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鮮貴
內容摘要:《老人與海》是一部在世界文學史上具有重要意義的作品,故事蘊含著作家對自然、對人生深刻的思考,在生態視域下對其進行解讀,其作品蘊含著人類對自我身份的定位以及對人與自然關系的諸多思考。
關鍵詞:生態視域 敬畏自然 質疑
《老人與海》是海明威的代表作品,是一部具有重要生態價值的文學作品。所謂生態文學作品,是“以生態整體主義為思想基礎、以生態系統整體為最高價值的考察和表現自然與人之關系和探尋生態危機之社會根源”的文學作品。該小說故事發生的背景是在二十世紀中葉的古巴。主人公是一位名叫桑提亞哥的老漁夫,配角是一個叫馬諾林的小孩。故事講述了主人公不肯認輸,充滿斗志的與鯊搏斗的經過。
該小說取材于真實事件,融入了作者的生活體驗和對自然及社會的思考。塑造了桑提亞的“硬漢”形象,突出了人類的斗爭精神,但小說同時也展現了人與自然日趨加劇的矛盾,展現了人與自然的對抗與分離。“人自成為人的那一天起,就不斷地以道德對抗自然律,以精神的力量對抗生命的力量,因而長期以來,人與這個世界的其他動、植物的生命活動常常是對立分裂的。”作品中反思了人與自然的關系問題及對人類行為及文化的反思,作品的生態價值凸顯。
一、蘊含著對自然的熱愛與敬畏之情
小說主要通過表現人對自然的抗爭與征服來實現自我,反映了人類中心主義和征服、改造、利用自然的思想。但小說中也蘊含著熱愛自然、敬畏自然、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態思想,是值得肯定的,我們應該把這種生態思想當成為人類的共同行為準則和精神追求。
作品主人公桑提亞哥不屈的外表下,深藏對自然的熱愛和崇敬。他把大海看作是女性的,對她無比寬容和理解。他把風、海豚、海藻這些象征自然的事物當作自己的朋友。在海上,桑提亞哥靜靜地欣賞著從深邃的蔚藍的海水里映出的輝煌奪目的光柱,他心中充盈著對大自然淳樸的愛,小船和大海匯成一幅人與自然親密相融的景象。
在與象征自然力的鯊魚搏斗的過程中,桑提亞哥的內心獨白更向透露出他對大自然的敬畏之情。他贊嘆和尊敬馬林魚,并對它說:“魚啊,我愛你,而且十分尊敬你。”在他眼中,馬林魚是神圣而靈性之物。他還欣賞鯊魚速度和它所向披靡的鋒利牙齒。這些都表現了主人公對自然力的敬畏之心。正如有論者所言:“自然的酷烈與生命的脆弱,更使得人們格外地珍惜生命,并且真正樹立起了自我生命只是自然萬物這個更大的生命圈中極其有限的一個部分的生命意識”人類的渺小和自然的偉大,無疑讓人類對自然與生命只能去仰視它、敬畏它,而并非挑戰它對抗它。
二、體現了對人類的行為及存在方式的質疑
“現代文明本質上是建立在人對自然的暴力統治之上的,人類長期以來所推崇和奉行的“人類中心主義”的價值理念體系,無視其他生命的存在價值并對之肆意踐踏,給人類社會帶來了嚴重的生態惡果,甚至人種也開始退化。小說中的主人公桑提亞哥不僅對自然充滿熱愛,在作品中還表現出他對自我行為的懷疑,他對人類實現自我的方式深感內疚。他覺得殺死馬林魚是不仁不義的事兒,小說寫到“這條魚給我弄死了,我倒是過意不去”。他雖然認為打魚是他得以生存和實現價值的使命,但他對人類的這種存在方式和人與自然的關系從內心深處產生了懷疑。他為自己的自私和暴虐深感不安,為此,他尋求理由說服自己繼續去與自然抗爭:“天生萬物都在互相殘殺,方式各不相同而已。”但他的內心卻是質疑的。
小說主人公深感自己的虛偽,實際上是對人類對待自然的批判。人類的獵殺實際上只不過是為了獲得獵殺和征服的快樂,所以他覺得這是更大的罪過。即便弄死鯊魚是為了自衛,但他還是感到愧疚與不安。老人回憶起有一回釣到雌馬林魚時,雄馬林魚的難舍情景說道“這是我生平看到的頂傷心的事了”,因此,在宰殺雌馬林魚之前請求它的原諒。桑提亞哥對自然的這種矛盾復雜的心情體現了人類本能地尋求與自然相融過程中的內心無奈與掙扎,反映了作者對人與自然關系的深沉思索。《老人與海》闡明了一個真理:人類永遠不要與自然為敵。
綜上所述,《老人與海》表面上描寫了人的命運悲劇,而在其深層卻隱含著對自然和社會的思考。它批判了人類的驕妄,揭露了人類貪婪的弱點,散發出的生態思想的光輝,對當今人們的社會生活和人類活動具有著積極的生態指導意義。
(作者單位:定西師范高等專科學校中文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