呼吸法是最科學的歌唱呼吸法,并且這是聲樂技能學習者們必須掌握的方之一。有很多人只注重苦悶的呼吸訓練,但是卻沒有辦法得到充足的發聲氣息。在實踐的觀察中,我們可以發現,在聲樂呼吸中我們總會碰到兩種錯誤的情況:1.我們在吸氣的時候很難將氣吸到肺部,根本就沒有達到我們身體所需要的深度。這樣,我們發出的聲音就很虛弱了,不能夠對已經閉合的聲帶產生沖擊。本能的呼吸與之有著相當重要的關系,在我們談話和劇烈運動后,我們都會呼吸急促,胸腔的擴張與收縮完成了氣體的交換。我們來談談擴張:擴張集中在了肺的上部,沒有辦法來滿足唱歌所需要的氣,當我們遇到一些氣息量比較大的樂句時,就會導致氣不夠用,樂句唱不出來的狀況發生;2.當氣息與聲音無法配合的時候會導致聲音無力,這是因為一方面我們在唱歌時沒有運用氣息,我們張開嘴就唱,使得呼吸動作和歌唱沒有聯系;另一方面,有的人就是太過于注重氣息了,為了節省自己的氣息,就用自己的腰腹肌肉力量,使得氣息不能帶動聲帶了。所以在訓練時,我們需要將呼吸與發聲訓練相結合,二者密不可分,不能分開來實踐。我們在訓練時要保持理智,要將呼吸訓練與聲音訓練結合起來同步進行,只有這樣,我們在歌唱時才能正確地使用氣息,才能唱出準確和悅耳動聽的聲音來。
四、關于方法的誤區
我們在學習過程中有時會模擬別人的某種發聲來練習,學習著別人怎樣發出洪亮的聲音,怎樣使自己的聲音更加悠長,我們總是固執地認為學習好方法就能唱好歌,其實不然。有時可能多次實踐依舊難以達到想象中的最優效果,并非方法不好,也許只是不適合你,抑或你的能力還不足以駕馭該種方式,所以我們首先要了解自己,再去尋找方法練習。
當然,并不是說方法不重要。作為初練學生,對方法要有一個深刻的認知。適合別人的方法或者別人練習的捷徑都只能作為自己練習的一個藍本,不可照搬模擬。我們要清楚歌唱沒有捷徑,必須多加練習,增強能力,使歌唱成為我們的本能,并且有能力支持,才可以實現我們唱好歌的夢想。
五、關于共鳴的誤區
關于共鳴這一誤區,我想我們絕大多數同學都會有這樣的問題。在我們歌唱中,起著重要作用的就是口咽腔,因為共鳴是依靠口腔和咽腔來控制的,一個人的聲音是否飽滿,動聽都是由口咽腔所決定的,所以要避免這一誤區,我們要從這方面入手。
那么怎么我們又怎么入手,怎么去避免呢?我們需要跟著聲樂老師去一步步分析這類問題。分析怎么打開口咽腔最好,怎么才能形成更好的共鳴。如果我們沒有正確的打開,那就會造成聲樂無力,氣息不穩,失去了共鳴所有的良好的音色。
還有一些就是我們同學會對共鳴的認識不足,發出共鳴時用的不是氣息而是力,沒有真正的明白怎么才能使自己的氣息流動,產生共鳴,這樣就不會更好體現出共鳴的作用,會顯得自己的聲音沒有任何特色,不會吸引聽眾,所以共鳴的在聲樂學習中還是十分得重要,我們作為學生應盡自己所能去研究如何建立共鳴,只有建立了共鳴,并且熟練掌握才能發揮出共鳴的作用。
那么共鳴建立的基礎又是什么呢?其實就是整體,只有擁有良好的基音基礎,才能產生泛音,才會產生共鳴。因此,我們首先要考慮的就是整體,只有考慮了整體才會有基礎。不能片面地去注重局部的共鳴,這是錯誤的。
六、關于咬字的誤區
我們在唱歌時都會感覺到咬字、吐字是聲樂中需要重視的問題。當我們在學習的時候,也同樣會發現如何將語言和發聲靈活運用是許多人都在煩惱的問題,但許多有經驗的歌唱者告訴我們,聲樂中存在著許多普通人都會有的誤區。比如說自然語言動作與唱歌發聲動作,理解與使用上的誤區。語言動作發生的基礎是五音和四呼,正確打開咽部和喉部能夠促使聲門與呼吸協作,唱歌時,喉頭下降到合理位置是咽喉部打開的關鍵,并且喉頭下降的同時能夠帶動喉部肌肉的運動。所以舌頭是完成語言動作與發聲動作最關鍵的部位。
上一部分只是發聲的部分,接下來再來談談語言動作,如果發聲符合標準,而語言動作卻處于自然意識狀態,那么發聲性能也將會遭到破壞。所以如何調整語言動作,才能保證其與發聲動作相契合也成為了一大問題,許多歌唱家們也總結了一些方法:首先,在歌唱發聲時,要保證舌頭處于放松狀態,不能讓舌頭因為高低音變化而出現緊縮現象,其次,在咽喉穩定的情況下才能發出輔音,并且發音要迅速,使聽覺上呈現同時進行的感受。同時,還要排除輔音對咽喉穩定性的影響。最后,語言動作的相關部位發生作用時要排除連帶性的緊張。當然技巧也只是技巧。只有通過長時間的聲樂練習,才能熟練掌握各種字音。才能避免語言動作與發聲動作的誤區,歌唱與語言的完美結合才能保證語言咬字的正確。
七、結語
我們學生多多少少都會有以上的一個誤區,從上面幾個誤區的分析來看,導致歌唱存在誤區的直接原因就是我們平常在歌唱時不注意的一些細節。我們學生的發聲,呼吸,語言都可以影響我們歌唱,并產生誤區。所以,我們要樹立正確的學習聲樂的概念,不能將平常講話的一些可以影響我們歌唱的習慣帶入到學習聲樂的過程中,只有做到這些,我們的才能更好的學習聲樂,才能避免種種誤區,進一步地提高唱功,向我們的夢想又進了一步。
參考文獻:
[1]楊穎.學習聲樂的策略與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06).
[2]王小雨.重慶市高校聲樂教學評價研究[D].重慶:重慶師范大學,2014(10).
作者簡介:
臧學軍(1970-),女,遼寧錦州人,渤海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教授,音樂學專業,本科;
劉美玲(1993-),女,遼寧大連人,渤海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音樂學(聲樂)專業,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