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娜
一、學科競賽與培養創新能力之間的關系
在豐富多彩的競賽活動中,教師會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學生在競賽中對科學產生了濃厚興趣,提高學習主動性,加強學生創造意識和團隊合作能力,有利于培養更適合社會發展的創新型人才。
二、創新能力培養模式的構建
(一)培養模式的構建
1、以課程教學為基礎。學科競賽無論是考察大學生的基礎知識或技能,還是鼓勵創新能力,其始終都離不開學科基本理論和知識,而這些主要來自課堂教學。因此,想利用學科競賽培養大學生的創新能力,就必須抓牢課堂教學這一重要環節,充分發揮課堂教學的基礎性作用。
2、以競賽項目為載體。大學生學科競賽的過程,既是要求學生深入理解相關知識,靈活運用理論結合實際的過程,也是典型的實踐過程。創新能力的培養作為一項長期系統的工作,需要引入以“創新精神”為價值目的的學科競賽來推動。競賽項目是培養大學生創新能力的為重要載體,通過不斷梳理競賽項目的門類和特色,結合學校教學實際,逐步建立一個較為完善的學科競賽項目體系,并以此為基礎建立相應的培訓體系,進而系統培養大學生的創新能力。
3、以技術訓練為手段。大學生學科競賽要求的是綜合性與靈活性,參賽學生必須在夯實知識與技能的基礎上,提高自身的創新意識和思維,針對“創新”的訓練無疑成為競賽訓練的中心工作?;趯W科競賽培養創新能力的模式,要求學生能夠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制定合理有效的技術方案,創造性地解決競賽問題,進而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因此,提高學生創新能力的關鍵是加強技術訓練,也是最有效的手段。
(二)建立保障機制
1、管理的規范化和制度化??茖W規范的管理制度是各項工作有序開展的必要保證,針對學科競賽制定相應的管理規章制度,并完善與其相關的操作流程、質量標準和技術規范。
2、加強教學條件建設。實驗室和創新訓練基地的建設與改善,是學校教學改革、賽前培訓的重要保障。既為學生課外科技活動提供實踐的物質基礎,也為學科競賽提供設施完善的硬件環境。
3、指導教師隊伍建設。在大學生學科競賽活動中,活動參與的主體是學生,活動質量的保障是指導教師,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離不開教師的指導和幫助。因此,學校必須建立一支結構合理、研究能力強、業務水平高、責任心強的指導教師隊伍。
4、建立經費保障機制,確保經費來源。經費投入既是保障學科競賽活動順利進行的物質基礎,也是保證活動質量和水平的基本條件。因此,學校要根據自身條件,設立專項經費,并制定相關管理辦法,確保年度預算中的競賽經費及時到位。
三、學科競賽活動對培養創新能力的作用
(一)有效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
高校需要向社會輸送創新型人才,學科競賽對培養大學生創新能力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每個學生內心都有創新意識,只是需要與實踐結合才會激發出來。學科競賽是對大學生已有的知識和能力、思想和行為等進行引導,使其應用新技術和新方法,設計出自己獨特的、符合邏輯的新意產品。同時,大學生還會在學科競賽活動中,經歷創新的成功與失敗,在前人經驗的基礎上不斷整合自己的想法,增強創新自信心,樹立創新理想。
(二)著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學生在高校課堂教學中,只是被動地接受理論基礎知識,缺乏自己獨特的思維方式,沒有發出自己的話語權。完全是“自己對自己”封閉的學習方式,學到的技能和知識往往缺乏真正消化和掌握的場所。學科競賽為大學生提供了發揮創新思維的場所,大學生通過尋找資料,集體討論,反復實踐等形式去體驗自己所理解的知識,達到發現問題,尋找要領并最終解決問題。每一次的競賽,都會深入地挖掘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邏輯性思維、批判性思維和發展性思維。
(三)逐步增強學生的創新技能
學科競賽的特點決定了學生需要擁有創新思維和邏輯思維能力,歷屆競賽的獲獎作品也印證了大學生們有著無限的創新來源和能力。在比賽環節中,既要有硬技能,也要有軟技能。競賽中的團隊成員都來自不同專業和年級,必需做到取長補短、分工協作、溝通配合,充分發揮集體的智慧和力量,展現團隊協作意識和創新精神。學生在比賽過程中敢于挑戰、勇于嘗試,不斷激發興趣和潛能,使創新能力和實踐技能得到了有效培養。
[基金項目:本文為“高校學生創新能力培養引導下的學科競賽平臺建設”(N2015027)的成果]
(作者單位:浙江越秀外國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