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倩倩
實踐教學的關鍵之處是對學生自主能力的培養,這也是教師和學生受傳統理念影響最深之處。教學環境和學生的個人因素是相輔相成的,若教師將二者分離開來,則無法保證實踐教學的高效性。此外,師生的交流關系是促進雙方互相理解的一個過程,它是實踐教學的催化劑,也是容易被忽略的部分。教師和學生應正視其積極作用,敞開心扉,加強交流。
一、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在應用實踐教學的時候,教師仍然受到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采用填鴨式的授課方式,極大地束縛了學生的自主性。長期如此,學生的思想會被束縛,不利于思政課實踐教學的展開。應用實踐教學的時候,教師沒有突出學生主體性的學習地位,而學生也鮮有展示自己想法的機會,容易產生對課堂的抵觸心理,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會受到影響。實踐教學的性質決定了它與傳統教學法的不同,它是一種教學理念上的革新,教師應該盡快接受這一教學理念。
實踐教學是建立在學生一定的自主性基礎上的。教師首先要賦予學生一定的自主權,需要在將課堂交給學生之前,應該引入學習的內容,并且對學生進行一些引導。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不拘泥于傳統思想,在將教學內容進行介紹之后,將課堂交給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學生會獲得高昂的學習熱情,課堂氛圍會明顯改善。
二、營造合適的教學環境
在應用實踐教學的時候,教師容易過度地追求課堂效果,忽略了對教學環境的改變。學習環境是思政課教學的載體,它的質量直接決定了學生的學習效果。然而傳統課堂的學習氣氛不利于學生的思考和思想品質的形成。在實踐教學中,學生有一定的自主性,在課堂上可以自由地交換意見。在這種思維的碰撞中,學生的積極性得到很大的提升,而且課堂學習氛圍明顯改善,課堂中都充斥著向上的積極情緒,學生在這種環境下,學習效率會大大提高。
實踐教學雖然提高了學生的積極性并且改善了課堂氣氛,但其本身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學生的積極性和良好的課堂氣氛有助于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活躍的思維,另一方面則是有制造課堂混亂的風險。中學的學生尚不成熟,難以控制自己的情緒。教師應該能夠敏銳地觀察到學生的情緒變化,在學生情緒即將失控的時候,及時制止。教師在制止的時候也要注意方法,既要保護學生的情緒,也要維持課堂的秩序。
三、建立良好的師生交流關系
傳統課堂上,是教師的“一言堂”。如果教師不能正確地認識交流的作用,在實踐教學中會犯一樣的錯誤。如此一來,學生沒有和教師交流的機會,不止限制了課堂的教學內容,而且不利于學生的思考。實踐教學需要師生之間保持良好的交流關系,這樣學生可以自主思考,除了產生較高的學習興趣之外,學生還可以和教師的思維產生碰撞,產生火花。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以完善自己的思維,教師也可以在交流中獲取更多的思維方式和別具一格的想法,從而實現雙贏。
學生的能力有限,在自主學習的時候難免會遇到困難,教師要能夠給予學生一定的幫助。但是出于對學生學習效果最大化的考慮,教師在和學生交流的時候,要注意提供幫助的方式。教師要仔細分析學生的困難,引導學生通過自己努力解決問題。這樣可以讓學生充分理解問題的本質,使學習效果最大化。同時,教師應建立良好的師生交流關系,在交流的過程中,教師既可以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同時營造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
結語:實踐教學對中學思政課有不同一般的意義,為了保證其教學質量,教師應該預想應用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尋得解決對策。教師的首要任務是徹底領悟實踐教學的思想內涵,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精神,同時也不能忽視教學環境對整個過程的積極影響,以學生的學習興趣作為營造教學環境的調劑,保護學生積極的學習情緒。最后,師生良好的交流關系是促進雙方相互理解的橋梁,也是教學質量的最后一道保證。
(作者單位:洛陽師范學院研究生與學科建設處)